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写大字楷书要学习《瘗鹤铭》?

 中正书法工作室 2019-07-03

翻开古书论著,称赞《瘗鹤铭》者确实到处可见,且评价甚高。

宋代黄庭坚称:“大字无过《瘗鹤铭》”。曹士冕在《法帖谱系》中说:

“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明代王世真称:“此碑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清代翁方纲说它“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该兼上下数千年之字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古代诸家时,独称此碑“最著人间”。至于不见论著,流传书坛者,提法就更高了,如“楷书之祖”、“学书楷模”等等。

此碑为楷书,传是梁书画家陶弘景所书。

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宋代时遭雷击而断落长江中,清代康熙52年始移置山上,砌入定慧寺壁间。残石仅存30余字,成列在宝墨轩碑廊大院的碑亭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明两代拓本。

此碑用笔和形体有明细的内敛外拓的特点。核心凝聚,体势开张,偏旁部首常做移位的夸张。其横、撇、捺画都尽情地向四周拓展,支撑起整个字的框架,形成“举止历落,气体宏逸”的势态。

特别是篆书中锋用笔的渗入,更增加了线条雄健、凝重、深沉的韵律感。

这样的用笔方式,写大字楷书尤为壮观。

宋代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即写大字不容易写得紧凑,不松散。

此碑内心凝聚,外形开拓,绝无松散之感,而舒展豪爽,活泼自然,神采飞动,确是它的艺术特点,故为世人喜爱,成为学习大字楷书的楷模。

刚开始学习书法,在临习“颜体”、“欧体”等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多观摩和临习《瘗鹤铭》以便增强自己的大字楷书的活泼感和灵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