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

 芳草屋845 2019-07-03

古往今来,有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过启发诱导这一思想相关的内容,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原则的教育家;如《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诱导思想);如第斯多惠的“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等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

其次,启发性原则还涉及到一大规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的启发诱导学生。

再次,启发性原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总结,将所学知识前后相联,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正迁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