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摘自《成功教子九法》)

 凯哥好心情f6v8 2019-06-26

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一、兴趣
兴趣来自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求知的饥饿感,渴望将事情弄明白,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好,渴望能通过学习解决和处理问题。
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玩学法  引导孩子学会玩,从玩中学。
2.请教法  父母做孩子的学生。不是去扮演孩子的学生,而是用心向孩子学习。
3.开阔法  人在多接触事物、多读书、多联想的过程中会激发兴趣。赋予孩子以更加开阔的生活,在开阔的实践中,引导孩子积极思想,展开联想,感受愉快,强化体验。
4.突破法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有所重点,宁缺毋滥,找准一个突破点,从而举一反三。
5.转移法  把人对其他方面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的方法,叫兴趣转移或迁移法。
6.讨论法  鼓励孩子与同学、老师和父母经常进行讨论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7.理智法  把兴趣和远大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志趣,这需要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这需要理智。
总之,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兴趣,调控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

 

二、质疑
质疑是现代教育倡导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是人变聪明的最好的训练。
鼓励孩子质疑,善待孩子的提问,是引导孩子爱学的捷径之一。
1.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
父母和孩子角色平等,要变学习辅导的单向为双向互动;允许孩子“出错”,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在你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也都需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父母也可引导孩子模仿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学习辅导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孩子独立质疑,自我展示。
3.重视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孩子提出问题,一般可以予以反问,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的线索。
4.对孩子提问,务必不要提出用“是”和“不是”便能回答的问题
5.鼓励孩子与其他人讨论
6.给孩子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三、梦想
可以说,梦想、做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父母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是让每一个孩子保持好心情,并进入快乐学习状态的三要素,而梦想则又是其中的核心。
诱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一个接口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梦想,并在梦想的自我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链接孩子梦想的明智之举:
第一,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梦想泼冷水,无论你觉得那梦想多么可笑。
第二,告诉自己,同时也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三,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描述出来,可以用图也可以用表格,当然也可以写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
第四,与孩子共同探讨研究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以及努力方法,并将学习的意义建构在每一个梦想上。
 
四、成就感
就教育的意义而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通道。
积极评价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及时准确反馈,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但我们反对使用物质奖励,因为它与成就感没有必然的关心,甚至容易转移并削弱孩子对成就感的积聚、感知。
2.科学地用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比较是很正常的,但消极的比较将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没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有成就感。所以比较一定要掌握分寸,这个分寸是鼓励,而不是诋毁或者发泄。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努力为孩子减少消极压力
过程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注重一时的分数,而不考虑整个过程,容易将孩子逼进心理的死胡同。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
 
五、感恩
关于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为父母提出了以下有效的方法:
1.不要包办
2.不要太容易让孩子拥有想要的东西
满足孩子的愿望应当学会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以设置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满足他。
3.让孩子受一些挫折
特别是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偶尔受挫也是没有关系的。
4.和孩子谈谈自己的艰辛与苦恼
这样,孩子才能在体谅和感恩中健康成长。
 
六、发愤
所有的成功者都必须经历孤独、屈辱、失败,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愤愤不平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领会,然后去发愤,而最好是:
第一,与孩子共同分析“不平”的真正原因通常是“条件”准备不足,而不是天赋或者人情世故,所以,要努力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争取胜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
第二,试着转移孩子的发愤情绪,最好的做法是找到立即可以圆满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保持忙碌。
 
七、发奋
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明确榜样的生活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发奋的基本功力,而且也可以逐渐在模仿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1.要学会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去交朋友
这种朋友最好具备这两个条件——朋友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一些,朋友的孩子因为学习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赏和认可。朋友不必太多,有一两个就行。这样,不用再去强调应向谁学习,孩子自己就会知道找到求知的意愿。
2.与孩子研究成功者的学习经验
阅读传记,缩写伟人的童年求知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