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医案 | 余某,女,52岁,1991年1月24日初诊。
喘哮数年,反复不愈,去冬受寒后剧发,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润,脉细弦,经用多种中西药治疗至今未能缓解。从寒饮伏肺,壅遏气道,肺失宣畅辨治;予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法。
方药如下:
蜜炙麻黄6g 桂枝6g 细辛3g 淡干姜3g
法半夏10g 白前10g 杏仁10g 橘皮6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紫苏子10g 炙甘草 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月4日,喘哮能平,胸膈满闷消失,形寒怕冷减轻,痰少色白稀薄,易于咯出,治守原意,原方7剂,以资巩固。
按语
本案哮喘数年不愈,素有风痰内伏,遇寒即发,证候表现为咯痰稀薄,色白有泡沫,素日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苔白滑而润为主,显系寒饮伏肺为患;发则呼吸急促,哮鸣有声,微咳,但胸膈满闷如塞,皆由寒饮阻滞气道,肺气升降不利所致,证属哮病之寒哮无疑。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实乃正治之法。方用小青龙汤、止嗽散化裁,仅服10剂,哮喘即平,巩固1周,病即稳定不发,可谓 “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