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幸福里,查看更多图片 艳姐说 行业里,碧桂园这个量级的房企,一直是被人研究的样本。 一方面,这家房企的高层动态、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制度革新,被放在聚光灯下,随时随地被人观摩和讨论;另一方面,行业赛道上出现了模仿者以求再次复制规模奇迹。 既是样本,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行业分析的价值,能反映出行业的趋势和变化,今天我们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来一窥碧桂园身上的行业价值。 01 碧桂园式战略调整:聚焦深耕 今天,艳姐关注到碧桂园北京区域调整的消息。这份《关于调整北京周边五区域及相关人员任免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也就是说碧桂园在北京的五大区域成为历史。 原北京、京南、京西三个区域,合并为新北京区域;原京东、京北两个区域,合并为京东北区域。 这样一个消息,连同此前碧桂园总部收回区域投资权限的消息,容易被误读为龙头房企战略收缩的信号。 无论是曾经的裂变,还是如今的合并;都是随市场大环境而变的策略。 02 整合的背后是裂变的必然结果 在业内,碧桂园规模增张,区域裂变是常有的。 目的是什么?鼓励竞争。 不仅是这次涉及的北京区域,之前的沪苏区域、深圳区域都曾裂变出很多新的区域。这些裂变后的新区域之间互相平行,相对独立,直接向总部汇报。 每一个区域为了生存,都在不停的、努力的创造业绩,进而能推动了整个企业的业绩稳步增长。 碧桂园这几年的规模始终保持高增长,将同期的很多地产同行都甩在身后,与此有很大关系。 有竞争就必然伴随淘汰,淘汰的结果就是合并——比如,碧桂园可以给各个区域划规模红线标准,销售额在标准之下的区域公司,就要面临被撤销或者合并的结果。 而且区域裂变也是一种区域分权的方式,通过成立新区域,让企业内部激增新的原生动力。 这个过程中,由总部或管理层驱动,转变为各一线自我驱动,优胜劣汰,让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人才自动浮出水面,为下一次出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所以,碧桂园的区域裂变与合并,从来不是新鲜事。制造新区域——内部竞争——竞争后优化——再竞争。 合并与裂变,相生相随,互为因果,达到一种哲学的辩证统一。 碧桂园年报提到,截止2018年12月底,碧桂园进入了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269个地级市,1156个县镇区,实打实成了中国地产行业布局最广泛的房企。 这张布局图中,碧桂园对三四线城市一直情有独钟。但市场周期变化的时间其实很短,曾经助推三四线房价大涨的一些动能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更加聚焦核心城市。 在运营方面,以前一个区域可能管10-20个项目,现在把一个区域变大,有足够大的一个区域,可以管30、40个项目。这时候可以合并剩下三个区域的所有人员,一定程度上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率。 自春节后碧桂园总裁莫斌提出,要加快集团总部和区域组织架构调整优化的决策之后。半年来,碧桂园已经实施总部职能部门组织架构调整、下放总部权限、精简业务流程、总部与区域纵向轮岗等一系列动作。 这样看来,碧桂园集团此次的区域调整也是作为组织架构调整中的一项安排,目的在于适应房地产市场变化,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全周期竞争力,进一步深耕北京及环京区域、聚焦核心城市群。 03 碧桂园最全构架图 艳姐统计了碧桂园品牌营销中心在区域公司组织架构一览(以苏南区域为例): 集团下辖的碧桂园下属子公司汇总: 其实,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组织架构都是核心。但归根到底,房企的组织架构、人才储备和应变能力是为了适应公司的节奏和步伐。 有关组织构架解读的最全信息,将会艳姐的知识星球互动平台上,和粉丝们在专属的聊天室一起解读组织架构的那些事儿,时间定在7月3日(周三)18:00,快扫码加入艳姐的知识星球吧! 主编:张艳 责编:耿牧风 |
|
来自: 昵称60766069 >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