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茶一味

 桃源居2013 2019-07-02

                                                                                                                  作者  王东海

         相信 今天会是过去,比如 恋人, 比如 青春。相信 明天还有明天,比如 遇见, 比如 分离。五蕴皆空,忙与闲,看看猫,再看看牲口。懂了,是活法!不懂 也是,总会有读不懂自己的时候。比如,我是谁?喝茶的那个?还是说话的那人?生时不语,怎么说话?未生不知茶苦,何以揣杯?此与彼,心外无我。俗语“将心比心”已言极至。心,孔子言“人之初”,老子论“复归于婴儿”,佛说,三摩地。言意;思维止息之处,我,就在那里。可问题来了,我在那里!却不知那里是在哪里?

         听说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摸到象耳的人说,大象像把扇子,有人抱住大象的腿,坚持大象像棵树。另一个盲人说,错了,大象像长矛,因为他摸到的是象牙。若是一个明眼的人告别诉他们,大象就是大象。我想盲人们一定会崩溃,因为盲人不知象是何物。我们就是那一群盲人,所以不知那里是哪里。

       人是这样开始,或那样结束,是一个寻找自我“初心”的过程。有人说象是一次旅行,而我觉得更象是在“流浪”。前者向外,后者向内。流浪,实际、具体,更能贴近那个卑微虔诚的我,微不足道。我没有崇教的印迹,不会参问做人有什么的意义。但我相信‘阿兰若’处一定存在,至于如何到达,肯定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逐本溯源,佛只是说了一个事实。如果盲人忽然明了眼,那么,什么是大象?只需“拈花一笑”便可点化。

      鱼生于水,水非鱼母。“是以初心,便是正觉”。读经文,享受的是语境的美感,意境通透。虽然有心阅读不一定会让你开悟,也不能保证能否“重见天日”。但会让你清楚,你的世界风景如画,你就在那里。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游历经文,宛若踏足山水;菩萨在自身,行足登高,山下所有的景都不会是原来的样子,长短高矮已无分辨。这段话的意思是:明心即菩萨,深入内心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维度,那么你就可以看清楚三维空间所有的相都不是真实的,它只是相由心生已。

      的确,经书不易读懂,细嚼,细品如茶,禅茶一味。佛乃觉性,非文化,可悟不可修。因为,试图从欲望中解脱,也是一种欲望,试图让自己变得寂静,也是一种运动。圣方齐曾说:“你所寻找的,正是寻找者”。一旦见过月亮,既便是倒影也能认得。也就是说,一旦悟到,就没什么可说,因为一开口又会回到思维层面,离开本我。其实我已经说的够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