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是百病之源”,湿热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湿热伤身有警示,读懂你身体的求救信号

 围城3ce6dpyra4 2019-07-02

一壶汉方

大家好,这里是一壶汉方。湿热可引起诸多疾病,因此我们先要明白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在遭受湿热的侵害。怎么才能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身体症状表现来发现,也许以前你不曾在意的问题或者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身体症状,恰好就是湿热伤害你的“罪证”。

起床凭感觉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初起的见证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这是对湿热伤身症状最有效的揭示。

很多人不明白湿热是怎么一回事,更多的人只是模棱两可地推测自己的身体是否有湿热。其实湿热从你早上起床就能感觉得到身重头痛的情况。因为湿热初起,多郁滞在肌表,湿热较重,卫阳郁遏较甚,即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降低,并且湿热易引起“上蒙清阳”,即会出现身重头痛的情况。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初起的见证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这正是对上述症状最有效的揭示。并且在3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首先对湿热症状有这样的说法:“因于湿,首如裹”。即湿缠身,首要的症状就会出现如裹如蒙一层湿衣的感觉。而加入热邪的伤害,湿热相合则会引起“上蒙清阳”且出现头痛身重的情况。

如果要检测自己身体是否有湿热,可以以此症状作为参照。并且此症状一般在暑夏季节会表现得更突出些。但对于身体正在饱受湿热侵害的朋友来说,一年四季都出现这种症状也不足为奇。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1.辨清自己是否遭受湿热困扰症状之一:睡觉起床后,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感觉很累,浑身疼痛很不清爽,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

2.暑夏季节易遭受湿热侵害,所以在暑夏季节早上起床身体湿重感觉最严重。

如厕看粪便

《临证指南医杂·泄泻》篇说:“泄泻,注下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所以体内有湿热,大便必定黏滞不爽,这是很重要的提示。

体内有湿热,必累及脾胃,所以从大便的性状来看,也可以看出我们的体内是否有湿热。大便状况黏滞不爽,不成形,形似溏泥,但非便泄,这是湿热体质或湿热病患者非常特殊的现象。

《难经》中说:“湿盛成五泄。”在《临证指南医杂·泄泻》篇也说:“泄泻,注下也……飧濡之完谷不化,湿兼风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鹜溏之澄清溺白,湿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软北,湿自胜也,滑泄之久下,不能禁锢,湿胜气脱也。”均说明不论何种泄泻,皆与湿有关,并且从大便的性状和时间长短来说,湿热大便有其特殊的地方,既不同于“湿风便”的完谷不化,也不同于“湿寒便”的澄清溺白,也不同于湿盛的久泻……而只是黏滞不畅,排泄物粘盆。所以若想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有湿热,观察大便,出现排泄不畅、沾盆、恶臭,且次数不多,不如腹泻和溏泄的次数多,并伴有湿热症的其他一些特殊体征时,就可以很容易断定。

另外,湿热体质者的小便多黄或溲臭、短涩,所以当你有大便黏滞不爽,或欲便不得,临厕空蹲,且有小便黄、短涩、有溲臭时即可判断自己身体有湿热,此时去找中医师,多数能确定。

刷牙看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质、舌苔的表现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的状况。每天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湿热交蒸则舌黄”可作为湿热袭身的重要标志。

湿热症状很多,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同湿热症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身体出现湿热时,舌头的表现多为苔腻或厚腻,白腻,或黄厚腻等。须从中医辨证的角度,从湿热论治,方可消除这些症状,不过这需要中医师的治疗,但是作为一个自诊手段,舌诊无疑是提早发现身体是否有湿热的重要自查手段。

另外,如果发现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一般为脾阳虚衰、水湿内停的表现。所以有齿痕一定有水湿,结合舌苔舌质可以决定是否湿热。如果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刺手,有红色或黄黑色点刺,一般多在舌尖部,舌色为鲜红或绛红色。主邪太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这也是判断湿热的一个重要舌象。

总之,发现舌象异常时,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如果经常自我观察和感觉比较,再结合中医师的诊断,时间长了,很多症状是可以看出身体的异样的,所以要用心关注自己。

呵气闻口气

名医吴佩衡先生曾总结阴阳寒热辨证的十六字诀,其中谈道:口气不蒸手,提示有阴证、寒证;口气蒸手,提示有阳证,热证。所以口气成为辨证施治的依据,也适用于辨湿热。

很多人有口气的困扰,这不是仅靠认真刷牙、漱口就能解决的。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为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等所引起。湿热也会导致口气,所以判断你身体是否有湿热时,口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诊断依据。

所以当你有口气,或别人告诉你你有口气时,不妨引起警惕,结合自己的大便和其他身体感觉,来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引起的口臭。也可以找中医师来辨证施治,症状可缓解。平常为了避免湿热袭身引起口臭,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禁烟酒。

照镜子看眼睛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果湿热缠身必将侵袭脏腑,眼睛作为判断湿热的一种方法,很值得学习。眼睛也是判断湿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医临床,眼睛是常用来诊病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望诊内容中的重要手段。主要是诊察眼的神态和眼色的变化。一般来说眼白发黄主要跟肝胆有关。临床巩膜色黄、肝黄、尿黄的为黄疸,但这是很特殊的一种体征表现。当然黄疸也属湿热病。所以你的眼睛发黄,先去查肝胆,如果没有病理性原因,则要考虑湿热体质和气血问题。

从中医角度来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是指眼睛与身体经脉相连通,眼睛的任何变化都与五脏六腑有关。如果你的眼睛有异常,则一定是气血出了问题,但气血不足、气血郁滞等,一般多会出现眼睛黯淡无光,眼干,眼上有血丝等症状,不会提示黄。

但如果眼睛“黄而不黄(即看起来有点黄,但不是黄疸的那种病理黄的现象)”,且伴有上眼皮水肿,经常眼眵多,那么则可以断定为湿热所致。因为在临床,中医师认为上眼皮水肿是脾湿的表现,下眼皮肿是阳虚的表现,而眼眵多,多跟湿热有关。所以当你的眼睛发黄时要考虑去医院检查,很容易确定病因。

观察皮肤的变化

《中医疾病预测学》中讲:皮肤既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亦是人体最大的“外镜”。从皮肤上可以透视内脏的病变信息……皆可从这面巨大的照“妖”镜上显露原形。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简称《内经》中强调皮肤对脏腑状况有着重要诊断意义:“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后世医家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多有发展和深入,如现代学者从皮肤上来看体内是否有湿热,重点从两方面来进行判断:一是皮肤的色;二是皮肤上是否生有痘疹疔疮等。

如果皮肤发黄,如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多见于湿证及虚证,与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皮肤爱出油、爱长痘,也多跟湿热有关。湿邪易致“如油裹面”的情况发生。所以多数皮肤、头皮爱出油的人,要考虑体内有湿热。

皮肤湿疹最关键的问题也在于“湿热”。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大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脾胃运化失职,致使湿热蓄积肌肤而成。湿邪的特性是缠绵难断,如油裹面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数月或数年,甚则数十年不愈。表现为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则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覆鳞屑或结黄色痂片,有的皮肤增厚粗糙。

所以记住,只要皮肤出现湿疹则要考虑湿热所致。

除湿疹外,其他皮肤病,如荨麻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痒疹、皮肤瘙痒症、疥疮、脚湿气、痤疮、脂溢性皮炎、稻田皮炎等都为以湿热为患的皮肤病。辨证施治时一定要考虑湿热的因素。

可能很多朋友看完上面的几节内容之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除了这些症状,就没有其他可以证明身体有湿热的症状了吗?”回答是:“当然有!”因为不同的湿热病症,有不同的体征表现,临床可以参考的症状还有:湿热天多犯病。

犯病时,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食欲下降,口渴恶心。发热怕冷交替。多午后发热,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尿频、尿急,涩少而痛。

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但是无论身体出现什么湿热症状,一定要综合辨证施治,方能确定准确的病因病情,尤其是涉及是湿重还是热重,是上寒下热,还是上热下寒等问题时,都必须明辨病因病症,才能准确对症治疗。所以湿热病多复杂,自查时,要考虑每一种病症都可能有湿热的情况。除了上述典型的一些症状外,最好的确诊方法就是身体不舒服时,请教中医师进行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