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不知不觉的就来了,暑期也很快就到了。最近很多考研的小伙伴留言给小编咨询关于背书的技巧,说感觉自己无论学什么都很费劲,什么东西都记不住,就算记住了又很快就忘记?背书几乎贯穿每一个考研人的备考之路,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得其法,背得很慢又忘得很快。针对各位小伙伴的顾虑,惠园教育小编通过整理往届高分学员的经验分享,整理出了考研过程中的10个好习惯和一些背书技巧记忆方法,希望这10个好习惯和这些记忆方法能真正帮到各位考研er。 一、高分学员的10个好习惯 1、认真思考的习惯 思考对于考研学习是最核心的,对做题更甚。不坚持去思考,不仔细去联想,类比,总结只相当于背书,是学不到知识的本质的,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 2、作总结,并经常归纳总结 每次做总结都要把手头上的资料书,课本翻一遍,力争思考的全面深刻,更尝试抓起本质,一次不能把问题看全看透,所以每做完一个总结都会经常温习,思考以求得出新的东西--更本质,更简洁的总结。 其实问题不积压的道理大家都懂,一个问题不会可能导致一连串的问题都不会的“蝴蝶效应”!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的人不多。 3、做标注 不管是看教材,还是做其他资料,做的时候我都会注意仔细标注,这样可以在下一次复习时尽快抓住重点,节省时间,也为作总结提供了诸多便利。 4、上自习时不带手机 考研需要静心,很多不重要的事可以暂时放一放,或者等到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 5、打草稿要整洁 这一点对于有验算需要的学科很重要,不要吝啬草稿纸,草稿纸上有点空就想演题,最后肯定是得不偿失。根据墨菲定律:“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 混乱的草稿很容易导致计算的错误,导致难以看出题目的思路。这样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会影响学习的信心。做真题时会经常发现,很多时候得出的答案出错都是因为计算,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6、坐住冷板凳 自习时,全身心投入,不一会起来去上个厕所,去转转走走,影响别人自习不说,自己也会懈怠。 7、锻炼身体 身体很重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不仅能为学习的连贯性,学习的效率提供保证,也能为考场上有个好的发挥提供支持。 8、调整作息 我知道很多人是夜猫子,喜欢熬夜,或者是晚上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白天呢,夜猫子们精神状态就不佳,要么打瞌睡,要么思维凝滞——白天的效率很不高,但是考试是在白天考的,所以最好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特别的,数学是上午考的,养成上午学数学的习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上午数学思维特别敏捷,这样兴奋点就出来了。 9、尝试把东西记在脑子里 这需要一个过程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如果习惯于遇到想不起来的就去翻书找,找到后不加以记忆就去做其他的事了,这样就很有可能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或知识点掌握的不牢靠。而记在脑子里,一能节省很多时间,二你在想问题的时候能够提供思路,能够更快的把只是串联起来,找到知识点内在的本质。 10、自己训练自己 不管是时间的管理,情绪的管理,还是习惯的养成,自制力的培养都是自我训练的结果。自己训练自己,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好处是,很多东西一旦掌握,一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想忘都忘不了,会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二、高效掌握知识方法 1、少打字,多手写 9、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只有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三、高效记忆方法 1、注意力集中 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挠,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以纠正,遗漏得以弥补,使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这比单一默读的效果好得多。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来缩短记忆过程。或者采取编提纲、记笔记、做卡片等方法来增强记忆力。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 凡事都要遵循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方法对头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对空费人力财力,所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先寻找解决方法,找准合适的方法和时机后再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