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道主”与“小尧舜”——论金实录对海陵庶人、金世宗形象的塑造》

 思明居士 2019-06-27

杨永康,杨洁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原刊于《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2期】

摘要:金世宗完颜雍通过政变上台之后,利用纂修实录和起居注的机会,掌握了重新书写历史的话语权。他通过夸大、捏造海陵的恶行,将之塑造成比桀纣还要荒淫的昏君;通过美化、润饰自己的德行,把自己打扮成尧舜一样的明君。此举就是为了证明完颜亮的败亡是天怒人怨,咎由自取;自己取而代之则是人心所归,顺应天命。金世宗系统篡改历史,编造出海陵无道昏君和金世宗“小尧舜”的形象,影响甚大。

关键词:无道主;小尧舜;海陵庶人;金世宗

金代历史上有两位帝王形象反差极大,一位是海陵庶人完颜亮,被认为是比桀纣还要暴虐的无道昏君;另一位是金世宗完颜雍,被认为是罕见的圣明之主,史称“小尧舜”。两位帝王都是以政变起家,何以后世对二人的评价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笔者认为,金世宗作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系统地篡改了历史,丑化了完颜亮,美化了自己。他对史学话语权的控制,影响了历史的书写以及后人的判断。


金世宗对实录纂修活动的控制

金世宗完颜雍是通过发动政变登上皇位的。正隆六年十月,正值完颜亮厉兵秣马南伐宋朝之际,东京留守完颜雍在舅父李石的谋划下趁机称帝,改元大定,下诏废除完颜亮。同年十一月,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杀死。十二月,完颜雍抵达中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统治。金世宗即位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完颜雍以臣取君,以下犯上,其废兄自立的行为显然是篡逆,其政权的合法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叛乱行为粉饰成天与人归的正义行动?控制官方修史活动,系统篡改历史,自然成为最好的选择。

金世宗一朝总共纂修过四部实录。《金太宗实录》,即完颜晟的实录,初修本进呈于大定七年。《金睿宗实录》,即世宗父亲完颜宗尧的实录,完颜宗尧在世时并未做过皇帝,他的皇帝称号是世宗追封的,世宗为其修实录意在歌功颂德,借以突出自己的正统地位,初修本进呈于大定十一年。《金熙宗实录》,即世宗堂兄完颜亶的实录,熙宗为完颜亮所弑,被降封为“东昏王”,世宗即位后回复了他的帝号,修实录意在恢复其正统地位,揭露完颜亮的篡逆行为。《海陵庶人实录》,即世宗堂兄完颜亮的实录,从书名对完颜亮的称谓不难看出,该书彻底否定完颜亮的正统地位,全面抹杀他的历史功绩。《金熙宗实录》与大概同时修成于大定二十年。《海陵庶人实录》又被称为《海陵实录》,原因在于完颜亮封号的变化,大定二年完颜亮被降封为海陵郡王,大定二十年才被彻底废为庶人。由此看来,完颜亮的实录在大定二十年之前官方正式的称谓为《海陵实录》,大定二十年之后才被改为《海陵庶人实录》。

金世宗对这四部实录极为重视,始终掌控着纂修进程。《金太宗实录》与《金睿宗实录》初修之后,世宗并不是十分满意,又令史官进行了一些修改。大定十五年,金世宗命史官修撰温迪罕缔达前往北京,向彀英征求意见,对这两部实录多有更定。此时,《金熙宗实录》与《海陵庶人实录》尚未完成,四部实录在时间、人物、事件上有重叠之处,因而需要不断协调,统一立场。完颜亶、完颜亮与金世宗同辈,且事涉敏感,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必然是十分棘手的事情,因而后两部实录迁延十数年才得以最终完成。由此亦可见金世宗篡改历史之全面与细致。

完颜亮像

因为直接关系着对自己和完颜亮的历史评价,金世宗尤为重视《海陵实录》的纂修,全程监控着它的纂修活动。首先,金世宗否定了海陵起居注的价值。大定八年,世宗对宰臣说:“海陵以近习掌记注,记注不明,当时行事,实录不载,众人共知之者求访书之。”又说:“海陵时,修起居注不任直臣,故所书多不实。可访求得实,详而录之。”海陵起居注为完颜亮近臣所修,其主旨必然是美化完颜亮,《海陵实录》的宗旨是暴露完颜亮的恶行,二者存在结构性的矛盾。金世宗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彻底否定了起居注中对完颜亮有利的材料,要求史官搜集完颜亮的其他罪证。其次,金世宗对史官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金世宗选择与海陵有私怨的史官参与修史,避免有人为完颜亮说好话。张景仁曾因忤旨被海陵杖责二十,世宗令其纂修海陵实录,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撤换下来,原因是没有将“海陵弑熙宗,血溅于面,沾及衣袖”的场景写入实录,招致世宗的猜忌。后来世宗又任命郑子聃负责纂修《海陵实录》,主要原因在于海陵曾经戏弄过文采过人的郑子聃。从《金史》的相关记载来看,郑子聃无疑贯彻了金世宗丑化海陵的修史宗旨。

金世宗对海陵庶人的过分丑诋也引起了时人的不满,贾益谦曾云:“然我闻海陵被弑而世宗皇帝立,大定三十年,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得美仕。史官修实录诬其淫毒狠鷔,遗臭无穷。自今观之,百可一信邪?”贾益谦曾在大定朝做官,对海陵实录的纂修情况比较了解,因而发出了“百可一信”的感叹。元代史学家苏天爵曾经亲眼见到过海陵实录,他也批评说:“海陵被杀,诸公逢迎,极力诋毁,书多丑恶。”无论是贾益谦还是苏天爵都是从史学求真的学术角度批评海陵实录的,金世宗则是站在政治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修史事关天命正统,事关自己继统的合法性,越是丑化海陵庶人,他的灭亡就越是天怒人怨咎由自取。


“无道主”:金世宗对完颜亮形象的丑化

《海陵庶人实录》今已亡佚,不过它的主要内容大都保存在元修《金史》之中。《金史·海陵本纪》主要的观点和材料,大都因袭了《海陵庶人实录》。通过对《海陵本纪》文本的分析,我们还是可以揭发出《海陵庶人实录》是如何系统丑化完颜亮的。

有学者认为《海陵实录》对完颜亮的丑化主要依据金世宗所下的两个诏书。第一个是正隆六年十月,金世宗在东京发动政变大赦天下时发布的诏书,诏书历数海陵过恶:“弑皇太后徒单氏,杀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及宗本诸王,毁上京官室。杀辽豫王、宋天水郡王、郡公子孙等数十事。”此诏完整地被保留在《三朝北盟会编》之中,诏书列举海陵除弑君以外的十七条罪状。第二个是金世宗命吕宗翰起草的《降海陵庶人诏》。此诏内容不得而知,但其进一步数落海陵的过恶则可想而知。此说不够严谨。《降海陵庶人诏》发布的时间在大定二十年,《海陵庶人实录》的成书也在大定二十年,二者时间极为接近,尽管诏书颁布在前,史官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盛加其罪了。比较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大定二十年《海陵实录》即将修成,金世宗命吕宗翰依据《海陵实录》数落完颜亮的罪行,将之由海陵郡王再贬为庶人。吕宗盛未能将实录所载海陵罪行全部写入诏书,故“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这样看来,《海陵庶人实录》所列完颜亮罪行已经大大超过了《东京诏书》所列的条数。事实也的确如此。比较《东京诏书》与《金史·海陵本纪》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东京诏书》所列十七条罪状全部可以在《海陵本纪》中找到。除此之外,《海陵本纪》、《后妃传》还增加和补充了完颜亮更多的恶行。《后妃传》对完颜亮淫乱事迹的描述远远超过了诏书所载。

《金史》书影

综合《东京诏书》以及《金史》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海陵庶人实录》对完颜亮失德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弑君夺位。金熙宗末期,酗酒妄杀,完颜亮被迫发动政变,也是为了自保。官方史书却累书海陵早有不臣之意,图谋篡位:“海陵久蓄不臣之心,尝与怀贞各言所志,海陵曰:‘吾志有三: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他日,海陵与辩语及废立事,曰:‘若举大事,谁可立者?’辩曰:‘胙王常胜乎?’问其次,曰:‘邓王子阿懒。’亮曰:‘阿懒属疏,安得立?’辩曰:‘公岂有意邪?’海陵曰:‘果不得已,舍我其谁!’于是旦夕相与密谋。”像这种两人之间的私密对话,史官由何而知?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此书法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海陵皇位来路不正,否定其合法性,为自己的篡夺行为找借口。

其次,嗜杀成性。完颜亮不但屠戮宗室,还杀死嫡母徒单氏,因为徒单氏阻止其南下伐宋。海陵还屠杀被俘虏的辽、宋宗室,“杀亡辽耶律氏、宋赵氏子男凡百三十余人”。不唯如此,“太医使祁宰上疏谏伐宋,杀之”,“子矧思阿不死,杀太医副使谢友正及其乳母等”,普通的官吏和百姓也难以幸免。然而,其中也有不实之词。《金史·秉德传》明白记载完颜亮杀完颜秉德和他两个弟弟特里、乣里,“及宗翰子孙,死者三十余人,宗翰之后遂绝。”而在《金史·宗翰传》又说完颜宗翰有“孙秉德、斜哥”,斜哥“大定初,除刑部侍郎。”瑏瑠大定是金世宗的年号。一面说宗翰家族灭族,另一面又说宗翰的孙子在金世宗朝为官,前者显然是《海陵庶人实录》有意捏造。

再次,淫乱无耻。《东京诏书》指责完颜亮淫乱的恶行只有一条,至《金史·后妃传》则演绎出十数条,多荒诞不经,绝不可信。其曰:“上命诸从姊妹皆分属诸妃,出入禁中,与为淫乱,卧内遍设地衣,裸逐为戏。”“海陵尝对仲轲与妃嫔亵渎,仲轲但称死罪,不敢仰视。”此类记载纯属模仿桀、纣、隋炀帝故事,乃有意诬蔑。

又次,营建南京。“至营南京宫殿,运一木之费至二千万,牵一车之力至五百人。宫殿之饰,遍傅黄金而后间以五采,金屑飞空如落雪。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成而复毁,务极华丽。”指责完颜亮迁都南京,营造宫殿,奢靡无度。

最后,南下侵宋。“其南征造战舰江上,毁民庐舍以为材,煮死人膏以为油,殚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空国以图人国,遂至于败。”指责海陵劳民伤财,发动对宋战争,最终招致败亡。

上述罪行加诸一身,完颜亮无道昏君的形象自然就被树立起来。《金史》的编纂者曾这样评价完颜亮:“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至于屠灭宗族,剪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方以三十二总管之兵图一天下,卒之戾气感召,身由恶终,使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完颜亮的荒淫超越桀纣,上升为天下首恶!很显然,元代的史官们将《海陵庶人实录》的材料都当作信史来看待,金世宗对完颜亮的丑化基本被全盘接受。清代著名的史学家赵翼基本沿袭了元人的看法:“海陵荒淫,最为丑秽,身为帝王,采取美艳,何求不得?乃专於宗族亲戚中恣为奸乱,甚至杀其父、杀其夫而纳之,此千古所未有也。海陵在位,盖兼齐文宣、隋炀帝之恶而更过之。……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海陵既竭天下之力,先筑燕京,次营汴京,工役甫毕,又兴此大众,以极无道之主,行此大肆虐之事,岂有不自速其毙者。”赵翼没有意识到《金史》中的海陵形象已经经过了金世宗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天下之恶归之焉的结果。

《金史》的纂修者将完颜亮视为天下第一无道昏君,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海陵本纪》就会发现,《海陵本纪》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完颜亮,这个完颜亮的形象完全与无道主不沾边,相反还很英明。请看下面的材料:

三年正月甲午,谓御史大夫赵资福曰:“汝等多徇私情,未闻有所弹劾,朕甚不取。自今百官有不法者,必当举劾,无惮权贵。”乙未,上出猎,宰相以下辞于近郊。上驻马戒之曰:“朕不惜高爵厚禄以任汝等,比闻事多留滞,岂汝等苟图自安不以民事为念耶?自今朕将察其勤惰,以为赏罚,其各勉之。”

三月己亥,谓侍臣曰:“昨太子生日,皇后献朕一物,大是珍异,卿试观之。”即出诸绛囊中,乃田家稼穑图。“后意太子生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稼穑之艰难,故以为献,朕甚贤之。”四月丙午,诏迁都燕京。辛酉,有司图上燕城宫室制度,营建阴阳五姓所宜。海陵曰:“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丙寅,罢岁贡鹰隼。沂州男子吴真犯法,当死,有司以其母老疾无侍为请,命官与养济,著为令。闰月辛未朔,命尚书右丞张浩调选燕京,仍谕浩无私徇。丙子,命太官常膳惟进鱼肉,旧贡鹅鸭等悉罢之。丁丑,罢皇统间苑中所养禽兽。归德军节度使阿鲁补以撤官舍材木构私第,赐死。戊戌,诏朝官称疾不治事者,尚书省令监察御史与太医同诊视,无实者坐之。

贞元元年十一月丙戌朔,定州献嘉禾,诏自今不得复进。

三年三月壬子,以左丞相张浩、平章政事张晖每见僧法宝必坐其下,失大臣体,各杖二十。僧法宝妄自尊大,杖二百。

九月乙卯,上谓宰臣及左司官曰:“朝廷之事,尤在慎密。昨授张中孚、赵庆袭官,除书未到,先已知之,皆汝等泄之也。敢复尔者,杀无赦。”……丁卯,上亲迎梓宫及皇太后于沙流河,命左右持杖二束,跽太后前,曰:“某不孝,久失温凊,愿痛笞之。”太后掖起之,曰:“凡民有子克家,犹爱之,况我有子如此。”叱持杖者退。

正隆五年八月辛未,谒山陵,见田间获者,问其丰耗,以衣赐之。

十二月癸丑,禁中都、河北、山东、河南、河东、京兆军民纲捕禽兽及畜养雕隼者。戊辰,禁朝官饮酒,犯者死,三国人使燕饮者罪。

这个完颜亮对大臣严格约束,要求御史大夫监督百官,不畏权贵,要求百官勤于政事,心系民事。他爱惜百姓,深知民间疾苦,重视农耕,却贡献,生活简朴。他不喜祥瑞,也不进迷信,对僧人干政保持警惕。他对母亲也很孝顺。为什么《海陵本纪》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从《海陵本纪》的史料来源来分析。如前所述,《海陵本纪》是由《海陵庶人实录》删削而成。虽然金世宗对完颜亮进行了过度丑化,增加了不少海陵的恶行,这些恶行或者是事实,或者是夸张,或者为捏造,但这只是《海陵庶人实录》的部分史料来源,大部分史料还要依靠海陵起居注。虽然金世宗已经对海陵起居注美化完颜亮的倾向给予了否定,但是《海陵庶人实录》的纂修无法完全抛弃海陵起居注,只能在海陵起居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个英明的完颜亮形象是对海陵起居注改造不彻底的遗留物。完颜亮靠弑兄上位,必然会在起居注当中把自己打扮成励精图治之主。

《海陵起居注》对完颜亮存在着过度美化的问题,《海陵庶人起居注》对完颜亮存在着过度丑化的问题,那么完颜亮真实的面目应该是怎样的?金元之际学者刘祁《归潜志》曾这样记载:“金海陵庶人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人知其大志。正隆南征,至维扬,望江左赋诗云:‘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其志气亦不浅。”又云:“至海陵庶人,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应该说刘祁对完颜亮的评价还是相对公允的。英锐有大志,然功未成,身败亡,身后只能任金世宗评说。


“小尧舜”:金世宗对自身形象的美化

金世宗在丑化完颜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自己进行美化。“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天命观是儒家政治伦理最核心的部分,通过暴力手段上台的统治者总是试图以此说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在指责对手失德失去天命的同时,也会不厌其烦地宣扬自己如何有德,如何应该享有天命。完颜雍在世时,就有“小尧舜”的称号。大约与金世宗同时代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就听说过这种说法:“葛王惩逆亮之败,一向以仁政自居。先生喟然叹曰:‘某要见复中原,今老矣,不及见矣!’或者说:‘葛王在位专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为小尧舜。’曰:‘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又曰:‘他岂变夷狄之风?恐只是天资高,偶合仁政耳。’”以仁政自居也就是以尧舜自居,金世宗“小尧舜”的称号少不了自我宣传。

官方修史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宣扬功业,世宗时期的起居注一定会大书特书完颜雍的治绩。《金世宗实录》由世宗之孙金章宗完颜璟敕修,世宗在世时立其为皇太孙,《金世宗实录》也一定会沿用起居注的说法和材料,而不会说完颜雍的坏话。《金史·世宗本纪》主要依据《金世宗实录》删节而成,其取材也基本沿袭了世宗起居注。《世宗本纪》记载世宗嘉言善行极多,让人有读《贞观政要》的错觉。《世宗本纪》之赞语全面地概括出金世宗“小尧舜”的完美形象:“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海陵为无道主,世宗为有道君;海陵为“桀纣”,世宗为“尧舜”。一丑一美,一贬一褒,形象分明。海陵弑君夺位,世宗则为众人推戴;海陵嗜杀成性,世宗则崇教化慎刑罚;海陵荒淫无耻,世宗则孳孳为治;海陵奢靡无度,世宗则节俭爱民;海陵兴兵侵宋,世宗则南北讲好。即便大定政治略有瑕疵,史官也将原因推到偷安苟禄群臣身上。真实的世宗果然如此完美吗?当然不是。

金世宗一再标榜自己没有篡夺之意,自己是受人拥戴才登上帝位。事实上,完颜雍政变之前进行了精心策划。也正是因为完颜亮对他比较信任,东京政变才得以成功。就这一点而言,世宗有负海陵。不仅如此,有学者认为世宗还参与了之前的海陵弑君事件。“世宗与海陵同为太祖一系的重要成员,世宗至少是海陵夺权事件的知情者,或者可以说,在海陵弑君夺权的过程中,世宗是支持者,参与者。”由于事情过于敏感,《金熙宗实录》、《海陵庶人实录》、《金世宗实录》进行过系统的篡改,《金史》之中仅留下了只言片语:“及弑熙宗,使葛王召宗敏。葛王者,世宗初封也。宗敏闻海陵召,疑惧不敢往,葛王曰:‘叔父今不即往,至明日,如何与之相见。’宗敏入宫。”显然,世宗是知情人。结合世宗在海陵朝受到重用的情况来分析,世宗无疑是海陵弑君事件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大定一朝号称治世,但是臣民因叛乱、反抗被诛之事却史不绝书。大定三年二月,赵景元等以乱言伏诛。东京僧法通以妖术乱众,都统府讨平之。四年五月,窝干余党蒲速越伏诛。七月,故卫王襄妃及其子和尚以妖妄伏诛。五年四月,西京留守寿王京谋反,狱成,特免死,杖之,除名,岚州安置。八月,前宿州防御使乌林答剌撒以与宋李世辅交通,伏诛。六年十二月,泰州民合住谋反,伏诛。九年正月,契丹外失剌等谋叛,伏诛。六月庚寅,冀州张和等反,伏诛。十一年四月,归德府民臧安儿谋反,伏诛。十二年三月,北京曹贵等谋反,伏诛。四月,西北路纳合七斤等谋反,伏诛。九月,鄜州李方等谋反,伏诛。十一月,同州民屈立等谋反,伏诛。十二月,冀州王琼等谋反,伏诛。德州防御使文以谋反,伏诛。十三年正月闰月,洛阳县贼聚众攻卢氏县,杀县令李庭才,亡入于宋。九月,大名府僧李智究等谋反,伏诛。十八年三月,献州人殷小二等谋反,伏诛。十九年七月,密州民许通等谋反,伏诛。八月,济南民刘溪忠谋反,伏诛。二十年九月,蒲速宛群牧老忽谋叛,伏诛。二十一年三月,辽州民朱忠等乱言,伏诛。闰月,恩州民邹明等乱言,伏诛。二十二年十一月,东京留守徒单贞以与海陵逆谋,伏诛。妻永平县主,子慎思并赐死。二十三年正月,大邦基伏诛。三月,潞州涉县人陈圆乱言,伏诛。海陵在位时屠戮之人大多是宗室大臣,世宗时期诛杀的多为平民百姓。大定年间社会矛盾如此激烈,世宗还被美化成有道明君,可见“小尧舜”的称号名不副实,更多的是官方的宣传与美化。

因为“小尧舜”形象的巨大影响,金世宗被视为治国理政的模范君主,受到后世的重视。元人极为推崇金世宗,曾编撰《大定治绩》、《大定政要》、《世祖实录节文》,辑录金世宗嘉言善行,作为政治教科书供皇帝、东宫学习。至元二年二月,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王磐等人编成《大定治绩》,其序曰:“金有天下,凡九帝,共一百二十年,其守成之善者,莫如世宗,故大定三十年间,时和岁丰,民物阜庶,鸣鸡吠犬,烟火万里,有成康、汉文景之风。夫有以致之,必有所以致之者,盖不徒然也。谨就实录中摭其行事一百八十余件,名曰《大定治绩》,以备乙夜之览,其于圣天子稽古之方,不无万分之一助云。”清人与女真同源,清代皇帝对金世宗更为推崇,皇太极曾令王公大臣读《金世宗本纪》,他这样称赞完颜雍:“世宗者,蒙古、汉人诸国声名显著之贤君也。故当时、后世咸称为‘小尧舜’。朕批览此书,悉其梗概,殊觉心往神驰,耳目倍加明快,不胜叹赏。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之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孙仍效汉俗,豫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言语,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乾隆帝也多次作诗文表彰过金世宗,他说:“金世宗他政兹不论,独嘉其不忘故风、禁习汉俗,拳拳以法祖宗、戒子孙为棘。盖自古帝王,未有不以敬念先业而兴,亦未有不以忘本即慆滛而亡者。是以《书》称《无逸》,《诗》咏《豳风》,周之所以过其历也。夫金世宗述祖业之艰难,示继绳之不易,叮咛反覆,一再叹惋,使数百年下有志永命之君为之感泣。及继世之孙,不数年而遂易汉服,又不数十年而遂以屋社。吁,可不畏哉,可不怀哉!”乾隆从金世宗那里学习到了不忘故风、禁习汉俗的治国经验,清代中期“国语骑射”之风的兴起深受金世宗的影响。

综上所述,金世宗完颜雍通过东京政变登上皇位,统治稳定之后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向天下和后世解释自己的篡夺行为,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其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金世宗利用纂修历朝实录和大定起居注的机会,掌握了重新书写历史的话语权,他通过夸大、捏造海陵的恶行,将之塑造成比桀纣还要荒淫的昏君;通过美化、润饰自己的德行,把自己打扮成尧舜一样的明君,其背后的动机不言而喻——完颜亮的败亡是天怒人怨,咎由自取,自己取而代之则是天与人归,顺应天命。金世宗系统篡改历史的行为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金实录在《金史》纂修过程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源地位,完颜亮天下第一无道昏君的形象,金世宗“小尧舜”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