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瘙痒,当心是肝病在作怪

 加法减法人生法 2019-07-04

皮肤瘙痒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但是,当这种瘙痒久治不愈,且伴有乏力、眼目黄染等其他一些表现时,大家一定要重视,很有可能它就是肝病的信号,比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它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肝内的小胆管,进行错误的攻击,造成肝内叶间小胆管和间隔胆管渐进性的破坏和炎症反应,导致胆汁流动障碍,最终出现肝内慢性淤胆的临床和生化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男女发病比率约为1:9,女性在本病发生中占绝对优势。至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进展比较隐匿,相当一部分患者开始时可能没有任何不适,随着病情进展一些症状逐渐显现,最常见的是疲劳、倦怠及无黄疸的皮肤瘙痒。

疲劳往往是最早出现的表现,但患者常不易感到。瘙痒可见于20%~70%的PBC患者,约75%的患者在诊断前即存在皮肤瘙痒。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通常于晚间卧床后较重,或因遇热、怀孕而加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血清肝功能检测中碱性磷酸酶通常会升高,也是本病最突出的生化异常,一般较正常水平升高2~10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也可升高,ALT和AST通常为正常或轻至中度升高。

血清抗线绿体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抗线绿体抗体M2亚型的阳性率为90%~95%,除此之外,抗Sp100、抗Gp210等抗体在部分胆管炎患者也会阳性表达。

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被国际指南均推荐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促进胆汁分泌、抑制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所诱导的细胞凋,因而保护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推荐剂量为3~4粒,分次或1次顿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