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Q浏览器

 天高云淡书客 2019-06-27

人生观,是人的三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观。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关于人生观的说法,精彩纷呈,但概括起来,主要是“墨子、杨朱、孔子”三家的人生观。

墨子提倡博爱,牺牲自我,奉献给他人和社会。“交相利,兼相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也干),等等,是他的名言,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给天下人谋利益,不辞辛苦, 四处奔走的,且毫无私念,全心全意为。这是提倡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其实是墨子最先提倡的。他自己也亲历亲为,据记载,墨子整个人东奔西走,搞得像苦行僧一般。 墨子的核心,是说只要人人都为别人着想,最后达到人人都为我着想,一个社会就会太平。

杨朱,是一个道家人物,他同墨子刚好相反,是提倡大私之人。“拔一毛(汗毛)利天下不为也”,是他的核心观点。他认为人人只要不去帮助人,也不受人帮助,更不要去伤害人,好事坏事都不做,就天下太平。这种大私无公,其实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主义,绝对尊重人的隐私和个性,彻底的明哲保身,且对人保持一种规则性的冷漠。杨朱的核心是,人人只管好自己,一个社会也会和谐。

而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尤其是孟子,对前两者都反对。认为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了,作为一个人做不到,杨朱的人生观太不像话,一个人太自私,如禽兽。孟子批评两人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儒家提倡的是中庸之道,既要为公,又要保留符合人天性的私。如“食色,性也”,“以直报怨”等。而且强调的是从自身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㖿怕是一件好事,你心里不喜欢,就不要去强迫别人。儒家认为,公和私可以同时存在,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度,这个度就是要符合“礼“——礼乐有序”。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对应“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准则。在这有序的社会礼制等级中,每个阶层遵守每个阶层的“礼”,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从三家观点可以看出,墨子和杨朱带着理想性质,从一左一右指向同一个目标。儒家观点,带着可管理、可操作的现实意义,所以最后中国的文化传统,选择以儒家为核心,就不奇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