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中国货币中的私铸币

 闻道山人 2019-07-02

种类丰富的半两钱

所谓'私铸币'一般是指那些并非由政府铸币机构铸造的钱币,这类钱币多为民间所铸,往往工艺粗糙,材质低劣。很多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私铸币'理解为古代的假钱,但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西汉初期百废待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是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

西汉初期仍用半两钱,但不足重。允许民间私铸,造成的现象就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为此西汉初期的半两钱很小,形似'榆荚',而被称为'榆荚半两'。

允许私铸必将导致物价飞涨,在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后,又被统治阶级所禁止。在西汉早期的半两钱中以四铢半两最为精美。四铢半两钱形制规整,钱文清晰,是当时铸币水准的最佳体现。

榆荚半两

我们在四铢半两中发现:虽然四铢半两与西汉以前的方孔钱一样,均为平背,但有部分四铢半两已出现外郭,甚至内郭。这种现象表面看是将钱币的形式变得更美观,其实是为了将不足重的钱币变为官方权威货币的一个手段,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杜绝盗铜,巩固币制。

古代用钱多按个计算,对于钱币大小只要不是差异离谱,要求不是特别苛刻。铜在古代比较昂贵,常常受到严格控制,正如此在钱币上盗铜的情况时有发生。盗铜手段多以磨或剪、凿为主,为钱币加上轮郭就可以区分出钱币是否被盗铜,给钱币增加轮郭是保证钱币质量非常有效的手段。

五铢面四决

汉武帝废半两钱行五铢钱后,不久便将铸币权收归国有。此后列朝列代多严格管控私铸钱现象。

一般而言有个规律:盛世钱币铸造多精美,少有私铸,而乱世,即便是政府铸币也比较粗劣,私铸更多。顺便提及,鸡目五铢形制虽小,但并非私铸,可能和豆半两一样属于冥钱。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动荡期,这一时期各路枭雄私铸钱币的现象非常猖獗,或形制变小,或面值变大,或降低铜含量,在这样混乱的货币环境下,老百姓如果遇到前朝“大钱',常要进行磨、剪、凿,改制成小钱,或一分为二。比如东汉晚期非常多的磨边五铢、剪边五铢、延(字形为'丝延')环钱等。

剪边形五铢铜母范

除了对前朝'大钱'进行后加工,还有直接铸造小型钱币的,这种现象除民间有,当时政府铸币机构也有,比如我们就有发现过一些对文钱的铜母范,其母范的制作工艺绝非民间而能为。

这些后加工或铸造的小钱重量明显变轻,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减重钱'。减重钱只是说重量减轻,并非减重钱就是私铸钱,但私铸钱往往都是减重的。

三国时期货币流通并不多,交易模式倒退,多以物易物,直到两晋时期,国家对铸币权的控制都很松懈,除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外,私铸现象非常猖獗,但私铸的主角主要出现在一些贵族,沈郎五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隋统一后,发行隋五铢。为管控私铸钱币、统一货币形制,专门发行了'置样五铢'。

隋五铢

唐代行开元通宝,初期铸造精整,晚唐私铸大量出现,这也是因为社会环境动荡所致,没了繁荣的经济环境以及合理的法规控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铤而走险,参与到私铸钱币中去。

晚唐会昌开元虽为官方铸币,精美者却寥寥无几,甚至与民间私铸相差无几。我们在唐代开元通宝中会发现特别薄小的品种,都是典型的私铸币,私铸币多数钱文晦漫。

五代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政权割据的时期,期间私铸币最复杂的当属后晋石敬塘所铸的天福元宝,这类钱官铸较大,但也有文字传形的情况,石敬瑭不控制私铸,所以在天福元宝中发现数量最多的还是私铸天福元宝。

五代钱文风格任然没有摆脱开元通宝的影响,甚至不排除有些官方铸币就是利用开元通宝做母钱,改制而成。这种情况一直到北宋初期还是存在的。

崇宁通宝

北宋私铸币里,通常除了粗制滥造的一些外,还有就是边炉钱和一种直径很小的钱币,这两种钱币是否肯定为民间私铸,目前还存在争议。

少数民族政权中以辽朝多仿铸前朝钱币,这些钱币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虽然钱币界更偏向于辽国官方铸造,却又因缺乏文字记载依据,而存在争议。这种情况是私铸币和后铸币相交接的复杂部分,也是特别有研究意义的高难度版块。这类钱币中有明显的辽铸风格,笔者以为不应将其归纳为民间私铸。

南宋时期私铸币以南宋早期为主,很多品种是成系统的大量私铸,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没有出现过,可能与南宋早期政局不稳、管控不力有关。

贤圣菩萨供养钱

元明之际,多以纸币、银两为主要流通货币,铜钱使用较少。元代寺庙也可以铸币,这类钱被称为'供养钱',元代供养钱是可以参与流通的,它是中国钱币史中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版块,自成体系,又和私铸钱存在一些关联。

到了明代晚期,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尤其后两朝铸币量疯狂增加,民间也有私铸。我们发现这类钱币中有些形制虽然薄小,铜质也较粗糙,但铸币工艺明显不是民间所为,我们觉得这种钱币也出自官方,可将它们称为'局私钱'。

清代早期民间私铸币并不多,顺治通宝与康熙通宝私铸币偶有所见,有些小的康熙通宝,虽然也很薄,也应该是官铸,属局私钱。雍正时期,雍正帝重农抑商,对铸币似乎也不是很重视,自此清代钱币直径开始变小,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能看到被民间剪边的雍正通宝原型多为大钱的原因。

清代私铸币以小如鹅眼的为多,常见年号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这种小钱通过出土情况来看,应并非用于流通,而是民俗用品,一般老宅地基中多见,尤其以江浙地区为主,这类钱币所铸时期和钱文不一定有联系,应多为清末私铸。有些同治通宝宝苏局小钱铸造很精美,并非是民间所铸,而是晚清时期铸币局徇私舞弊的局私钱。

顺治通宝私铸

机制币工艺从清代晚期开始在中国流行,民国时期成为主流货币,无论是银币还是铜币都以机制为主。即便如此,从清代到民国私铸机制币的现象也没有停止。

私铸机制币的种类有:机制私铸、半手工私铸、翻砂私铸。

其中机制私铸主要是一些军阀或日本侵略者所为,比如军阀版银元、韩改铜元及一些私版镍币、白铜银毫等。半手工私铸民间也有,这类私铸币压力不强、纹饰粗劣。翻砂私铸以甘肃地区砂版铜元为主,民间翻砂私铸铜元则更粗劣。

总之,私铸币多出现在乱世,人民生活艰辛,必将铤而走险。政府管控力度不足,有些组织为了谋取私利,或进行经济战争,甚至官方机构徇私舞弊、进行私铸钱币,从而中饱私囊。

甘肃辅币孔造五文

私铸币虽是低劣钱币,很多时候都有着古代假币的性质,但对于钱币学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版块,它们不但能对有些历史起到填充作用,甚至还能将某些时期的铸币断层链接起来。有些私铸币还是人民反对压迫,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遗物,或乱世军阀铸币等。私铸币背后的历史非常丰富,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也非常多。

永正通宝

往期文章链接: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

古钱币中那些有名的私铸品种

机制币中那些有名的私铸品种

上文中我们多次提到“局私钱”,谈'局私钱'还得从西汉早期榆荚半两说起,西汉早期官民均可铸造钱币,即便是官方所铸的钱币质量也很低劣。由官方铸币机构铸造的粗劣钱币可称呼为'局私钱',局私钱也可以包含一切不足值的官方铸币,比如减重秦半两。

局私钱在唐代之前很难分清,到了明清两朝特征才非常明显。笔者认为宋代有些小样钱,也是局私钱,但不像明清那么明显,那么成气候。

明代晚期,我国钱币钱文特征已经变得更机械工整,这一时期的铸币不再像以前那样厚重,变得平薄有致。我们通过整理大量明代晚期钱币发现,从万历通宝开始,尤其是在批量的天启通宝里经常会遇到钱文、形制都和官铸风格一致的薄小钱,这种减重小钱绝非民间所私铸,而是官方铸钱局徇私舞弊、偷工减料所为。

目前来看,天启通宝局私钱,是局私钱大量出现的开始,之后崇祯朝更多。之所以局私钱会在明末猛然出现,也与明末动荡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到了清代,无论是清军入关前还是入关初期,其铸币虽有自己的特征,但和明代铸币的整体风格相差不大,自顺治满文式和满汉文式开始,清代钱币才有了自己的风格。到了雍正朝,钱币背面几乎都以双满文为主,钱币直径也开始变小。在康熙通宝及乾隆通宝钱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铸造特别精美的小钱,也是官方所铸减重钱,也属于局私钱。

清代局私钱从清初开始出现,到清中晚期大量出现,比如一些宝苏、宝浙局小型道光通宝,无论形制还是钱文、铸造风格都是官炉所铸,这些钱存世量也多。

而晚清同治、光绪朝铸币更混乱,很多地方官炉所铸货币甚至到了稍微用力便可折断的程度。局私钱的出现,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是因为政府疏于对铸币的管理才会出现局私钱,极个别是为了进行经济战争而铸造的粗劣钱币。

同治通宝宝台拓片

机制币中也是有局私钱。比如在机制银元中发现有一些铸造精美,但内部却为铜质或其它非银质的品种。以民间的能力是无法铸造出这种机制币的,即便是军阀或侵略者也很难做到图文与官版一致的品种。

还有一种就是低银版的铸币,这比较难区分,但这些现象都是存在的。局私钱是官方所铸的'偷工减料'性质或有特殊经济用途的钱币,一定要和民间的私铸钱进行划分研究,不能混为一谈。这些丰富的局私钱如何鉴别,主要还是通过铸造的工艺来比较。想必通过更多的研究考证,会有更多钱币背后的历史文化被挖掘出来。

有郭四铢半两

无论是民间私铸还是局私钱,它们都不同于仿古钱币。私铸币和古代经济及政治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很多时候能对古代货币史起到辅助作用,甚至还能弥补一些学术研究上的断层。而仿古钱币与货币史毫无关联,是用来欺骗收藏研究者的道具。

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收藏大军中,很多品种的价格都随之增长,仿品也必然增加。一般来说仿品的工艺多不够精湛,没有时代特征。单钱币而言,真品钱币钱文多挺拔劲道、时代特征明显,仿品钱文则烂如面条、特征单一,往往在这类仿品钱币上,会有不良商人故弄玄虚欺骗新手,将新铸的低仿假币美其名曰'私铸币'。

在古钱币中,这类以仿品冒充私铸币的区分其实不难,在此大概讲述一下区分方法。而专门仿制的特殊品种私铸币,都是近年来的高仿品,鉴定难度要大很多,这类钱币的鉴别务必要建立在对真品高度熟悉的基础上。

鸡目五铢

秦朝有特小型半两,小而厚实,称为'豆半两',豆半两应为陪葬用,理应不属于私铸,但因其形小,仿品也很典型,本文便予以列出。

豆半两是半两钱里特别有趣的品种,出土量很少,收藏高古钱币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品种,所以备受藏家欢迎,我们发现在钱币市场豆半两的仿品也非常多。这类仿品钱文粗犷,形制厚拙,铜色不同于青铜钱币,包浆也显得特别晦涩,没有真品生坑钱锈色自然。仔细对比仿品豆半两钱文,很多地方似流铜一样的凸起,这是仿品钱币的钱文笔划没有浇铸到位的结果,也是很多仿品古币常见特征,而私铸币,即便是民间所铸,它们的钱文也非常有个性,或细腻、或豪放,不可能像仿品那样犹豫不决,因为仿品仿铸对象是真品,造假者势必会竭力模仿,然而模仿就会显得不自然。

豆半两

私铸币钱文随意,掺杂着工匠个人随性而为的笔法特征,绝不可能像仿古钱币那样没有个性。加之私铸币年代久远,会有厚重的包浆锈色,而仿品为了伪造出时代感,需要进行做旧,这些做旧手段多以化学方法速成,和真实包浆锈色又大不相同。

说完将仿品钱币忽悠为私铸钱币,还有一种是仿私铸的高档钱币。比如近两年市场出现的私铸祺祥通宝宝云钱,这个品种目前争议非常大,铸造拙劣,除个别带有明显火气外,很难断定真伪,究竟是全部为仿品还是有真有假,目前还存在争议。

机制币中的仿品就更多了。如果用仿品机制币冒充私铸机制币,整体来说,即便是以前的私版机制币也有着很厚重的包浆、很明显的流通痕迹,而仿古机制币,除了近年来的高仿品种外,以往多以翻砂仿铸为主,这类仿品火气重、文字变形、图案模糊,如果是仿品银元,边齿则非常混乱。

有些粗劣的仿品也有几十年的时间,即便有真锈迹,但锈迹又不够厚重,很多地方还是能感觉出火气,尤其是钱文及铸造工艺和私铸币的区别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而仿制私版机制币品种的鉴定则要综合真品的铸造工艺及包浆、流通痕迹来进行区分。千万不能认为私铸币没有仿品。

光绪元宝韩改铜元

无论是私铸古钱币还是私铸机制币,目前所见主要有两种欺骗手段:第一种是将低仿钱币忽悠为私铸币出售;第二种是新仿私铸币,主要是仿制一些高档次的私铸品种。

第一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收藏的朋友会上当,所以多接触真品是关键。

第二种情况都是以高仿品为主,私铸币原本就很粗糙,而仿制的私铸币,有的也很随意,都是造假者随手铸造的,非常粗犷。关于这点笔者认为: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对应品种的收藏爱好者还是要尽量多看、多问、多对比,不能随便购买,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猎奇,踏入雷池。

踏入雷池也不可怕,收藏圈没有谁是不吃药的,在购买了吃不准的藏品后,一定要多问行家,多学习,只有这样,吃的药才能有疗效,才能称得上“交学费”。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