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髋臼骨折:Kocher-Langenbeck入路技巧

 fgjzn 2019-06-27

  • 手术适应证:后壁或后柱骨折的复位固定。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利用该入路完成横行骨折和T形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 显露范围:可以从坐骨大切迹到坐骨结节显露整个后柱,直视髋臼后壁。还可以用手指通过大切迹触摸方形区的骨折和复位情况。

Kocher-Langebeck入路主要用于显露髋臼后柱及后壁,图中深红色区域为可直视下的区域,浅红色为手指可以触摸到的区域

  • 优点:对髋臼后壁和后柱显露充分,并可通过触摸判断前柱和方形区的复位情况。

  • 缺点和风险:术中必须细心操作,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 臀上血管神经的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束由盆腔经坐骨大切迹向后穿出,紧邻髂骨面。在显露后柱或骨折复位固定过程中均有损伤该血管神经束的危险。Letuornel等报道损伤的概率为3.5%。术中一定注意保护该结构,臀上神经损伤可造成永久性的外展肌无力。臀上血管损伤可回缩至盆腔内,导致大的出血。结扎臀上血管时注意保护臀上神经,切勿一并结扎,造成臀上神经瘫痪。

  • 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紧邻后柱和坐骨结节穿行坐骨大切迹进入盆腔,在显露后柱时容易造成损伤。术中始终保持伸髋、屈膝,可松弛坐骨神经,减少损伤。应用术中神经检测仪,可实时提醒医生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

  • 异位骨化:发生率很高,18%~19%不等,主要沿臀小肌分布。术中软组织损伤、出血,以及坏死组织等易导致异位骨化。

手术步骤:

  • 体位与术前准备

  • 麻醉:全麻。

  • 体位: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侧卧位利于术中活动髋关节,方便麻醉和手术操作,但不利于复位。俯卧位的优点是股骨头处于复位状态。术中始终要保持屈膝、伸髋体位。以减少坐骨神经损伤。

  • 骨盆周围、胸腹部、会阴区及下肢消毒,术野显露和铺巾方法与髋关节置换相通,需要显露髂后上棘。

切口体表投影:

  • 手术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向近侧延伸至髂后上棘远端5cm处,向远侧沿股骨干延伸,止于大转子下方8cm处。

A. 患者俯卧于可透X线的手术台上

B-C. 患者亦可侧卧于可透X线的手术台上,术中C形臂透视,可观察髋臼正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像

D. 手术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向近侧延伸至髂后上棘远端5cm处,西向远侧沿股骨干延伸,止于大转子下方8cm处

手术入路:

A. 锐性切开皮肤、皮下,于臀大肌中上1/3钝性分开臀大肌纤维,向下分开髂胫束

B. 沿臀大肌纤维走行分离臀大肌,从股骨大转子向近端分开臀大肌至第一支横行的神经血管束

  • 逐层切开皮下、髂胫束和臀大肌筋膜。于臀大肌中上1/3钝性分开臀大肌纤维。选择中上1/3劈开臀大肌,是因为该区域是一个血供的界面,即臀大肌的上1/3是臀上动脉供应,下2/3是臀下动脉血供。过于偏内侧劈开臀大肌,有可能损伤臀下动脉和神经,因此臀大肌的劈开范围应止于切口近端的血管神经蒂。有时可松懈臀大肌于股骨的止点以获得更充分的显露,但仍要注意勿伤股深动脉第一穿支。

  • 辨别坐骨神经并加以保护。坐骨神经位于股方肌的表面,向近端穿行梨状肌下孔。髋臼骨折很少累及股方肌,股方肌可作为寻找坐骨神经的一个参照点,清除股方肌表面的结缔组织,即可于股方肌肉表面显露坐骨神经。确定坐骨神经的解剖位置后,向近端游离,直至坐骨大切迹。

C. 分离梨状肌及其相邻的上、下孖肌和闭孔内肌,距离股骨止点1.5cm切断,向外侧翻转,如有必要可切断臀大肌位于股骨的止点

  • 辨别、分离、标记梨状肌及其相邻的上、下孖肌和闭孔内肌,距离股骨止点1.5cm切断,向外侧翻转。注意不要太靠近股骨切断外旋肌群,因为旋股内动脉的升支恰好经过此区域,是股骨头的重要血供。

D-E. 术中照片显示标记后切断外旋肌群,并牵向外侧

  • 将外旋集群牵向外侧,将两把钝头板钩分别插入坐骨打孔和坐骨小孔,即可显露整个后柱,并直视髋臼后壁,同时能够保护坐骨神经。注意勿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束。

F. 将两把顿头板钩分别插入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即可显露整个后柱,并直视髋臼后壁,同时能够保护坐骨神经

G. 如果需要显露关节,可做T形的关节囊切开术,自关节边缘0.5cm处切开,避免损伤盂唇

  • 沿坐骨大切迹向后内侧剥离,可将手指伸入盆腔内,触摸方形区和前柱的骨折。必要时可松懈骶棘韧带,扩大显露范围。如果需要显露髋臼的后下方,可在坐骨结节起点处切断股方肌,注意不是在股骨止点处切断股方肌,旋股内动脉与其比邻,在此操作可能勿伤血管。

H. 闭合切口时注意修复切开的外旋肌、臀肌止点

  • 在整个显露过程中,应最大可能保留髋关节囊,减少股骨头血运的破坏。与骨块附着的关节囊,是骨块的血供来源,应该加以保护。

切口的关闭与重建:

  • 将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肌腱重新固定到股骨止点处。如果臀大肌止点进行了松懈,也要重新固定。在外旋肌下方置胶管引流,仔细缝合髂胫束,关闭切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