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青花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随着不同的艺术风格的转变, 总是敏锐地显现出它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代民窑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从洪武到空白期均为国产料,但各时期的呈色特征差别却是比较大的。洪武青花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青花浓处有铁锈斑。永乐、宣德青花,发色略艳丽,基调为灰蓝色,有铁锈斑,总体上宣德时的发色更蓝些。空白期的青花发色,前期为蓝中偏黑,有铁锈斑,晕散情况较常见;后期发色浅淡的较多,呈色稳定,铁锈斑和晕散减少。成化时期使用平等青,呈色淡雅平稳,总体比较鲜艳,少铁锈斑,青料浓处颜色略深。弘治至正德早期,也是用平等青,发色清淡,有的为暗灰色,有晕散现象,缺乏成化时的典雅感。正德后期、嘉靖、隆庆和万历早期,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或略灰。万历后期、天启、崇祯时期使用的青料,以石子青为主,呈色青淡,多为青灰色,少数器物使用回青料。崇祯时期有部分器物如花觚、笔筒、罐、瓶等,青花发色青翠艳丽,混水浓淡分明。 在成化以前民窑青花瓷上的纪年款识较少见,明代晚期则多伪托前朝款识,因而在以带纪年款的瓷器作标准器时,需要谨慎识别本朝款与伪托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