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译与不必译

 五者自居 2019-07-02

外国语文 1 987 Ng·2
不可译与不必译
· 杨松河·
原则问题争未休
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犬说过: “可译性问题是整个翻译理论中最有原
则性的问题。” 但正是在这个“最有原则性的问题”上,译界存在着严重
的分歧,有的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_派理论认为,.翻译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派论者都喜欢引用一句意大利
格言:, 翻译者,叛徒也。” (Traduttor,traditore.)法国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保尔泰也说过 “翻译增加了原著的错误并损害它的荚。”德国语言
鬻家洪波特就更加武断; ‘‘依我看来, 任何 译都毫无疑问是试图完成不能
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译者必然要触到两个晴礁中的一个而遭到失败: 或者
过于严格地遵守原著,结果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兴趣 I语言;或者过于严格地
遵守本国人民的特点,结果损害了原著。介乎蹦者之问的某种东西,不但是
难以达到,而且简直是没有的。”这是典型的翻译悲观论调,我们不妨把这
派理论称为“翻译无能论” 。
与“翻译无能论”相对立的, 是“翻译万能论” 。他们不仅认为翻译是
可能的,而且认为译作应当而且能够与原作在内容上、言沿形式上、甚至在
语言风格上完全等值。l 9 8 5年第1期 外浯学刊 上发表的吴新祥同志
的文章 等值论与译作定性分析 断言: “不同沿言的言语形式等值转换是
可能的, 不但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感情内容是普遍旧, 相通的, 而且是因为人
类不同语言有共性存在, 也就是说有普遍语法存在。”作者提出了言语内容
与形式“完全值等”的翻译理想, “不但要求原作与译作有相同的信息、相
同的思想、相同的形象、相同的意境、相同的情调,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
节奏、相同的言语格风、相同的言语韵味、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我们
是内容形式的统一论者,是神似形似的统一论者;应当在内容形式的统一
· 84 t
中,在神似形似的一致中,达到原作与译作的等值转换。叶
介乎“翻译无能论”与“翻译万能论”之间,还存在着“翻译有限论”。
这派论者大概不满意前两派理论的绝对化,力图实事求是地探讨可译性问
题。他们善于列举实例, 说明什么是可译的,什么是不可译的, 从而得出可
译性是有限的结论。例如, 1 9 8 1年第1期 编译参考 上王以铸同志的
文章,就认为自然科学的文章是可译的,但诗歌是不可译的。而美国语言学
家萨皮尔,则把诗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译的,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一类是不
可译的,如史文朋的抒情诗。1 9 8 5年第2期((外国语 上轩然的文章,
就专门探讨文学翻译的局限性,指出“十全十美的翻译是难以得到的”, 并
提出了“语言不可译性” 和“文化不可译性"的命题。1 9’8 4年第12期
翻译通讯 发表的戈盾同志的文章,则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不可译性的客
观存在。他认为,在翻译中,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 就是不可译性。他举
了大量实例, 人们是很难一一驳倒的。
关于可译性的原则争论由来已久。三派理论至今相持不下0
近来, 笔者读了一点信息论的书笈,试图另辟蹊经, 用信息语言学的原
理来探讨可译性问题。笔者认为, 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 是实现异语交际的
重要桥梁。所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代码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代码
表达出来。翻译过程就是信息语言代码的转换过程。翻译的任务就是完成异
语交际的信息传真, 使交际双方息息相通。 从这个原理出发探讨可译性问
题, 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许多问题, 似乎可以得到解决。
翻译是可能的
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无限的, 不管客观实际怎么样错综复杂,但归根结蒂是可以被认识的。客
观世界的可知性是信息翻译传真可能性的哲学基础。
世界之所以是可知的,是因为天地万物皆有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
动的信号。事物通过各种载体(如声波、电波、光波等)向周围发出自身存
在和运动的信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感知这些信息。大脑接收到这些客
观信息后,能按一定的程序,对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自动信息检索和储
存,并在此基础上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生成的过程。经过
大脑加工的新信息就是主观信息。主观信息一经输出,就成了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反馈信息。因此, 信息不仅是物质的属性,而且也是精神的属性,
它是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现代信息论揭示了物质可以变精神,
, 8 u
精神可以变物质的奥秘,大脑接收、处理、加工,生产、输出信息的全过程, 主要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但不是象一些语言学家说的是唯一的工具)。语言是承载信息的复杂
的代码体系。语言作为信息的代码,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语言作为交际
工具,却又必须服从社会制约性,即所谓约定俗成。否则,任何代码都不能
完成交际任务。语言代码的随心所欲与约定俗成的矛盾运动, 便导演出一出
出语言学奇观。
既然一种信息的语言代码可以随意确定,这就说明一种信息可以用多种
代码来表达。例如,表示“l"的数量信息,就可以同时刚代码“一”(汉
语)、 “one” (英语)、 “0且HH” (俄语)、 “ein”(德 )、 “un、
une” (法语)⋯⋯来表达。这就说明,表达同样信息的不同语音代码之问
可以进行“等值交换” ,.这个值就是信息内容“1” 。信息代码转换了,但
信息的质量保持不变。同样的道理, “1+1=2 的计算信息,也可以用
各种语言代码来表示,如“一加一等于二” (汉语), “One plus one
equals two" (英语), “O,~HH ILrIIOC o且HH paBHfleTCH且ByM” (俄语),
“Un plus un font deux” (法语)⋯ ⋯根据这一原理,汉语“一加一等
于二” 这句话,就可译成英语“One plus one equals two.” 也可译成俄语
“o且HH rI2iioc ORHH paBHfleTCfl且ByM.”,也可译成法语“Un plus un font
deux."⋯ ⋯各个不同民族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无 地将同一信息表达
出来。这也就是同一信息的异语代码可以等值转换的最简单的道理。这里的
等值,是信息的等值,代码转换了,但信息的质量保持 变。
简单的信息,不同语言代码之间可以翻译传真,复杂的信息,不I 语言
代码之间照样可以翻译传真。例如汉语“一分为二” ,是含意深刻的哲学命
题,照样可以译成英语“One di x ides into two”,也可译成法语“Un se
divise en deux." ⋯ ⋯ ’
微妙的文学信息也可以实现异语翻译传真。英谚“A penny soul he\’er
~oiIle two pence.”可译成汉语” 一便士的灵魂成不了二便士的功果”, 中
国人读了很容易体会到“志小者不能成大事”的含义。法国有一句名言:
“Une feure'de~onx,ersation、aut mieux que cinquantc lettres.”译成
汉语“一小时的谈话胜过五十封书信。”神形兼似,息息干}I通。
那么,作为最高层次的语言艺术、被称作“文学中的文学” 的诗歌,能
不能实现信息异语翻译传真呢?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对此持否定或怀疑
的态度。不过我认为, 一首涛歌的信息既然可以H卜一种代码来表达, J、 当
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代码来传达, 实现涛歌信息的 语酬洋传真同样灶Itj 能
· 06 ·
的。
法国当代著名“日常派”诗人(Po6sie du‘quotidien)雅克·普雷维尔
(Jacques Pr6vert 1900-1977)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讽刺诗,原文是这
样的:
POUR TOI M ON AM OUR
Je suis al16 au march6 aux oiseaux
Et j’ai achet6 des oiseaux
Pour toi
m On am 0Ur
Je suis all6 au march6 aux fleurs
Et j’oi achet6 des fleurs
POur toi
m O11 am OUr
Je suis all6 au march6 a la ferraille
Et j’ai achet6 des chaines
De lourdes chaines
Pour toi
m On am OUr
Et puis je suis all6 au march6 aux esclav es
Et je t’ai cherch6e
Mais je lie t’ai pas trouv~e
m On am 0Ur .
我不揣冒昧。试译如下t
献给你我的爱
我去鸟市
买了几只鸟
献给你
我的爱
我去花市
买了几朵花
献给你
· 87 ·
我的爱
我去废铁市场’
买了几条锁链
沉重的锁链
献给你
我fjg爱
我又去奴隶市场
寻找你
却没找到你
我的爱。
这首诗言浅意深:把用花言鸟语欺骗到手的爱人当作奴求看待灶得不到
真正的爱情的。汉语可以如实地传达原诗的思想,存言语风格_lL也不难接
近, 诗中关键词“amour” 译成“爱",都兼有m隋人”和“爱情” 的双关
意义。从信息传真角度看,这首诗是可译的。
由此可见,信息, 不论是简单的信息还是复杂的信息,也不错是科技信
息或是文学信息,其语言代码是可以转换的, 代码转换j-,{l 息lJ、J容和质
量不变。诗歌翻译传真并不是不可能的。
翻译不是万能的
但是,只要将译诗与原诗作一蒋比较, 就很容易发现, 译 久太'r原诗
某些语言特色。

, 原诗每行开头字母均为大写,译诗没有传达出来;
二、原诗第一、二行均以“oiseaux”结尾,第五、六行均以“fleurs”
结尾,译诗失去了这一音韵美;
三、原诗以“Pour toi"为轴心,诗行虽参差不齐,fII左右对称,错落
有致,显得生动活泼,增加欣赏诗意的兴趣,而译诗虽u三订所 仿, 仍然
呆板了些,没能完全保持原诗的形体荚。
当然,读者还可能提出其他一些“失真” 的批评。我曾接受一些 忐的
建议, 力求弥补译诗的缺陷, 争取神形“等值” ,但结果是徒劳的。

、拉丁字母有大小写之分, 汉语只有单字,不存存字母, 而也不存
在什么大小写,如何译得m?有人:l’E张用大号宁或黑体 帧仿, 人号 不
等于大写字母,相仿毕竟不是相同。 米只 f 在汉语 行拉-r 坶拼 化之
· 88 ·
后才能译大小写。
二、法语amarch6 atlx oiseaux”在构词方式上与汉语的“鸟市” 大不
相同, “市”在前, “鸟"在后, 中间用介词“直"连接,译成中文无论如
何不能成为“市鸟”,也不好译成“市为鸟”。有人主张把笫一行译成“我
到鸟市去买鸟”,但这样一来,虽照顾了押韵,却比原诗多出了一个动词
“买"字,与下一句重复,发生了信息增值,捉襟见肘,也不足取。
三、要免强维持原诗的形式并不是不可以,但诗的语言就不那么简沽
了, 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
这个译例说明,语言材料中确有不少成分是“不可译” 的。
就以最简单的译名为例,译名与原名就很难在意义,形式和风格上同时
做到“完全等值"。 .
美国新泽西州哈克特镇香烟公司的总经理叫Nosmo King,懂英语的人
听了会觉得很好笑, 因为这姓名的字母稍作调整, 就成了“No smoking”
(请勿吸烟),若把这位先生的姓名音译成汉语“诺斯姆·金”,谁会晓得
其中还有“请勿吸烟”的奥妙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 ,人物多达四百余人, “一姓一名皆有精意”。甄
士隐谐“真事隐”,贾雨村含“假语存",即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泪” 。霍启一出场,果然“祸起” ,甄家先丢了女儿,继而遭了一场大火。
娇杏偶因一回顾,便“侥幸"成了贾雨村夫人, 终为人上人⋯ ⋯译这些姓名
是音译好还是意译好?译音即失去意,译意又失其音,名不正,言不顺,难得
两全其美。旅法华人李治华先生译 红楼梦 人名,可谓煞费苦心。他把贾
宝玉译成“Jia Jade Magique”,林黛玉译成“Lin Sombre Jade”, 虽音
义有所兼顾,但仍有顾此失彼之嫌。至于把袭人译成“Bouff6e de parfum”,
虽有“阵阵香气”的意思,但已经失去原音,而且也很难有“花气袭人知昼
暖”的美感。
地名翻译也有类似的问题。北京, 南京,河北,湖南音译成外语,顿失
方位与京都、河、湖的关系。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的意思,并无新
旧之别。葡萄牙在葡语中意为“港口” , 与汉语的“葡萄” 风马牛不相及。
拉丁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汉族人能从译名上顾名思义为“银之河”
吗?贝宁的城市“帕拉库”是根据巴利巴族语音译而来,天晓得它竟是“众
人之城”的称谓l
中外都有回文,回文是不可互译的。英语回文: “Live dirt up a side
track carted is a putrid evil.”倒读与正读字母排列完全一样,但译成汉
语: “在侧轨上的车箱里装着的活垃圾是个丑陋的病魔。”倒着凄译文就根
· 89 ·
本不通了。英语著名回文: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许渊冲先生主
张译成“不到俄岛我不倒” ,且不说“俄岛”容易引起误会,就译文本身来
说也没有构成回文,
回文短句不可译, 回文全诗就更无从下手了。广东某地一座观山古诗壁
上,题有这样一首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逢开
此诗正读倒读都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写景诗,译成外语顺读尚可,倒读恐
怕就一窃不通了。
各种语言都可以根据各自的音形义特征组合成形形色色的文字游戏,倘
若另一种语言代码不具备同样的特征,则这种文字游戏就不可译了。
英语有一种“纵横字谜”,如:
K I N G
I D E A
N E X T
G A T E
t~KING”、“IDEA” 、“NEXT” 、“GATE” 四个单词组成正方
阵,横读、竖读单词不变,若把这个方陈译成汉语,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奇
巧。
中国有对联的文学形式,有的对联因对得绝妙,被称作“绝对”。传说
有一倪姓姑娘为了择婿,亲自j{j了一上联征对,谁能对上就嫁给谁。她出的
上句是: “妙人儿倪家少女” ,结果竟无人能对。后来有人对上了; “大言
者诸葛一人”, 合乎出句首字“妙” 为末二字“少女” 的合体,第二、三字
“人儿”为第四字“倪”的拆字要求,堪称千古“绝对”。类似这样的“绝
对”是绝对不可译的。
如果按戈盾同志所_I、’的定义: 翻译l{l,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就是
“不可译性” ,耶么,异语交际lI1“不可译” 的例予就不胜枚举了。这也有
力地证明, 翻译并不象“万能论” 者说的那样神通厂 人, 译作很难在内容、
· 90 ·
风格和形式上与原作“完全等值”。你说能够完全等值,但事实上又做不到,
这就为“翻译无能论”提供了依据。其实, “万能论”与“无能论”在可译
性原~tl_E2.所以长期争论不休, 问题恰恰出在“可译性” 原则上。
不可译与不必译
我们不妨对上述不可译的实例进一步作一番分析,不难发现,真正不可
译的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种:

, 不可取代的语言特色不可译。汉语有阴、阳、上、去四声, 四声中
又分平仄。英、俄、法等西语中没有这一套。汉语古诗词又极讲究平仄格
律, 因此汉语诗词的声调格律就无法译成西文。方言发音特殊,译成外语顿
失地方风味。山东人称“我 为“俺",译成外语都成了“我 ,如英语
“I",俄语“兄”,法语“Je”,失去了山东味,可见方言译不出原来的味
道。语调也不可译,如果有人用英语语调来读汉译莎翁的十四行诗,除了滑
稽可笑而外,不会给人以美感。用代码的语音特点构成的谐音双关语、歇后
语、谜语、笑语以及其他文字游戏都不可译。
二、不可取代的书写特点不可译。首先书法不可译, 谁也不可能把怀素
的狂草译成外文, 也不可能把伏尔泰的手迹译成汉语。用字形特点编写的字
谜、笑话、文字游戏不可译。
三、不可取代的语法特点不可译。俄语词汇的变格关系,法语动词的变
位关系在汉语中无法再现。法语物质名词均有阴阳性之分别,但无论如何不
能把“la table”译成“雌桌子”, “le 1it” 译成“雄性床” 。这也就是,
淮也不能指望通过学习译文(不是中外对照)来学到外语的语法规则。
我们再深入一步研究一下,也不难发现,上面三种所谓“不可译” 的情
况,恰恰不是翻译本身应当承担的任务,不可能也根本没有必要去翻译,是
属于“不必译 的范畴。
从信息语言学的角度看,所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代码所承载的信息
用另一种语言代码表达出来,翻译的任务就是完成信息语言代码的异语转
换,使异语交际双方息息相通。既要转换代码, 又要保持原代码不可取代的
特征,这无异于要翻译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等于取消翻译。翻
译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译文中体现原代码不可取代的特征。要了解外语代码
不可取代的特征, 啦一的办法是去学外语,是去读原著。译界长期争论不休
的所谓“不叮译” 问题,有一部分是难易问题,而很大一部分则是“不必
· 91 ·
译” 的问题。 :
“不可译”的提法不科学。难翻译不等于不可译 真正不可译的成份又
不是翻译的任务,翻译应当承担的任务应当是可译的,翻译不应当承担的任
务就不应当叫“不可译”,而应当叫“不必译”。“不必译”原则的确立对
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翻泽是实现异语信息传真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对
翻译的功能不可估计过高,不要以为一切语言材料都可以翻译,不要以为译
作应当而且可以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同时与原作完全等值,不要对译作提
出超标准的苛求。译作就是译作, 译者就是译者。: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莎士
比亚,一个巴尔扎克,但却可以有成千上万个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著作的译
者。所谓译莎士比亚还他个莎士比亚,译巴尔扎克还他个巴尔扎克,在实践
中做不到, 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 一 ‘
二、从信息翻译学角度看,所谓“等值”,是信息质量的等值,代码转
换了,但信息内容和质量保持不变。信息当然包括形式信息和风格信息,但
不能把不必译的因素列入等值范围。北京音译成“Beijing",虽然失去了
“北"与“京”的意义,但作为信息代码,约定俗成,谁都知道它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首都。译名“新加坡 虽然失去了“狮子"的意义, 但早已约定
俗成,谁都知道它是一个国家。这些译名应当被看作是传真的
互、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必译”成份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加以弥
补。如,可以把“花袭人”音译成“Hua Si—ten,时加注释,说明这名字的
出典和含意,对“Nosmo King”这一姓名,也不妨点明英文的含意币n特点。
四、翻译中的“不必译”范同是村I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它取决于两种
语言代码不可取代成份的多寡。一般来说,两种语言愈相近, “不必译 的
成份就愈少,反之, 就愈多。法语和西班牙语颇接近,名词的阴阳性,动词
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不必译的成份就相对少些。但法汉、西汉互译,不
必译的成份就要多得多。因此,翻译标准必须建立在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
翻译在信息质量上要求等值,在代码形式和风格上则只要求求同存异。
注释:
① 见中国翻译出版 司1983年版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 第2O页。
② 为了比较全面了解本义的论点,请参看 南外学报 1985年第1期
拙论 论翻译的两重性 以及罚年第4期 翻译通讯 上的拙论 信息与翻
译))。 .
· 92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