分享

《红楼梦》:“人之初,性本善”,薛蟠后来变恶因2点

 新庆爱读书 2019-06-25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你一定不会对《三字经》开篇的这句话感到陌生。

按这一逻辑可以推出,《红楼梦》里的薛蟠在为人之初,也是“性本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成了一个恶人。

在《红楼梦》第4回写道,16岁的薛蟠和冯渊共争一女婢(英莲)。

本来是冯渊先从拐子那里花真金白银买下英莲,只因他认为3天后才是大吉日子,所以才推迟了娶英莲进门。

没想到在这3天里,拐子又把英莲偷偷卖给了薛蟠。

冯渊得知后,找到薛蟠和拐子,据理力争,非要回英莲不可。

没想到薛蟠蛮不讲理,喝令手下的人,把冯渊打成重伤。

冯渊被抬回家后,3天后不治身亡。

由此可见,薛蟠真的是在作恶。

从善到恶,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改变呢?

1、慈母多败儿

在《红楼梦》第4回写道,薛蟠幼年丧父,母亲薛姨妈怜惜他是家中的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

这导致薛蟠从5岁起就变得性情奢侈,言语傲慢。

虽然上过学,但他却根本无心向学,只认得几个字,终日都是斗鸡走马,游山玩水。

以至到了16岁(当时男人成家立业的黄金岁数),薛蟠还是一无所成。

一无所成也就算了,他的作恶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薛姨妈对薛蟠的过分慈爱,败坏了儿子的心性。

以致于他倚财仗势(家有百万之富,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命手下打死了人,却全然不当一回事,和家人一起大摇大摆上京去了。

发生命案后,薛蟠因此惹上了官司,连他的姨娘王夫人都为此着急。

然而作为亲妈的薛姨妈,却没有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育儿子,反而由得他继续在外面任意妄为。

这样的薛蟠怎能不变坏呢?

2、为猪朋狗友所累

在《红楼梦》第4回写道,薛蟠和家人上京后,住在了贾家。

没想到他在那里住了还不到1个月,就已经和贾家这个大家族的一半子侄都很熟了。

这些纨绔子弟,都喜欢和薛蟠交往。

他们带着薛蟠今天喝酒,明天观花,进而慢慢延伸到聚赌嫖娼,到后来更是无恶不作。

在贾家这帮纨绔子弟的引诱下,薛蟠比之前更坏了10倍。

由此可见,和这帮猪朋狗友混在一起,加速了薛蟠变坏的脚步。

而随着和这帮人一起厮混的时间越来越长,薛蟠最终也为他们所累。

在贾家变得越来越坏的薛蟠,日后在外面喝醉酒、“发酒疯”时,用酒碗砸死了人。

那时的薛家,早已辉煌不再,没能再像之前那样保住他。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做了那么多坏事的薛蟠,最终自掘坟墓。

毫无疑问,薛蟠是罪有应得。

然而,他从善变恶的过程,不得不发人深省。

《三字经》里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在我看来,这6句话在薛蟠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他和贾宝玉都是“性本善”,2人刚开始的性情都很接近,但是由于两人学习的方式不同,导致他们后来的性情相差甚远。

薛姨妈从小没好好管教薛蟠,导致他的性情慢慢发生变迁,由善变恶。

如果薛姨妈能掌握正确的教子之道,帮助薛蟠专心学习。

他应该也可以像妹妹薛宝钗一样,通过学习养成高尚的品德。

这样薛姨妈自己后来也不至于要白头人送黑头人,眼睁睁看着薛蟠被处死,却无能为力。

孟母三迁居所,只为了让儿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她深知,如果住所周边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儿子很容易跟着他们变坏。

儿子不好好学习时,孟母不惜“断机杼”,把自己用来维持生计的工具都砸断了。

她以此来告诫儿子,不好好学习,将来会无以为生。

和孟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薛姨妈在住进贾家后,慢慢也得知贾家有很多不入流的纨绔子弟,儿子跟着他们也变得更坏了。

然而,她却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在贾家一住就是好几年,丝毫没有要搬离贾家的打算。

至于用“断机杼”的方式来教育薛蟠,在薛姨妈这个“慈母”身上根本不可能发生。

不得不说,成子当如孟母,败子当如薛姨妈

另外,从令薛蟠变坏10倍的贾家纨绔子弟身上,我们更应警觉到要指导孩子学会交友的重要性。

《论语》里写道:“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由此看来,结交正直、诚信和博学的益友,远离一味奉承、表里不一和花言巧语的损友,这才是正道。

像孟母一样教子,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去结交益友、远离损友,薛蟠式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

对于薛蟠,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