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骨开发 从“抡大锤”看传武和UFC基础训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昵称30549737 2019-07-02

在国外UFC训练中,有一种抡大锤的训练,用这种方式训练爆发力和速度,强化腰腹和肩臂的力量,效果非常好。整个的训练过程是身体极度展开和瞬间收缩的一种体现。

筋骨开发 从“抡大锤”看传武和UFC基础训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在抡大锤时,可能更多的强调肌肉的力量,但是从传统武术的角度来分析,抡大锤训练更多的是对 “内脏发力”的训练。

此话怎讲?

我们知道对于内脏的控制,关键在于“横隔膜”。抡大锤时,双手握锤的状态就是“夹肘合肩”。当我们抡起锤子时,横隔膜就会带动内脏上行,重心上移,瞬间抡下时,在内脏的下坠与坐胯的协调配合下,身体自身重心瞬间下落产生的劲力会作用于我们手中的锤子。由此产生砸向轮胎的巨大力量,由于轮胎具有弹性,又将锤子弹起,带动手臂,横隔膜又一次上行,循环往复。如此,便完成了内脏的“活塞式”运动。

筋骨开发 从“抡大锤”看传武和UFC基础训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在典传筋骨开发体系中,有一种内脏发力的方法与“抡大锤”有异曲同工之妙。

内脏置于人胸腔腹腔内,称之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几大工作系统,担负着人体重要的工作机能,属于重点保护的对象,何以用到发劲当中去呢?“内脏”既分散也统一,各个内脏之间由筋膜相接,又与脊柱相连,如同藤上葡萄,牵附于脊柱之上,与横隔膜连为一体,上下提坠位移,产生上下的冲撞劲力,而使得身体呈现弹簧般的垂直屈伸,同时与人体各肢体关节相互呼应,而产生人体重量上下垂直,有人称之为“千斤坠”,集百余斤的重量于一处,而产生的冲撞劲力,通过关节的传递,直接作用于“手脚”等梢节,产生巨大的打击劲力。这便是“将身体挂在手上”的真正含义。

除了“千斤坠”,内脏发力的典型例子还有传武步法的“蹬”、“惊劲”、“肚中锤”等。

传统武术当中,步法的移动是非常重要的。实战当中,要做到出其不意,一步三米。如何实现?除了自身素质以外,更重要是看步法的移动是“蹬”还是“撑”。“蹬”就是用腿蹬地,或跨或跳,动作比较大。

筋骨开发 从“抡大锤”看传武和UFC基础训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撑”可能单看字面是很难理解的,所谓“撑”,就是“撑船”的意思!用“竹竿”撑船,杆子撑到河底,又给竹竿回撑力,使船能够往前移动!在步法中,以后侧腿代替竹竿,支撑固定好一定的角度,坠内脏坐胯,将身体的重量悉数坐于腿上,传递到地面,再由地面反弹而上,形成身体快速推进。

筋骨开发 从“抡大锤”看传武和UFC基础训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其实猫狗等动物,在捕食时,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的,先压后弹,如同“弹簧”般窜进。

至于“惊劲”。何谓“惊”?就是“惊吓”“受惊”的意思。人被吓以后,为什么能够不由自主跳起来,而且跳得异常古怪,丝毫不用腿蹬地,是整个人“腾”的一下就起来了,并且剧烈惊吓之后,有心提到嗓子口的感觉。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根源在于,人受惊以后,第一反应的部位是“横隔膜”,它是具有弹力的,瞬间的惊起,使其带动内脏一起上移,从而人体重心会如球体般跳起,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拳中,便可以形成由内脏为主导,筋骨同步的“惊起惊落”的打击模式,使进攻连续不断。

此外,拳谱中有“肚中锤”一说,或者称“拳从肚出”,“腿从肚出”。从字面意义很难理解,分析实质,其实就是由肢节带动内脏,再由内脏带动身体的运动打击。训练久了,手一前带,整个人自然前窜。此把劲意结合“消息全凭后腿蹬”的劲意,内脏先提后坠,瞬间砸至后支撑腿,会产生如皮球般的反弹劲力,将整个人快速送出!

其实,当我们把身体的各部位开发充分并且把功夫练到炉火纯青后,我们所打的每一招一式无不牵扯到内脏与肢体的配合。到那时,练拳就不再是练拳,而是“写意”。一招一式,翻江倒海,肆意挥洒!

在习练典传筋骨体系时,我们除了要求身体的撑筋拔骨之外,更要求做到内脏提坠,惊起惊落,甚至左右翻动。胸廓增大,肺活量增加,内脏间肌腱拉力增强。长期习练,人至老年,依然可以保持身体的挺拔,以及内脏功能的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