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订阅 医学检验沙龙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上图 查看2019职考专业辅导资料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特别是进食后往往出现明显血糖增高。 1、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 在正常情况时,人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大约30~60分钟血糖达到高峰后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有升高,但波动于一定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胰岛素血症)和高峰延迟,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 2、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严格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和减少降糖药物。但是饮食方案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运动应有规律。如饮食不足或餐后运动强度过大,患者也可能出现餐后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反应 3、药物 降糖药物剂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专家支招:在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餐前血糖时,可先增加监测次数,如加测餐后1小时、3小时血糖,记录好数据,便于寻找血糖变化规律。然后,请教医生,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必要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 来源:糖尿病之友 餐后血糖竟比餐前低 原是胰岛素细胞太“懒”对血糖这个概念稍有常识的读者朋友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会升高,特别是餐后血糖会明显增高。但是南京市民程阿姨却遇到了一件“怪事”,自己在医院做的餐后血糖检测值竟然比餐前还要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张永文介绍说,临床中常有像程阿姨这样的患者朋友拿着化验结果来质疑我们,主要是他们在监测血糖时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比餐前血糖还低,其实这种现象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这里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程阿姨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及时复诊,很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系: 第一、手术“后遗症”和胰岛素细胞“懒惰”。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大约30~60分钟血糖会达到高峰然后再下降,而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高峰值可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逐渐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会升高,但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而对于部分胃切除、胃肠切除、幽门成形术、胃造瘘等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食物快速的由胃进入肠道,为胃肠的过度刺激造成胰岛素一时性的过量分泌,会导致餐后血糖反而比餐前低。还有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细胞比较“懒惰”,对高血糖“释放”延迟,这时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本水平,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现象,甚至低血糖。 第二、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但储备功能良好。我们都知道胰岛功能状态分为基础功能和储备功能,基础功能是较持续温和的分泌状态,保证进食和空腹时血糖不会过高。储备功能是进食后引起的胰岛分泌,使餐后血糖不会过高。如果胰岛素的储备功能良好,但基础功能受损,也会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比餐前血糖还低的情况。 第三、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项重要基础措施,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和减少降糖药物。部分糖尿病朋友因为担心血糖高而故意比平时少吃一点,再加上来回医院和家之间的奔波,运动量增大,此时患者也会出现餐后血糖较低,甚至发生低血糖。 第四、药物。降糖药物剂量(口服药物或胰岛素)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附:部分讨论 不知道各位同仁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餐后的血糖竟然比餐前的血糖低。有人说是仪器的问题,可是我遇到过不止一次啊,为什么大部分的人不会这样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啊?比如对糖的敏感度不同等。 理论上是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第三版的生化检验教材上讲过,具体可以参考!可能是胃病患者会出现! 一般糖尿病患者,都是餐后血糖比餐前高,但临床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早餐后两小时血糖比空腹低。这主要见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使得空腹胰岛素不能有效抑制肝糖输出,而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另外,使用胰岛素特别是超短效胰岛素制剂的患者,以及夜间中效胰岛素用量不够而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早餐后两小时血糖低的情况,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或剂型。 还有一些已经进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为餐后血糖水平相对偏低,这种情况并无大碍。 对于专科医生,完全能理解这样的结果。而我们搞检验的面对的是所有专业的医生,有一些非专科医生不能理解这样的结果,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检验科搞错了。毫无疑问,如果标本管搞错了是完全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在排除了检验结果错误的前提下,这样的结果可见于胃切除和严重肝病的病人。 实际工作中,我们的OGTT通常都只做2点:空腹和餐后2小时。如果按WHO的标准化操作做4点,就可发现这样的病人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0mmol/L。书上称为“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 从理论上上将,这种情况主要有: 1 部分 2型糖尿病,由于餐后高血糖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延迟性分泌,而使机体出现一过性高浓度胰岛素,而高水平的胰岛素又可以促使血糖的降低,继而出现餐后低血糖; 这种情况经常有,同意前面几位讲的,在做OGTT时碰到很多,其实如果同时做了胰岛素释放试验就很清楚啦。碰上这种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和临床医生的沟通,因为病人的实际情况我们做检验的不是很了解,我个人觉得检验和临床互相沟通,受益良多,对自己的水平提高大有帮助。 补充一点,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餐后低血糖,包括药物,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受体抗体和先天性疾病(如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也包括反应性低血糖(也称功能性低血糖).在第三届国际低血糖学术会上,反应性低血糖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餐后症状,毛细血管血或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2.8mmol/L.该症患者在餐后1~3小时有自觉症状,通过进食可缓解30~45min.但很少发现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如胃肠功能不全或激素缺乏).这类患者有时无自觉症状但有低血糖,或血糖浓度正常却有自觉症状.餐后低血糖比较少见,在发生餐后自觉症状时有低血糖即可建立诊断.如果怀疑本病,则可进行5h进餐耐量试验或5h葡萄糖耐量试验。 餐后多长时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