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君中医论坛学堂系统

 逸农农 2019-06-29
因为这里边牵扯到机体发热的问题,所以我有必要把发热的发病机理再解说一下,人体的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中医上讲运动属阳、静止为阴,因此只要它们不断地运动也就会不断地产生热量,也就需要不断地散热,这个散热的任务就交给体表皮肤的汗孔了,正常情况下汗孔能够自动调节、开合有度,当产热大于散热时就会加大工作量,当产热小于散热时汗孔就会适当地闭合用于维护人体的温度,这种现象在夏天和冬天比较明显,所以说这个汗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当风寒致病邪气侵袭我们人体后医圣仲景称之为伤寒,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和中医基础理论寒性收引的致病特点,汗孔就会被强制性的关闭,体内的热量就不能很好地向外散发,从而形成产热大于散热的局面导致发热。既然发热的机理搞清楚了那么治疗就需要去修复汗孔的功能,怎样去修?桂枝一药是不二人选,当桂师傅把汗孔修好后就走人了,那么体内残留的多余之垃圾热量咋办哩,这就需要麻黄这个小工来清理了。这只是伤寒的初始阶段,用麻黄汤就可以很好地治疗,但是当人体发病后延误治疗或者失治、误治或者病重药轻不能克病,病情就会进一步的发展,当人体内的热量积存到相当多的时候就会形成外寒里热的症状:一个在外边寒、一个在里边烧、内外夹攻,由于这时汗孔的故障还没有排除所以就不能够通过出汗来散热、这个里热就在里边一个劲儿的烧越来越嚣张,直烧的病人“不汗出而烦躁”。这个“不汗出而烦躁”是很厉害的,我就亲身体验过——每年夏天天最热的那几天有时会突然停电,由于气温很高达到三十五六度,38度左右甚至更高,再加上没有一丝风、空气一点也不流动,人体就像处在炕房里、蒸笼里一样,这时外界的温度略大于或明显高于人体的温度;热量的传导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导,所以人体内在的热量就不能很好的向外散发、也基本上不会出汗,就会越来越热,热的发急、热的心慌、坐卧不能,出现热扰心神、烦躁不已、神志轻度紊乱的症状。2011年秋天我外出受风寒后有点发热,刚开始也没重视没有用药,2天后热势越来越高,38度时感觉外界的气压好像有点大,整个身体像被装在一个包裹里一样,四肢困重有些舒展不灵活,39.8度时就有了“夏天断电时的感觉”体内热的就像盖了一床新棉花大被子,在被窝的里那种热燥、辗转反侧、不安宁的感觉全都表现了出来。看来这个“烦躁”的程度与体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体温不是太高时这个“烦躁”的感觉就不太明显。再加上关节酸痛,脉浮紧、舌质红,这不就是《伤寒论》大青龙汤条文所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的证候吗?急用大青龙汤一剂,即刻热退、身凉、神安。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的剂量比较: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石膏碎,绵裹,如鸡子大两方的桂枝作用是一样的都是用来修复汗孔,所以桂枝的量不变,但是大青龙汤所产生的内热比麻黄汤大的多得多,所以就有必要加大麻黄的量来增强散热,并且配上石膏来清理热,外散内清、双管齐下,这样就能很好地退热;这个石膏的作用我还有一点新的认识,大青龙汤大多在热势比较重体温比较高时用,麻桂剂毕竟是辛温解表的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长热势但是不用又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就需要配上石膏这个辛凉解表的监军来制约麻桂,这样就安全好用的多了,这点我在使用大青龙汤给幼儿治疗伤寒时深有体会,因为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和成人比起来要脆弱的多,承受不了超高热,一旦体温超过39度以上就极有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出现危险;幼儿高热时用麻桂剂治疗,在麻桂剂的效力还没有发挥出来的时候、麻桂辛温之性就会升高体温,假如当时的体温是39.5度喝了单纯的麻桂剂后体温就可能超过40度,这个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像电脑的CPU一样有一个热保护装置,一旦温度超负荷,有可能把机器零件烧毁的情况下就会紧急关机;所以在幼儿高热时用麻桂剂应当配上富含钙质的石膏,一则可以有效监制麻桂,一则钙质可以抗惊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再者加大甘草的用量由麻黄汤中的一两变为二两,甘者缓之,就像像现在的缓释片一样使药力平稳地发挥,并且加上姜枣以资汗源,以防止麻黄加量后发汗过多。大青龙汤接着向下发展就会出现麻杏甘石汤证,这时的里热就更重了,不知大家都蒸过馒头没有,只要你亲自操作过就会很容易明白麻杏甘石汤的作用机理,蒸馒头刚开始只是内在的热,随着热量越来越大这种热就会向外散发透过草锅盖(农村的锅盖是用草编制的)变成水蒸气形成水珠,同理麻杏甘石汤的这个里热也会透发到体表,这个热可以温煦汗孔代替桂枝修复汗孔的功能,所以麻杏甘石汤就不需要用桂枝了,但是“汗出而喘、无大热”,它这个热应该指的是体温不那么高了,这就形成了表寒轻里热重的证候,所以就还需要用麻黄、杏仁宣肺解表平喘,石膏清理热。麻杏甘石汤再进一步就是白虎汤了,这时表寒化热里热已成,形成了纯里热证,这时麻黄就可以歇班了,换上知母配石膏清肺胃之热以除烦渴;佐粳米、甘草益气生津、养胃和中,这样就起到了清热生津的治疗作用。闲暇随笔仅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多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