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友吃饭三大法则 及 中医帮糖友平安度夏

 罕山游侠 2019-06-28

糖友吃饭三大法则

作者:李爽

美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研究总结

糖友吃饭三大法则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李文慧

近日,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上,阿拉巴马大学专家考特尼·彼得森以及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阿尔帕那·舒克拉教授介绍了饮食在体重、代谢和血糖控制中的影响,同时也给糖友在吃饭时间和吃饭顺序上进行了一些指导,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我国糖友呢?为此本报专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文慧。

晚饭早饭要间隔12小时

前一天晚上六点前吃晚饭,隔天早上六点后再吃早饭,就做到了12小时的间歇性断食。美国专家提示,按照这种间歇性断食方式,将进食时间压缩在白天较早时间,能够使饥饿感、进食量降低;体重、体脂降低;还利于降低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李文慧介绍,早些吃晚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好处:1.避免血糖和血脂叠加,研究显示,晚餐后10小时血里的脂肪酸水平才能归于空腹状态,因此夜宵或较晚吃晚餐,会使第二天早晨进餐前血糖和血脂还没有来得及恢复到空腹状态,就跟第二天早餐引起的血糖和血脂升高叠加到一起,这样每天升高一些,最终会形成糖代谢和脂代谢的显著异常;2.利于晚间休息,睡觉时身体各部位血流缓慢,而睡前吃饭,会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可能产生夜间脑缺血的情况,影响睡眠;3.遵循昼夜节律,这个节律可以影响我们的代谢、生理和行为的规律,如果饮食规律发生变化,身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打破,便会将体内能量存储起来合成脂肪,使身体发胖。

同时李文慧提醒糖友,轻断食效果虽然好,但也需要循序渐进,糖友可在1~2个月内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但具体实施还是要以自身舒适度为主。

高能食物放在早餐

早中晚食物热量比例可以按照5:3:2分配。李文慧介绍,尽量把一天中较多的能量放在较早的时间,不仅利于脑部工作,也利于提升一天的效率,同时也能控制一天的食欲,以防吃多。但是,糖友并不一定要苛求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毕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但建议轻体力活动者的消耗热量1800千卡/天的标准摄取能量即可。

对于夜间经常加班的工作族而言,六点前吃晚饭可能有夜晚饥饿的问题,而对糖友而言更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等问题。当糖友出现低血糖情况时,及时补充糖分是第一位的,不能为刻意追求断食时间和刻意降低血糖而硬撑。若没有出现低血糖、只是稍有饥饿的情况,就需要着手准备些零食,零食的要求是低盐、低脂、低糖,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或易消化的蛋白质,从而能够改善饥饿、稳定情绪。符合条件的有温牛奶、室温酸奶、温豆浆;含有燕麦、豆类、莲子等的杂粮粥;西红柿、黄瓜等糖分较少的生食食物。加餐热量建议控制在90千卡。

先吃菜,后吃饭

先吃蔬菜和蛋白质再吃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水平更加平稳。研究还考虑将这几类食物混着吃,结果发现餐后血糖和先吃碳水化合物,后吃蔬菜、蛋白质组一样出现了明显峰值,也就是说主食及果汁等碳水化合物最好放在最后吃。

中国人的饮食是饭菜搭配,很多人的习惯都是一口饭一口菜,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血糖稳定呢?对此李文慧表示,对于中国糖友而言,应逐渐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首先从食物种类上,杜绝一次只吃一碗粉、一碗面的情况,三餐要保证是混合餐,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都有,缺一不可。增加蔬菜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在一餐中的配比,适当增加些鱼肉、鸡肉等动物蛋白,然后慢慢调整吃饭顺序。如有凉拌菜/生食蔬菜,建议先吃一些,因蔬菜体积相对较大,能产生饱腹感,同时也能刺激胃肠蠕动。如果不方便咀嚼,也可以考虑先喝口粥或汤,从而润滑食道,开启胃肠消化功能,之后饭菜可同食,在最后快吃饱的时候再适当吃些肉。肉虽然对餐后短时间内血糖影响不大,但会影响晚餐后3~4小时甚至次日清晨的空腹血糖。另外,如果糖友仍旧担心白米饭会对餐后血糖造成不良的影响,建议糖友可以加入红豆、绿豆、薏米、燕麦等杂粮,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对改善餐后血糖同样效果显著。▲

摘自:生命时报 2019-06-18 第1323期 第16版


中医帮糖友平安度夏

主讲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医师  赵  佳  □刘  承

糖尿病已成为现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在14%以上,潜在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更是惊人,糖尿病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后期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俗称“三多一少”症状。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主要基于消瘦、口渴这两个症状来描述,但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临床根据不同的症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以肺热津伤为主,表现为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量频多,烦热多汗等症状,宜用消渴方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症状;中消气阴亏虚,表现为口渴引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等症状。下消肾阴亏,虚症状为尿量增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下消阴阳两虚,症状为小便频多,面容憔悴,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糖尿病早期可无“三多一少”症状,但有脾虚湿热的表现,如体胖、腹胀、便溏、小便黄、乏力、多汗等。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食物进入体内,有赖于脾对其吸收、运化、输布、排泄,因此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是以脾为中心进行的,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苍术等成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中医调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升高,调畅情志,改善生活质量,逐步降低对降糖药的依赖,也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当前症状等。

饮食调理有讲究

饮食调理是糖尿病治疗的永恒主题。有人说吃荞麦、南瓜可以降血糖,还有人说吃西瓜、苦瓜有利于降糖,令患者难以抉择。其实只要掌握原则,明白各自降糖的机理,就不用纠结。糖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血糖高了不行,血糖过低更有致命危险。而血糖与进食有密切的关系,总是处在一个波动的状态之中。当处于低血糖的状态下,吃糖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可迅速将血糖调控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我们长时间不进食,或进食很少,血糖是不可能高的。如此说来,进食量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素。

当下正值夏日炎热之季,水果及冷饮成为消夏的不二之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慎吃糖分过高的水果、果汁及碳酸饮料。糖分太高的水果及果汁会很快升高血糖,从而加重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冷饮不但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还会损伤脾胃。脾与胃相表里,生冷食物会损伤脾阳,导致脾阳不升,脾不健运;从四季养生方面来说,夏季是最不宜过食生冷的季节。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大家可以适当吃些糖分较低的水果,每100克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如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枇杷、菠萝、草莓、樱桃、黄瓜、西红柿等。糖尿病患者还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糖分。禁食单糖类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增加饮食中的可溶性纤维,可延缓胃排空时间,使餐后血糖不致过高。建议大家吃一些高纤维食物,如玉米、燕麦、大豆、薏米等,适当增加动物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特别是海鱼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动物蛋白,不仅利于吸收,还可补充糖尿病极易流失的微量元素。夏季喝绿豆汤可清热解暑,赤小豆汤解暑祛湿,也可将西瓜皮凉拌食用,起到清热生津的功效。推荐大家几个药膳方:凉拌苦瓜清热去火解毒、山药炖猪肚滋养肺肾、山药薏米粥补气健脾利湿。

运动可降血糖

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方式之一。运动可升发一身之阳气,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耗氧及有氧代谢能力,使糖和脂肪的利用加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糖友中老年人居多,不应做剧烈运动。中医认为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过劳则伤气。推荐散步、快走、太极、游泳等运动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运动,最好在餐后1~2小时运动。在饮食的控制下,一些早期糖尿病,甚至不用药物,就可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

针灸推拿有帮助

近年来,推拿、针灸治疗糖尿病日益被重视,因其取穴方便、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宜于推广等优点,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推拿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糖的代谢,使糖的吸收降低,同时改善微循环、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推拿以背部、腹部及下肢部经络穴位为主。

1.用拇指点按风池(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法: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的两旁,自上而下轻轻滑动,到后枕部有两个凹陷就是此穴),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穴(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二指宽处),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太溪穴(脚内踝后缘的凹陷中), 涌泉穴(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2.叠掌按揉背部膀胱经,从颈部到腰部。拇指按揉足下肢内侧足太阴脾经及外侧足阳明胃经,并寻找压痛点重点按揉。

3.腹部推拿胸骨下至中极穴,用手掌掌面紧贴腹部,两手交替,自胸骨下至中极穴稍用力推拿点揉腹部穴位,用拇指点揉中脘穴、气海穴、天枢穴,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

另外,临床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精神紧张、发怒、焦虑等不良情志下,血糖容易出现明显波动,使本已控制良好的血糖不易控制。因此,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气血通畅,有助于血糖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摘自:生命时报 2019-06-18 第1323期 第19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