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艾灸与扶阳

 xyf4345 2019-06-28

  中医认为,阳气既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本身,又是维持这些功能活动的动力,即对机体生长,发育,脏腑及组织器宫功能活动等具有温煦,固摄,推动,化生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气。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阳气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充足人体如“日光明”。卫外有常,若阳气虚衰而失其所,则会折寿而不彰,所以阳气与人体的寿夭关系密切,而机体的阳气又以肾阳为主,肾阳既是促进生殖功能之动力,又是其他脏腑阳气之源泉。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之精气(肾气)在人体生,长,壮,老乃至死亡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人体之脏腑,经络的功能都是肾阳的温煦,推动,气化,蒸腾,而这种作用自胚胎形成开始,一直到青,中老年都在维持进行,不断转化,最后至肾阳耗竭而至衰老死亡。《医学正传》曰:“人至中年,肾气日衰”,“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天()”。宋代太医窦材上卷专列到“须知扶阳”之篇,专门论述了阳气的作用:“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长生(长寿),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必死”。

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如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如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张景岳亦曰:“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用,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也,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合,而可防御外邪之浸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也就是所谓的“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所以阳气与人体的衰老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弱。

艾性属木,木燃烧能生火,火温土生万物,火化气能伐水,这是艾灸本有的自然天性,艾柱连续燃烧,使之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循环全身。而人得艾火虽微,有如苍天之道,日月造化之理。古今医家用艾灸扶阳气,补虚损,防治疾病以及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积累了丰富,成功的经验,诸多的中医针灸医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艾灸扶阳,保健,防病强身,延年的方法和验例。如《难经·二十六难》,《针灸资生论·第二虚损》均有论述灸脐下,气海,关元等穴位,具有保人体元气,扶阳之功效。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大力提倡灸法,认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并提出不同年龄,不同周期的灸法。《针灸资生经·第三虚损》中还记载了灸脐穴抗衰防老葆青春的方法与经验。旧传有人老年两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也。说明坚持每年灸神阙(脐中)穴具有抗衰老,返老还童的作用。明代医家孙思邀也很重视灸法,他认为灸法不但能防治疾病,强身健体,还能防止传染病,对健康的人“身上需三、二处灸之气来防瘴疠温症毒气的作用。我国已故著名针灸教育家,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任校长承淡安认为: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福建名医留章杰在行医时间长达50年的实践中,攻病用灸,卓然有效,他认为:灸法很有效,特别是对疑难杂症。他一生中用灸法治愈的哮喘,中风,不育症,痹症,胃病等不计其数,被病家誉为“灸法神功”。现年87岁的针灸泰斗谢锡亮用灸法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等顽疾,每可救人于险绝中,深得病人信赖,谢锡亮认为:对疑难大病,灸法己成为常规疗法,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堪称简便验方,应大力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