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本学期中,我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做家庭作业,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守着他们做,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去赢得学生的信赖,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的尊师,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如调查父母工作时间时,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辛苦,教育学生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又如,在用数学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