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2019年3月21日-22日,“上美讲堂”春夏学术月特别邀请了东京艺术大学油画技法材料研究室教授秋本贵透,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展色剂》的实践讲座。秋本先生擅于从绘画材料、技法的侧面入手开展“油画物质层面”等的课题研究,持续探索自我风格的艺术创作,研究发表与数码技术相关的科研和成果及策展等活动。1999年至今,在日本举办多次个展并获奖,参与日本重要团队展;2002年至2007年担任东京艺术大学与荷尔拜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共同研究“理想的油画颜料”的研发主任,发表独具亚洲特色的“油一”系列颜料。目前,秋本先生与上海美术学院合作共同推进“天然有机颜料研究”的课题研究。 作为第三期绘画材料主题的工作营,本次课程以展色剂为中心进行讲授。绘画用着色剂是由颜料和展色剂熬炼而成的,展色剂是将颜料固着到画面上的液体粘合剂,一般也称之为媒介剂。展色剂和颜料一样,很早就在自然中被人们发现和使用。矿物性的有石灰、水玻璃,动物性的有含蛋白质的胶、卵(鸡蛋),含牛乳成分的酪素,蜜蜂分泌的以蜂巢为主要组成成分的蜂蜡;植物性的有树脂类,如阿拉伯树脂等,植物油类如亚麻仁油、罂粟油、葵花籽油等;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亚克力树脂(Acrylic Resins)和醇酸树脂(Alkyd Resins)也得到了开发和使用 。 第一天的讲座中,秋本教授对一些常见展色剂的性质和用途做了简单介绍。首先是会在湿壁画中会使用到的水玻璃,其构成中有一种成分会吸收空气里的水从而逐渐干燥成为玻璃,由此起到将颜料固定附着在干燥墙面上的作用。秋本教授提醒,使用水玻璃最好的时间是梅雨季节,同时要注意薄涂,以免涂得太厚容易开裂。其次是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便在使用的蜜蜡,秋本教授介绍说近代考古发现古埃及壁画中法老的脸部就是用的蜡画法绘制,研究证明壁画上鲜艳的颜色经历长久时间仍保存良好的原因,便是因为将蜡融入了颜料。而后是日本画与中国画中常用的胶,这也是从古老的时候一直用到现在的展色剂,比如常用的墨块便是用胶和墨粉制作而成,颜彩画、水墨画中都用到了大量胶的成分。此外,秋本教授也对鸡蛋、阿拉伯树脂、酪素、黄蓍胶树脂等一些展色剂做了说明。 ![]() 秋本教授特别围绕油画的展色剂作了讲解。油性展色剂分成两大类:生油和加工油。生油又分植物油和动物油,植物油又分成干性油不干性油和半干性油。水性展色剂也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分成天然和合成的,天然的可以分成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植物又可以分成橡胶和淀粉。油画颜料和水彩颜料的干燥物理性能不同,后者的颜料是蒸发干燥,相对来说画画之后通过干燥比原来的画画的亮度会减少一点。而油画颜料中的油和各种溶剂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关系进行酸化聚合,油画颜料画画是在保持不变的状态下的一种固化干燥,所以画面干燥后的表现相较画完时候的原样最为接近,秋本教授认为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画油画的理由之一。 ![]() ![]() 最后,秋本教授就21世纪新开发的诸如丙烯、合成树脂等产品进行了介绍,他提及这些媒介剂的出发点,仍是从古代的时候鸡蛋、牛奶这些酪素的油水混合的理念出发,然后做成现代的油水混合的展色剂。 ![]() ![]() 第一天的实践环节中,同学们首先尝试制作的是乳酪素。在视频展示与现场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把准备好的碳酸氨放到热水里面逐渐加热溶化,之后在85度左右的水里面不断搅拌膨胀,大约20分钟左右后将其放到冰块上,让它的温度冷却到室温便得到了酪素水。秋本教授指出,因为酪素具有可以让油和水很好结合的性能,因此,得到的酪素展色剂便可以加水稀释使用。秋本教授认为,让同学们通过亲自制作媒介剂,来感受材料的独特性和功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绘画所用的材料,并且通过观测展色剂在经过不同的时间后的不同效果,也能了解其颜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发生的变化。通过本次课程,拥有一个自己制作的媒介剂样品,对朝着艺术家的方向发展努力的同学们而言有着很好的意义。 ![]() ![]() ![]() ![]() 直播回顾 直播地址(上午) 直播地址(下午)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