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邹君山 2019-07-05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他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他比明朝中叶的王阳明(1472年~1529年)早三四百年。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陆九渊

陆九渊所在的金溪陆氏家族,在五代末是地方上的豪门大族,到南宋时期,尽管已经衰落,他们家仍然是一个书香世家。陆九渊家中六兄弟,他最小,其父因家中孩子多,打算把他送人。恰逢其长兄陆九思刚生了儿子,陆九思就让妻子给陆九渊喂奶,自己的亲生儿子则让人来喂奶。陆九渊长大后,侍兄嫂如侍父母。还好他父亲没把他送人,不然也许就没有这位心学的开山之祖,或许有也不姓陆了。

陆家六兄弟都是有文化的人。四哥陆九韶讲古学,跟理学大师朱熹关系很好。五哥陆九龄,号复斋,比陆九渊大七岁,两人齐名,被称为“江西二陆”。

陆九渊出生于宋高宗九年二月。三四岁时,冥思什么是天地的尽头而无果,以致无心吃饭,被父亲叱骂了一顿,他暂时把问题放下,然而心中一直保持着疑问。

他七八岁的时候读《论语·学而》篇,质疑起有子所说的三句话。后来他读《孟子》,孟子讲了一个故事:孔子死后,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子样子长得像孔子,尊他为师,曾子则反对说:“夫子的人格,就像是被长江和汉水洗濯过,又被炎炎夏日曝晒过,洁白无瑕,无人能比。”陆九渊于是感叹“曾子见得圣人高明洁白如此!”再后来,他听到别人吟诵程颐的文句,他说程颐的话跟孔子、孟子的话不同。至于怎么不同,他年纪小,暂时还说不明白。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陆九渊

他四哥陆九韶说:“我弟弟陆九渊高明,自小与众不同,遇事接物,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每每听到更鼓声,则豁然有觉,自个儿起床读书。”陆九渊读书非常用功,家人半夜三更起床,经常看见他还在挑灯夜读。他很有怀疑之心,读书常常是“一见便有疑,一疑便有觉”。后来他教育别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十三四岁时,他读书看到宇宙二字:“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他大悟:“原来天地无穷尽,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在无穷的宇宙当中。”于是他挥动笔墨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之内的事情,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自己分内的事情,就是宇宙之内的事情。他继续写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上下四方,古往今来,从今从后,凡宇宙之内的所有圣人,都是“此心同,此理同”。

七八岁时的陆九渊感觉有子、程颐跟孔子、孟子不同,但是说不出所以然;如今他心中豁然开朗,跟他五哥陆九龄讨论起《论语》。

陆九龄:现在你怎么看《论语》中有子的话。

陆九渊:有子之言,非夫子之言。

陆九龄:孔门诸弟子中,除了曾子,便是有子,不可随便非议。

陆九渊:夫子之言简易直截,有子之言支离破碎。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孔子

什么是简易,什么是支离?看看《论语》的原话就容易明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夫子说了三件事,学而时习之,朋友从远方来,别人不理解我怎么办,那是言简意赅,也说出了君子的格局和气度。

再来看看有子的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且不讨论有子的话是否跟孔子的主张一致还是有分歧。单看这一长串内容,则让人感觉很绕,没有孔子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真是文如其人,言如其人。聪明的陆九渊七八岁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他十五岁时作了一首诗《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心斋”二字出自《庄子·人间世》颜回和孔子的对话: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庄子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的意思是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十五岁的陆九渊就能够明白,读书能背诵并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关键是要到达心斋的境界。他的心学雏形已经在此时展现了。

他二十四岁考乡试时说:“吾自应举,未尝以得失为念。”我来参加乡试,不管能否考中举人,我都毫不介意。这句话是不是很像王阳明落第时说的“世人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他跟王阳明都是心学大师,正如他自己所说“此心同,此理同”。

他三十四岁考进士,吕祖谦为考官,读到陆九渊的试卷,叹为观止:“此卷超绝有学问者,必是江西陆子静之文。”果不其然,陆九渊中选了。后来吕祖谦与陆九渊会面,说:“素来未曾向你请教,一见你的文章,心开目朗,知道必定是江西陆九渊的文章。”吕祖谦如此礼贤下士,也就是他,见到以朱熹为首的理学派,以陆九渊为首的心学派,各自讲学,互相争辩,非常激烈,学者莫衷一是。他后来搞了一场历史上的学术大会,理学大师和心学大师同时双双登场,探讨学术的异同。

淳熙二年,吕祖谦约了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俩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希望可以平缓他们之间的学术冲突。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俩先辩论了一番,以陆九渊为胜,两兄弟先统一思想,以陆九渊为代表出席鹅湖之会的辩论。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陆九渊

四人会面,吕祖谦问陆九龄别来学业如何。陆九龄于来路上跟弟弟和诗,开始吟路上所作的诗: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方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陆九龄诗念了一半的时候,朱熹就打断了他的话:“九龄兄弟,你上了九渊同学的贼船了吧。”这首诗开始就讲良知,古圣相传不过就是一颗心,什么是人生的地基?二陆认为是本心、或者说是良知。朱熹皓首穷经去写传作注,尽管著意精微,终究会沉没,有点劝告朱熹的意思。最后说咱们这些朋友在这里切磋学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有意告诫大家,这场聚会不管辩论的结果如何,有没有胜负,谁胜谁负,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起来享受这聚会的快乐。

陆九渊说:“我于来路上和了我哥哥一首诗,现在念出来大家听听。”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陆九渊的诗风跟他哥哥不同,最后一句充满着斗士的火药味。朱熹听罢此诗,先是惊讶,继而很不愉快。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他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朱熹的观点是先博后约,让人先博览群书,然后归之以约;陆九渊的观点是先发明本心,然后再博览群书。朱熹批评陆九渊教人过于简易,陆九渊批评朱熹教人过于支离。这场“鹅湖之会”历史上很有名,不过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了三天,没有定论,不欢而散。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朱熹

后来,朱熹写了一首诗《鹅湖寺和陆子寿》和陆九龄前日的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陆九渊评价自己的哥哥陆九龄“涵养深密,躬行笃实”,朱熹在此诗也评价他有德有义。淳熙七年,陆九龄就死了,死前对陆九渊说:“近来看到你的心学已经很成型,只恨不能再继续跟你切磋,未能看见心学流行于天下。”他这个愿望,陆九渊终生都没有实现,直到四百年后王阳明才实现了。

淳熙八年二月,朱熹为南康太守,陆九渊探访他。两人快乐地泛舟,朱熹说:“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他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当陆九渊讲完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时,朱熹从座位站起来说:“我朱熹跟各位同学一起遵守,不忘陆先生的教诲。”并把陆九渊的讲义刻在石碑上。两人还有很多书信来往,探讨学术的问题。理学宗师朱熹与心学宗师陆九渊是好朋友,互相切磋、互相尊重,简直是莫逆之交。

心学鼻祖陆九渊,从小到大都爱独立思考,古今圣贤此心同此理同

陆九渊

可是元明时期,理学被定为官学,为科举考试的大纲,心学门人一度被视为异端,王阳明尤甚。由于王阳明和湛若水力倡心学,最后达到天下言学者,不是在王阳明门下,就是在湛若水门下,总之都是在心学门下。王阳明死后,心学就乱了,某些后人打着心学(王学)的旗号,不行心学之实,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磨练”这些核心理念和方法不同程度地丢弃,造成心学被毁詈到极点,其实那些被毁詈的所谓心学,已经不是王阳明心学,不是陆王心学。真正的心学,反而被日本人学习去了,因而有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富国强兵。

【作者简介】

飞仙: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爱好者,王阳明心学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