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西安农民挖出墓葬却无人问津,后来专家进行勘探发现了原始文明

 历史探奇 2019-06-27

2019-06-2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省临潼区城北有一个村庄,村民们响应政府号召,修建公路,开挖梯田。而在修公路和梯田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农民在地下挖出了古代墓葬,墓葬里有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村民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但不敢怠慢,迅速将情况上报给政府。不过由于当时临潼区政府文化保护部门已经停止工作,而且缺乏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因此村民们的发现一直无人问津,此事就这样搁置下来。直到1972年,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重新开启,当地文化保护部门在得知村民们汇报的情况后,立刻将此事上报,并对姜寨进行勘探。

考古队在对姜寨进行勘探后确认此地是一处大型遗址,不过他们痛心的发现,由于保护工作开展过晚,遗址东部被挖去大量土层垫在西部,遗址上层遗存被破坏的非常严重。文物保护部门后悔莫及,但是令他们欣慰的是,姜寨遗址规模很大,下层还有许多早期聚落遗址,而且由于它们历史悠久,掩埋在极深的地方,所以逃过一劫,没有被破坏,保存的非常完好。

文物保护部门立刻组建了以巩启明先生为主的考古队,对姜寨遗址前后进行了十一次大规模保护性发掘。由于当时我国的考古技术有限,而且严重缺乏考古专业人才,因此对姜寨遗址的发掘非常困难。巩启明先生在《巩启明:11次发掘姜寨遗址》一文中口述道:“1973年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局要求重用业务干部、知识分子……所以姜寨遗址考古领队的职务就落到我头上了……实际上姜寨遗址大规模、正规的发掘始于1973年,此前发掘人员多是从陈列部门、群工部门临时抽调的,发掘面积也十分有限。”不过即使如此,巩启明先生也秉持着保护性发掘的底线,坚持发掘缓慢也要保护好姜寨遗址中的文物,不能因为发掘而破坏遗址。而许多考古学家在听闻姜寨遗址考古队的困难后不远万里前来提供帮助,想起当时考古的过程,巩启明回忆道:“有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考察,和我讨论问题,我从不有所保留。石兴邦、严文明、张忠培、曾骐等先生也多次来指导发掘,使我很受启发。陕师大历史系斯维至教授年逾六旬,要求在工地上观摩考察、参与发掘,令人十分感动。”

巩启明先生对所有队员进行培训,对他们做出了工作上的要求,最后在所有参与考古的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姜寨遗址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成功发掘,并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珍贵的文物。

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专家确定姜寨遗址属于原始部落遗迹,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姜寨遗址规模非常庞大,据《陕西省西安市姜寨遗址》中统计,姜寨遗址揭露面积为17084平方米,出土各种文物一万多件。而且在《十进记数符合的出现——辑古数学系列》中记载,在姜寨遗址还发现了古代的十进制数学的符号,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数学的观念。

鱼蛙纹彩陶盆 姜寨遗址出土

姜寨遗址聚落遗存保存的比较完整,居住区有河道和人工壕沟,证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如何布局。在遗址当中发现上百座房屋,分为五个建筑群,以一个巨型广场为核心,居住区还有窖穴、牲畜围栏等,房屋内部设有炉灶。在遗址中出土最多的是各种陶器和各种陪葬品,这些陶器大多都是彩陶,上面有许多绘画和符号,惟妙惟肖,绘画精美,体现了原始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制陶技艺。不仅如此,姜寨遗址当中发现的墓葬中儿童的陪葬品比成人的陪葬品要多,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爱护幼童的价值观念,这个观念可以说领先了上千年,与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鱼鸟纹葫芦彩陶瓶 姜寨遗址出土

考古队还在姜寨遗址当中发现了大量原始吹奏器,这些陶埙虽然只是用陶土捏制而成,但它们却吹孔、音孔一应俱全,音高、音色、音质都非常高。这说明了在原始时期,人们已经非常重视音乐,且对音乐的造诣很高,体现了高度发达的人类艺术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且非常繁荣,因此在中国发现的原始部落遗址极多,多达上千个,但是像姜寨遗址这样面积如此之大的遗址却非常罕见。而且遗址当中科学的布局、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数量繁多的文物,体现了华夏原始文明的繁荣和先进,而且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原始人的价值观对于研究原始文明和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无法估量。

姜寨半坡文化聚落遗址复原图

在姜寨遗址发现之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西,而在陕西比较少,但在姜寨遗址当中发现的文化大多属于夏文化,这说明了夏文化在自东向西传播发展,而且在陕西等地也非常活跃。可以说,姜寨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于夏文化分布地区传统的认知,意义重大。

为了保护姜寨遗址,我国将它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并进行遗址规划,设立姜寨遗址保护区,建立博物馆,从而让它与城市规划形成统一,加强文物保护。而姜寨遗址,这个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原始文明遗存,与西安这座现代化都市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文明的美和力量。

参考资料:

《巩启明:11次发掘姜寨遗址》

《陕西省西安市姜寨遗址》

《陕西考古往事拾零》

《十进记数符合的出现——辑古数学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