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给高二学生上一堂作文课,仅仅因为跟他们的语文老师在某一天的交流之后有所感触而来的课。这个时候,我在想,明天该如何面对这两个班的学生?就像去年高考之后,我面对高二学生,没有想到后来我就教了这两个班的语文,当然历史是不可能重演,只是因为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和教育方面与我探讨之后有所感触,希望我以我的方式去调动这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学好高考作文的的动力。 说实话,个人能力不强,谈不上帮上什么忙,不过进行一次实验我倒愿意,毕竟这样的实验对自己而言是一次挑战,真真切切地挑战,如何在一堂课里让这些高二学生初步明白高考作文的精髓,如何引导这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初步明确自己写作的方向。 所以,这堂课我该如何设计呢? 首先,应该帮助这些理科班的学生明白语文,特别是作文在他们高考中的地位与价值。这是唤起他们对语文,特别是作文重视的一个思想前提。按照我这两届教理科班的体会,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都认为语文学科就是那种花了时间也不会有太大进步,作文想写好更是一件难事,而这种思想恰恰是制约这些学生学好语文的绊脚石,是必须打破的,是必须改变的。 其次,就可以从具体的这几年高考作文,特别是2016年以来全国卷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以及考生的写作情况;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确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及其审题立意的策略、具体写作的方法。这个自然要进行比较,把这几年的作文题目列出来,让他们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这些作文题有什么规律特点,以自己当下的水平有没有可能写好这种类型的作文,至少自己应该初步明确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这种类型的作文的写作。 第三,比照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期末考试的作文。客观上说,高二期末作文考试一定跟高考跟得很紧,在了解高考作文的整体特点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之后,让这些学生明白自己该怎样去应对期末的作文。说白一点,头脑里有没有所谓的套路模式,尽管这么说,有点不合适,但建模对于这些理科班的学生而言却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先建模,至少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至少他们写的新材料作文符合题目要求,能够完成任务,这就能够保证他们的作文分数不会太低。 当然一节作文课是不可能立刻起到什么作用,或者改变什么,顶多只能给这些学生一个提醒,提醒他们要重视语文学习,提醒他们考好语文,写好作文是得动脑筋,讲方法的。期望明天的这一节课是可以真正将自己所思考的,自己头脑已经建构的那些内容教给这些准高三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争取作文取得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成绩。 这只是我的期望。现实如何,要看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