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轻风无意 2019-06-28

1942年深冬,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常书鸿一个人离开重庆珊瑚坝机场。此行他是去兰州正式任职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这一年因河南洛阳龙门浮雕被奸商盗卖事件,重庆政府遭到舆论围攻。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问题成为一时间的焦点话题。为了应付舆论,重庆政府指令教育部筹备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而由陕甘宁青新五省检察使高一涵担任筹委会主任,不过是添加一份官办色彩,在日后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跟当地政府借债度日而已。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李晨画

莫高窟距兰州1200公里,常书鸿坚持把研究所设在那里,结果,直到第二年2月20号,才召集到勉强可以成行的人马。研究所一行6人,身穿老羊皮大衣,头带当地老农毡帽,顶着刺骨寒风,向敦煌出发。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当年敦煌

一辆破旧的敞篷卡车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走了一个月,把他们送到路的尽头:安西境内,最后是十头骆驼载着他们来到金碧辉煌的莫高窟千佛洞。这个南北绵延达4公里的沙漠画廊,保存着自北魏至元代十个世纪修建的近500座有壁画塑像的洞窟, 4千5百多平方米壁画, 2千多身彩塑,称得上一部中国中世纪的美术史。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26日,寄宿千佛洞的游方道人王圆箓引水冲沙时,发现了现编号17号洞窟内的藏经洞。此后,敦煌这个荒凉的地方因为这个发现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社会所关注。埋藏在洞窟中的文物有三万余件之多,这些上至北魏的稀世珍宝于宋仁宗景佑二年埋藏于此,已经安然度过近900年。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文物包括经卷、文书、刻本、佛画、丝织物等,记录了中古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宗教等几乎无所不涉及的社会状况。这本该是一次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却演变成了一场殖民主义者的文化掠夺。王道士起初还是安分小民。他随即报告当任县长,县长让他将洞封闭了事。道士又手书一折:“上禀当朝天恩活佛慈禧太后”,欲报功请赏。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常书鸿油画

迟迟不见朝中过问此事,王道士俨然主人,随意将宝物送人。英国人斯坦因只用区区几百两银子就从道士手中盗走近万件文物。紧接着,法国的伯希和、俄罗斯的柯斯洛夫、日本的橘瑞超等来到敦煌,用相同的手段盗宝,及至清政府发现时,仅剩下残余经文8000余件。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常书鸿油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到莫高窟,竟然把化学药品铺在布上,黏掉壁画二十多幅。西方殖民者不仅公然盗走文物,堂而皇之收藏于博物馆,法、英、德、瑞典、日本等国的汉学家还开创起一门以敦煌文物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盗宝人伯希和不仅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也是敦煌学的奠基者之一。1907年他从莫高窟劫走大批文物,并整理编写了一套《敦煌图录》。正是这套《敦煌图录》,开始了常书鸿与敦煌的因缘,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常书鸿(左一)夫妇与留法艺术家

1935年秋,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河畔的旧书摊上,发现了伯希和的《敦煌图录》。其时,常书鸿在法国生活了近10年,完全倾倒在西洋文化上,言必称希腊罗马。他的油画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获得三次金质奖章、两次银质奖章,已经是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协会会员,并以蒙巴拿斯(巴黎艺术家活动中心)画家自居,和妻小一起在巴黎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1943年,张大千、常书鸿等参观安西榆林窟

看见敦煌千佛洞图片的瞬间,青年常书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相信自己的国家还有这样灿烂的文化艺术。然而,伯希和在序言中清楚地写明,照片是1907年在敦煌石窟中拍摄的。常书鸿来到吉美博物馆,那里收藏着大量伯希和盗走的敦煌文物。论及历史年代之久远、艺术表现手法之高超,旅法画家常书鸿认为,敦煌艺术都胜于他所崇拜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洋艺术。对当时没落颓废的巴黎艺术心有不满的常书鸿决定回国,亲眼到敦煌看一看。恰在这时,接到南京教育部部长的电报,聘请他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常书鸿欣然接受了。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去敦煌的行程因对日战争而延宕着,常书鸿随同国立艺专辗转在北京、江西、湖南、昆明、重庆之间。上帝似乎在考验常书鸿的意志。去敦煌前,常书鸿的职位是国民党教育部隶属下的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有自己的画室,在重庆过着安逸的画家生活,当时的教育部次长张道藩一直把常书鸿当作自己人对他颇为关照。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检察院院长于右任在呈交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报告中是这样写的:“似此东方民族之文艺瀚海若再不积极设法保存,世称敦煌文物恐遂湮消,非特为考古暨博物家所叹息,实是民族最大之损失。因此,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招募大学艺术学生,就地研习,寓保管于研究之中”。提议通过后交由教育部办理,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而不是敦煌艺术学院。重庆政府意欲在兰州设立这么个部门,让世人看着,脸上贴贴金而已。谁想常书鸿却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要在敦煌干一番事业。为了尽快成行,常书鸿在重庆办了个人画展,用卖画的钱筹备去敦煌的经费。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初到敦煌时,常书鸿和张大千在莫高窟相遇。这是张大千第二次到千佛洞临摹壁画。临走时,张大千送给常书鸿一句话:我回去了,你在这过你的无期徒刑吧。

莫高窟,距敦煌县城25公里,四面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1954年通电,上世纪80年代才找到可以饮用的地下水。当时,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破牛车,遇到紧急情况难以救急。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他们的主食是酱油拌面条,蹬攀的工具是自己动手用木棍制作的梯子。整日在没有通道可行的洞窟间爬上爬下,在危栏断桥上匍匐前行,每次都是连爬带跳进到洞里。洞中光线幽暗,临摹时白天里也要点着蜡烛。最要命的是洞顶画,画上几笔,手臂开始酸麻,直到头晕恶心。教育部的拨款经常几个月甚至多半年不到账,有时没有钱买颜料,有时买不到颜料,于是在脚下的黄土上琢磨办法,制作出不褪色的天然颜料……沙漠岁月的艰难超出人的想象力和承受力。千佛洞固然美妙绝伦,然而,在不见故人的戈壁荒漠,为艺术献身的热情终究能持续多久?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1945年抗战结束前夕,教育部宣布撤销敦煌艺术研究所,把石窟交给敦煌县政府。这时,前前后后跟常书鸿到敦煌的人都走了。常书鸿这时候完全可以听任指令,回到重庆南京或北平,教书作画,悠闲度日。像一些画家那样,把敦煌作为圣地,隔两年去朝拜一次,临摹几张画回来。“人生是战斗的连接,每当一个困难被克服,另一个困难便会出现。人生也是困难的反复,但我决不后退,我的青春不会再来,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战斗到底。”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顽强的常书鸿此时妻离子散,可石窟里满壁风动的飞天,气韵生动的经变画、本生故事图,仿佛生命犹存的彩塑、精美的装饰花纹已经让他痴迷得不能割舍,他怎么放心把石窟交给一直对千佛洞存有觊觎之心的地方官吏呢。他四处游走,向社会呼吁,敦煌艺术研究所终于归属傅斯年任所长的中央研究院。

常书鸿的敦煌往事,如果没有他,敦煌将是何种面目

常书鸿接任敦煌艺研所前,曾拜会于右任先生。了解国民政府也了解西部状况的于老先生一再鼓励他坚持。感谢常书鸿的坚持,在1951年5月北京故宫午门城楼上举行的“敦煌文物展”中,“莫高窟历代代表作摹本”已达到4000余件。还有一件事要特别感谢常书鸿。印度著名的阿旃陀壁画,在英人统治时期,被强行涂上一层所谓的保护油漆,致使壁画变成暗褐色,画面模糊不清。初到敦煌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某高官也曾亲口指示常书鸿,用英国人的办法把敦煌壁画全部涂上凡纳西油。油画家常书鸿知道,把凡纳西油涂在油画上是会变色的。他没有按照上司意愿行动,阿旃陀壁画的厄运才没有在莫高窟重演。临摹与修复是艺研所的日常工作,常书鸿要求临摹不能加入创作和个人色彩。临摹如此,修复工作和创造力就更加不相干了。当初绘制敦煌壁画彩塑的都是些为士大夫所不齿的雕工画匠,常书鸿是知名画家,手下人是为了画家梦想来到敦煌的,而他们每日做的其实几近画匠的工作。常书鸿自称是研究保护敦煌艺术的苦行僧,就他的坚守和工作而言,名副其实。

1966年,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按照常书鸿的计划,这一年国庆前,要把二十几年的工作做个汇总,举办大型展览,开纪念会、研讨会,拍摄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编辑整理《敦煌莫高窟石窟总录》《敦煌壁画艺术》《敦煌彩塑》等一系列介绍敦煌的出版物。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我是个幸存者,一个留下满身‘纪念品’的幸存者。”常书鸿在回忆录中只用一句话便将“文革”十年勾抹过去。

敦煌壁画正在逐年残损,有人呼喊,再过50年或100年,敦煌艺术只能在历史书里见到。即便这喊声有些危言耸听,有一点没有疑问,50年或者100年后,常书鸿和他创办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对世界的贡献会更加弥足珍贵。

选自画家李晨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