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怎样的借口才是好借口?

 梦寻桃花 2019-07-03

1.

想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度过了漫长而疲惫的一天后,可能会变得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于是你回家后对亲近的人表现出了不耐烦,甚至语气很差地对他们说话。在一时冲动地说出伤人的话或作出不好的行为后,你出于内疚、害怕,或者别的原因,开始寻找借口,为自己刚才那不够体面的行为解释、正名、开脱。

在日常生活中,找借口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我们用借口来逃避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使那些不够得体的行为更能为社会所接受。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事物都被可用作日常借口的素材:我太疲劳了;我最近压力山大;最近工作太忙马上就到期限了;家里的娃每晚哭闹,我已经好久没睡觉了;我偏头痛犯了等等等等。

那么,这些多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借口,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它们与在法庭上使用的借口(比如受到胁迫或强制 )有何不同吗?借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真的能让我们无罪开脱吗?

2.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借口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知之甚少。剑桥大学哲学系的Paulina Sliwa博士认为,这些借口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否都能告诉我们潜在的动机。过关的借口能起到的作用是似乎在告诉对方:虽然我们做错了,但我们在道德上的根本意图是合理充分的。在Sliwa进行的一项关于借口的研究中,她发现对于借口来说,合乎道德的意图是关键因素。

意图是行动的计划。说你的意图在道德上是恰当的,就等于是说你的行动计划在道德上是合理的。所以当你找借口时,你会以你的行动计划在道德上是高尚的,只是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过错作为辩护。比如你说你想帮朋友把蛋糕从店里取回来,但是因为你被绊倒了,所以才把蛋糕打翻了;或者当你说你压力过大或疲惫不堪时,你的潜台词是你丧失了去执行善意计划的能力。

Sliwa的研究首次为借口提出了一个统一解释,并且她发现我们在日常中使用的借口与在法庭上使用的借口的运作方式大致相同。当律师以“胁迫”或“挑衅”为当事人辩护时,他们的意思是虽然他的当事人可能触犯了法律,但他们在道德上是有充分意图的——Ta只是因为恐惧或愤怒而失去了自控力,导致无法按法律行事。

最近,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图具有独特的动机特征。也就是说,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意图是理解我们如何做出选择的关键。

3.

不过,借口也是有其局限性的。Sliwa解释说,成功的借口可以减轻我们要受到的责罚,但不能让我们完全摆脱困境。比如说我们累了或压力大并不能完全赦免我们的道德责任,尽管它确实能改变别人对我们应该如何弥补以及被冒犯的一方对我们所做错事的看法。

换一种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当我们在找借口时,实际上是在讨价还价,我们在协商别人是否应该对我们愤怒或怨恨,决定我们是否应该受到惩罚,以及我们需要道歉到什么程度或付出多少赔偿。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有人编造虚假的借口会让人如此讨厌的原因,也是借口存在的意义。

一个成功的借口需要让他人相信你的意图在道德上确实是充分的,只是存在你无法控制的事情阻止了你将意图转化为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像以下这样的情况经常能起作用:我很抱歉我忘记了约定的时间——我有严重的偏头痛 / 我已经三天没睡了 / 我家人病了。这些借口都在表明,外部环境阻碍了你充分的潜在道德动机。但是像“我实在是无法抗拒诱惑”这类诉诸于意志薄弱的借口是永远不会奏效的。另外一种不会奏效的借口是诉诸于明显不道德的事物。

法律上的借口也是这样:并非所受到胁迫、强制或挑衅的上诉都会成功,关键在于案件的细节。

4.

哲学性思考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找借口这一类日常道德现象。关于借口还有很多谜题,例如对某个人的不良行为进行解释和为其辩解有什么区别?这也是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的。看了学者们的总结后,回想一下你每次找的借口可算成功?

[1] https://www./research/news/what-makes-a-good-excuse-a-cambridge-philosopher-may-have-the-answ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