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阴阳)图的内涵深解!

 一人一心一念 2019-07-06

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                                              

    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

一、何为太极?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为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包括我们人)存在、成长与变化的总根源。

    古人发现,在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生命力,一颗种子只要给于其适当的条件,它就能发芽、生根,并成长为植株,并开花结果。正是这种生命力造就了万物各具形态、成长繁育、生长化收,使树木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使我们的幼儿长大成人,能够使我们身体内部、社会乃至宇宙天体维持自然的平衡与更新;在自然界中这种生命力能够使天地按照昼夜、四季的规律不停运转,能够产生冰霜雨雪、雷电风云、暑寒燥湿的作用,是这种力量带给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这种“能力”(古人也称之为“气”)它缈无形象却又无处不在,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却又遍布所有有形无形的事物与生命体,这种能力在《易经》中叫做“生生”,它就是“太极”。

    这个“太极”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我们的文明之源,它难以言表,难以形容,但是古人还是用各种语言将它的变化进行描述。有学者则根据《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章句创立了各式各样的太极图式,以表述太极的变化原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是周敦颐对其太极图形阴阳关系的最简要的说明。

    世传的太极图有多种多样,其中传播最广泛,在民间最具影响力的当是传统阴阳鱼环抱太极图(见下图所示),这个太极图代表什么意义呢?

         这个阴阳鱼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象征太极),一是表示万物的变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二是表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三是表示圆融畅顺圆满法界。
    太极图中的S型曲线(象征阴阳两分),一是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包含相辅相成的阴阳两方面;二是阴阳彼此消长互动,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三是阴阳互为其根,各自均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四是事物阴阳的转化都是渐进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五是表示阴阳互推互化生生不息。
    阴阳中的鱼眼,一是表示阴阳双方中都包含对立面的因素,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二是表示阴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部也会自生化出对立面的因素;三是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对立关系。

            

    《周易·系辞》中说:“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但是大家知道,在传统阴阳鱼太极图中,三才是难以表述的(五行更难表述),尽管有人说“在太极图中,阴阳代表天地,S曲线则代表人”等说法,但很难得到共识。

二、郭氏太极图

    笔者在参悟传统太极图的基础上,创立了《郭氏太极图》,该太极图比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多了一个中圆(见郭氏七彩太极图示),这个中圆表示阴阳多方面运化致和而生(阴阳和合则生,如男女交合则生)的境界。虽然只是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多了一个圆,但是很关键,这个圆正体现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三",是阴阳和合而生的,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太极图很巧妙的将《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正贯通起来了。

    《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里只有“一分为二”,没有“合而为一”,仅仅是单一的分化系统,这个分化系统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关系?历代以来很少有人解释清楚,这个太极图作了圆满解释,真正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将三爻八卦在太极图中得到了体现,是对传统太极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之间的关系演绎的惟妙惟肖,但是对于三才、五行等多元关联则难以表达,这一点反而是周敦颐的立式太极图更胜一筹,然而周氏太极图却没有阴阳鱼太极图的生生运化的动态体现,也没有直观揭示阴阳、三才、五行之间的统一关系。


           

    笔者所传太极图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解决了三才、五行、八卦等之间的组合与关联,从而构成了统一于太极基础上的多元互动、中和与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将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着重描述的阴阳对应关系,发展为多元(三元、五元等)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从本质上讲,三才、五行、八卦又根源于阴阳,而阴阳本于太极。参见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示。


      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示                                                                       

    由图示可以看到,五行、八卦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层次,是由中圆在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中央汇聚分和而成(这个中,既是合也是分)。这个“中”在五行中就是“土”,居于中位,实际上它来自于金、木、水、火四象的汇合,故班固《白虎通·五行》,魏伯阳《参同契》中有“土王四季“之说。

    这个太极图将传统阴阳辩证思想与五行制约平衡理论完美结合,并赋予现代内涵。这个太极图呈现一体结构下的多元互动模式(是“大一统”,而不是“大统一”),是与现代多元社会呈现的多元关系是一致的。

三、 太极图中的五行

五行是在太极图中由阴阳变合凝聚而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是构成事物间诸多关系中的最根本的五要素。《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五行学说是将自然界与社会各种事物参照五行之物(水、火、木、金土)的性质进行取象比类,建立的五行生、克制约、平衡与生化关系,在五行关系中:

       1.  木主生,火主长,土主化,金主收,水主藏。生、长、化、收、藏是自然界中遵循的统一规律。

       2.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关系

       3.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克关系

       除了正常的生克关系外,还有五行乘悔关系,就是五行关系失衡的一种状态,某一行过强或过弱。如火大而水小,水就起不到克火的作用,所以五行中十分重视各要素间的配比与量度的均衡。

    阴阳、四象、八卦系统主要揭示的是阴阳对待关系, 而五行体系强调的是运化关系。运化关系重在揭示多元间相互制约与协调,即相生相克关系,不使多元关系中任何一方永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是某一阶段一方强势一些),从而到达系统整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现代科学中无论电子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等等都包含了五行要素,五行学说不应仅停留在中国古代玄学层面,而应在此基础上赋予现在哲学阐释,并服务于现代社会。

四、郭氏太极图与阴阳双鱼结构

    传统太极图是将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一种“意象”,很生动,很活泼,阴阳互推、互动,此长彼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郭氏太极图实际上也是阴阳双鱼扭结在一起的意象,这个阴阳双鱼有鱼背与鱼腹之别(也是意象)“中圆”在阴鱼或阳鱼中则变成了“鱼腹”,阴鱼、阳鱼本身也具有了阴阳属性所以郭氏太极图在继承传统阴阳双鱼太极图理论的基础上,有其更深刻的内涵。
 
    将郭氏太极图转变为黑白灰颜色,可以与传统黑白阴阳鱼太极图进行对比阴鱼与阳鱼形状是一样的,只是阴阳鱼本身具有阴阳“花色”而已。在周敦颐太极图中虽没有阴阳双鱼,其在《太极图说》中解说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可以对应这个带有“阴阳”花色的阴阳双鱼。

    从本质上来讲,太极就是气(阴阳二气)的运行流转,就是心与物的统一体,是万物生命能动与化生的本源。在中国古代,认为“气”是万物的根本那气是什么呢?用现代科学的话讲就是能量场,但具有灵性与可感知性。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
    太极的运转为什么是顺时针方向?在中国古代通常以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而人的正位是面南背北(所以正房都是这个位),在一日之内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至西方落下,人处在正位看到太阳(阳气)运行的轨迹就是太极运行方向,即从东(左)至上再到西(右),故太极图的运转是顺时针方向。

    在太极图中,阳为红色,阴为蓝色,中为黄色,阳中阴、阴中阳分别为青绿和橙紫(也可理解为气),太极图始终处于内在不停运动中的。

            太极图解说(二)何为太极?

太极图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图像”的方式阐释阴阳哲理的图形,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博大精深。
世传太极图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又名天地自然河图)、现代阴阳环互太极图(即阴阳鱼太极图)等,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应当是以阴阳相互环抱交感的阴阳鱼图案。

一、周氏太极图

     周氏太极图作于北宋,是五层结构的立式太极图(见图示),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对该太极图进行阐释,其含义大致如下:

         周氏太极图

最上一个圆圈代表“无极”,是无极至极、无边无际、圆融周遍、无有终始的意思,这个圏也代表阴阳未分的混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第二圈为三轮黑白(阴阳)环互交合图(该图示类似于《周易》八卦中的坎离环交结构),“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无极的显现之机,是阴阳过程的展开与动静变化,环互结构象征阴阳互变流转,周而复始;坎离结构象征阴阳互含互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第三圏为五行变合图,由阴、阳、阴中阳、阳中阴变化交合而生化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要素。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生化制约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之气顺布,四时更迭而有序,水火木金成四象,土居中而和,五行下的一小圈表示五行之气汇聚而凝和。
第四圏为阴阳五行凝聚显化,形成阴阳两类相互对立、互补的事物。秉受阳气而形成的事物而呈阳性特征,秉受阴气而形成的事物呈阴性特征。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最下一圈象征万事万物皆由阴阳而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无有终期。
周氏太极图以阴阳、五行理论依立式多层次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模式,该图示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推崇,周敦颐也被奉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氏太极图的图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复杂,而且阴阳之间的关系缺少形象化的体现,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示中似乎也没有展示出来《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八卦在周氏太极图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只有坎离二个卦象)。

二、来氏太极图

来氏太极图作于明代,来知德潜居蜀地深山参研易理达29年,著有《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太极图为黑白环互图,黑者阴,白者阳。阴者可分为二,即太阴、少阴;阳者也可分为二,即太阳、少阳。中央还有一圆据来氏讲:“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

               

何为“非中间一圈”?太极之本体又是指什么?这都是值得推敲的。笔者认为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严重问题的,既然称作“太极图”就应该符合《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实际上周氏的太极图并不符合!如果将整个圆视为太极,那么太极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中圆)!周氏说“非中间一圏,为太极之本体”,太极本来就是阴阳的本体,太极的中央又出了个本体,岂不头上安头?

三、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

       古太极图为清朝胡渭据明赵仲全《道学正宗》的《天地自然之图》而制,该图与《天地自然之图》无异,唯一的区别是黑白环互的圆周划分为八块,以象征八卦。

                  古太极图
 
所谓古太极图是以圆圈代表太极;曲线两分(一黑一白)代表两仪;纯黑纯白及白中黑眼、黑中白眼为四象;圆周八分而有八卦,该八卦与伏羲圆图若合。在古太极图中,阴阳二分曲线表达了阴阳互根、互推的过程,也表达了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尽管胡氏将圆体化分成了八份以应先天八卦,但是太极图也变得不那么简洁了。与周敦颐太极图相比,只表达出了四象与八卦,五行没有直观表达。

四、阴阳鱼太极图(传统太极图)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就是阴阳鱼太极图,从孔庙到楼观台,从中医到武术,从韩国国旗到玻尔勋章族徽等等,都有这个阴阳双鱼太极图的影子。阴阳双鱼象征阴阳之间本为一体,然相互对立,互动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是与古太极图一样难以表达阴阳、三才、五行的内在联系。

五、郭氏太极图

郭氏太极图是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悟出的。太极图如何而来?各家说法不一,笔者在1990年5月于定中显见彩色太极一气流行,用近20年的时间参悟其理,现将其流传于世。郭氏太极图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融为一体,将孔子《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化模型完美融合在一起。

      六、郭氏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分布

       笔者太极图的八卦化分符合逐爻叠加的“加一倍法”,这种逐爻叠加既可以是由下向上,也可以是由上向下;既可以是以三才为基础展开,也可以是以四象为基础展开。这样,展开的八卦图示就有多种多样,由上至下将太极图示中的八卦列出来就构成了多种不同的八卦序列。

                                 八卦分解图之一

    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

    这与传统太极图中的先天八卦圆周分布顺序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内涵是一致的。这个图示将“加一倍法”的八卦次序与太极图融合在了一起。

     八卦之中复有八卦,因此太极衍为六十四卦。

       七、郭氏太极图与《尚书·洪范》

    《尚书·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相传《易》八卦与《洪范》九畴乃天赐所得,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国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也就是说,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养身心,其三用八政设置官职,其四用五纪定制时序,其五用皇极建立政统,其六用三德执掌驾驭,其七用稽疑决策进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罚六极。

    《易》与《洪范》皆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阴阳,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阴阳生生对待而交错,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为之《易》。《洪范》本于刚柔,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顺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极,而尽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业。

    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这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

    从箕子《洪范》九畴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极乃九畴之中心,主要是强调协调各方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政治应秉承以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如此才能赢得公众支持,才能达到官民认可,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得以安宁。

    阴阳鱼太极图是描述各种矛盾(阴阳)关系的动态模式,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央加了一个圆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模式,这个圆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建立和谐的整体秩序。这就是大中的精髓。
    笔者的太极图实乃太极与皇极合一图,依道家而言还有“无极图”(周氏太极图中也有),所谓“无极图”实际就是空心圆图,乃无极之极、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之含义(也就是生生道体本身),故“无极”、“太极”、“皇极”是一回事,只是万物不同层面的理。

    笔者的太极图是将《易·系辞》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关系合而为一,并将《洪范》中的皇极揭示了出来。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揭示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化过程,但是并没有将《洪范》中的皇极显现出来。

  道家将空心圆称作“无极”,而将阴阳运化过程称作“太极”,若按照道家的说法可以画出三极分解图:

                                           三极分解图

        八、郭氏太极图与含三为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诸儒对“无极”、“太极”争议颇多,朱熹与陆九渊有著名的鹅湖之辩。

    周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固然带有道家与佛家的痕迹。“无极”出自《老子》,是道家对万变事物“本体”的描述,而将“阴阳互根”的变化之机称为“太极”。在《太极图说》中没有“皇极”之说,但却有“阴阳和中”之实,这就是皇极境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太极图说》对皇极(立人极)层次的描述。阴阳致中变合,而形成了多元互动(即五行)关系,五行是《尚书·洪范》中的重要内容,是万物有序运行的纲纪(“彝伦攸叙”),其核心是阴阳致中和合的“皇极”。

    “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不是说太极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极或皇极,或者无极之外有一个皇极,这三极是一体的关系,而是万事万物不同层次法性的呈现,这三极与传统文化中的“体、相、用”三义相应。佛家讲,“体”是真如本性,亦称“佛性”。佛性清净平等,不垢、不净,不来也不去,是无处不在、遍满法界(故与“无极”相应);“相”是性之功德,也是自性本具一切智慧、能力的显现,天地间差别万象无不是这一法力的显现(故与“太极”相应);而“用”,则是应用无方,能随机应化,随缘教化,归其本乃是以和德为用(故与“皇极”相应)。

    由上贴图所示,笔者的太极图是融“无极”、“太极”、“皇极”一体的,即含三为一,是对周子太极图和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讲“一物一太极”,无极、太极、皇极无非都是自性的体现。在“无极”境界,众生本具的法性是平等的;而于“太极”境界则呈现万千差别,故也是自由的(依其自主性而有别);而“皇极”境界将这平等与差别融合为和谐之一体。故平等、自由、致和是太极图理论呈现的基本价值。

    太极图理论是中国最古老经典《易》的基础学说,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合古通今、应变无方,在新时代下承传中国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以此构建中华文明平等、自由、和谐的普世价值体系,缔造平等、和谐,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类。

        九、郭氏太极图与佛家的体、相、用以及儒家的体、用关系

    在佛家,“体”就是指圆满法界的形而上“本体”;“相”是表相,即表现形式、体系结构;“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个玻璃杯,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相,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在儒家,“体”一方面指内在生生的形而上“本体”,也指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则既是指表现形式,也指功能与作用。

    如此说来,在佛家的体、相、用三者之间在儒家看来是递进的体用关系,即“相”为“体”之用,也为“用”之体。还以玻璃杯为例,在儒家看来,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用;形状、形体为之体,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所以,在笔者的太极图中,若以佛家来讲无极、太极、皇极就是体、相、用的关系;若以儒家来论,无极为体,太极为用;太极为体,皇极为用。

           太极图解说(三)应用篇                         

笔者传出的太极图在继承阴阳鱼太极图精华的基础上, 发现了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汇聚和中而成的“皇极”。这个皇极与多方(阴、阳、阳中阴、阴中阳)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皇极)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    
为何称为皇极?“皇极”出自《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在《洪范》中“皇极”是指以“中道”的原则建立政统(即政治合法性与延续性)。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故皇极就是处中用和之道。
太极图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阴阳)关系变化的动态模型,在太极图中央的这个圆圈(皇极),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途径,这个圆处阴阳之中位,且能够兼顾到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中正、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在多元关系中保持和谐与稳定。 
太极图的中圆也是阴阳双方利益的共同关注点,是双方沟通的基础,所以沟通也是使双方达到和谐圆润的最佳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间要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寻求共赢。人与人之间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而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兼顾对方,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不能相互谅解的结果。
 
太极图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阴阳,五行是在阴阳基础上至中变合而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阴阳间互相依存相互消长呈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五行间五种因素相生相克流转往复呈现的基本规律就是“互动致和”。因此,“对立统一”,“互动致和”是太极图运化展现的根本规律。太极图理论将阴阳(矛盾)规律与五行辨证原理有机结合和在了一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奉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五常”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处理、协调、维持社会中个体与群体和谐关系的人伦原则,是大家应共同该遵守与营建的基本关系。如依照这五常之道行事,则人与人之间相互融通,社会群体融洽和谐,反之人人不得安宁,社会失序。
五常来之于五行,在五行中,仁属木,义属火,礼属金,智属水、信属土。见图示。
 
仁就是仁省、仁爱,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宽容、恻隐、包容,就是协调与谅解。在政治上就是公平、平等,一视同仁,就是亲政爱民,就是以民为本。 

      义就是宜,就是恰当,就是因时、因地制宜,就是当作即做,不当作即不做,就是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尺度。在政治上就是坚守正义,就是把握原则,就是合理分配,就是恪尽职守,就是亲政奉献。
礼就是履,就是践行,就是秩序,就是规矩。在政治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就是遵守与履行,就是以身作则。

    智就是智慧,就是明辨曲直、是非,就是创新,就是改善。在政治就是崇尚理性,就是科学、民主,就是改善民生,就是创新发展。
信就是诚,就是不疑,就是“言出由衷,信守承诺”,就是处世端正,不欺不诈,就是知恩图报,就是信仰至诚。在政治就是坚守公信,赏罚有信就是令行禁止,不朝令夕改,就是为政诚明。
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就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的武术强调动静虚实,也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支撑的,特别是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而形成的广为流传的拳种,太极拳有太极十三势之说,即八卦、五行。八卦者:掤、捋、挤、按、采、例、肘、靠;五行者:进、退、顾、盼、定。 
太极图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控制、政治哲学等,参见拙著《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二)企业管理理念与行为模式》和《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三)三权分立与五权制衡》。
太极图原理还可应用于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下面简要阐述太极图用于外交方面。
由于信息及交通等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正步入全球化、多元化新时代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等和谐思想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开创和美人生构建和谐和社会与和谐世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崛起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发展的,特别是近百年的中国发展史证明了这一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矛盾与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时就要因应时局协调好各种关系,并把握好尺度。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这一尺度的根本体现。

      太极图中的阴鱼、阳鱼代表矛盾双方;阴阳鱼眼代表各方的利益交织,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心圆则表示协调各方利害关系而达成的最佳平衡状态。这就是中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精神的内涵所在。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国际关系,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两国对彼此有着不同看法。两者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伙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常常是合作中有冲突,也常常是冲突中有融合,但是总体来说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这是两国能够着眼于双方的核心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未来,能够在矛盾中保持克制、相互妥协,并努力处理好双边关系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一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常言道:和则两利,失则俱伤。这就是太极图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太极图原理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其用至精至深,至广至大,小可修身齐家,大可安邦治国平天下,然太极之理大家往往是“日用而不知”。


 

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这个阴阳鱼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象征太极),一是表示万物的变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二是表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三是表示圆融畅顺、圆满法界。这个太极图代表什么意义呢?由华人开运网告诉大家。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的哲学含义

    

太极图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哲学含义,属于图形哲学范畴。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仅四画,构成的图却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太学”),不是几千字的论文、几十万字的书能够穷尽其含义的。

    1.圆圈的哲学含义

    1.1表示事物,并涵盖所有的变化

    圆圈表示一个事物,它大可无边(物理学上的“无边界论”——时空有限而无界),小可无内,表示无限范围,涵盖所有的变化(这个变化从原始粒子繁衍至无穷大的体积,又从无穷大的体积收缩直到湮灭)故称太极,见图1。由此得到的哲学图形即称为太极图。中华祖先能用一个圆圈来涵盖无穷无尽的事物及其变化,真是了不起!这是太极图的第一奇迹。

    1.2一元论及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缺陷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点就是从太极图演变而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实质就是“道生一,一生万物”的一元论。此“道”,指规律;此“一”,指万物的原生态,见图2。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讲了单向——事物的繁衍、发展;而没有涉及事物的逆向——事物的湮灭、死亡。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才真正符合事物从生到发再从发展到灭亡的轮回规律,见图3。

    “道生一,一生万物”,再到“万物归一”的轮回规律,我们从以下学科中来认识:

    天文学中,我们知道世界乃至宇宙的开端都来源于一个奇点(之所以称奇点,是因为它体积无穷小,而质量、热量、压力无穷大),由此奇点的爆炸产生 “气”,再由“气”的聚合而产生了宇宙,从而揭开了时间和空间的序幕,这就是二十世纪10大科学发现之一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50亿年之后才产生太阳系(被称为第二代或第三代核心),太阳系产生50亿年之后才产生了我们人类。

    数学中,基本单位是点,点的运动构成线,线的运动构成面,面的运动构成立体图形;反之,立体图形可分解成面,面可分解成线,线可分解为点。

    1.3零的状态

    当事物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时候,事物内部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用图形表示就是一个单一的内部干净的圆圈,它表示:内部矛盾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中国的图形“0”和阿拉伯数字“0”都是用圆圈表示的。这一“0”的表现形式,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 

    太极图的圆圈蕴含无穷变化之妙,它既道出了世界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也道出了事物由简单组成复杂的程序结构;还道出了事物内部矛盾平衡时,处于最简单平和的状态。因之,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从认识简单开始,并力求寻找平衡的简单状态。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哲理。

    1.4圆滑

    太极图外形为标准圆圈,表示圆滑、圆润、圆满,具有运动、变化阻力小的特征。在处事时,我们应力求圆滑、圆满,将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状态。

    2.曲线的哲学含义

    S曲线不是阴阳的边沿和界线,而是有着极其丰富奥义的图示。太极曲线是世界最美的生命线,是宇宙万物进行太极运动留下的永恒轨迹。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奥义。

    2.1一分为二

    在七、八千年前,我们古人用一条简单的太极曲线(S曲线),将这一当今最时髦的哲学观点“事物一分为二”准确而充分的表现出来了。这是太极图的第二奇迹。

    2.2内部曲折性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内部矛盾的斗争更是曲折和激烈的。太极曲线(S曲线)表示了矛盾双方之间的曲折性和相贯性。如果我们用一条直线来代替它。见图5

    直线表示双方关系直白和绝对,没有了曲折性、相贯性和相容性,它不仅使图形在美观上受影响,而且不符合客观规律。

    2.3光滑的、流线型的S曲线表示内部的矛盾、分歧应追求最小

    S曲线将圆圈内部分成了两条流线型、首尾相接、相互环抱的鱼。线条优美、起伏和缓的曲线表现了相互转变的渐进性。

    3.两点的哲学含义

    远古太极图中间一小圆点表示它们的旋转中心(核心),阴阳围绕此中心作旋转运动。

古太极图中的两点表示阴阳部分各自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这比一个核心的太极图更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因为:一个事物必有一个核心。太极图整体的旋转中心称为皇太极,太极图因阴阳核心而生动、而变化无穷。核心是太极图的灵魂,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基础和能量源。

    不妨我们举一个例子——楚河汉界:S曲线为楚河汉界,一方为汉,一方为楚,图中的两个圆点就是他们各自的核心——刘邦和项羽。双方在各自核心的统帅下进行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双方的较量和活跃程度都取决于两个核心。

    4.黑白(色度)的哲学含义

    太极图内部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白为阳;黑为阴,表示对立的两个方面。

    5.图解太极图

    这幅由圆圈、S曲线、两点,“四画”构成的简图,我们可以解读出:大小、变化、对立统一、中心(核心)、运动、循环(轮回)、平衡、位置、方向、曲折、包容等哲学内容来。太极图的哲学含义归纳在图7中。

    从结构到图形,再到含义,太极图的简单、美观、深奥和变化多端的特质使此图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哲学第一图、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太极图的由来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大宗师》有:"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这句话中,"太极"只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描述,还不是像"道"那样作为宇宙生成的本原来言的。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就是指天地未分前的原始统一体了。而这整句话的大意是:生生之易的太极,运转中生成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不断分化、组合,又产生了"四象"和"八卦"。其中"四象",有人解释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八卦",则是指构成宇宙的八种最主要的物质,即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八卦"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已经成型。定型的物质世界中,阴阳不断交感,于是就有了"吉凶"、"大业"等等具有价值判断的种种现象了。于此,《周易─系辞上传》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生之易的太极化生宇宙万物的生发模式。而对此宇宙生发模式的直观描绘,可能是阴阳鱼太极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阴阳鱼太极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一般认为,它不是成于一时一地,而是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史书记载,阴阳鱼太极图的形成,跟五代时华山道士陈抟有很大关系。《宋史─朱震传》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周敦颐所得陈抟的"太极图",原名无极图,周敦颐将之改为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但周敦颐的太极图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说法是:阴阳鱼太极图跟邵雍所承继的陈抟的先天图有关。邵雍依先天图衍绎出许多幅卦图,具体为多少幅,众说不一。南宋张行成认为有十四幅,他说:"先生(指邵雍)之书,尽寓乎十四图。"(《周易通变序》)而朱熹于《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中将之归结为四种,即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方位图。其中,跟阴阳鱼太极图有直接关系的是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图1、图2)。而后人所编的张行成《翼玄》卷首载的《易先天图--浑天象》中已经出现有阳阳鱼太极图,但这是否是陈抟、邵雍的原图?抑或是张行成《翼玄》中原载之图? 均有疑问。

朱熹《周易本义》所录邵雍伏羲八卦方位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实际已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的基本框架。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对伏羲八卦方位图解释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这是说《周易─说卦传》中有关"天地定位"的一段,是对邵雍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的伏羲八卦方位图的证明。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则对阴阳动静、消长进行说明。"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周易本义》)在这里,如果用白色表示阳,用黑色表示阴,配上伏羲八卦方位,则阴阳鱼太极图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形。但当时朱熹并没有这么做,大概朱熹当时还没见到过阴阳鱼太极图。

那么,是谁首次将阴阳鱼太极图公之于众的呢? 清朝胡渭在其所著《易图明辨》中,引宋末元初袁桷《谢仲直易三图序》说:"朱文公(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这是说,朱熹让他的朋友蔡季通到荆州、入四川(可能是四川青城山),去寻访陈抟所传的三幅易图,并得到了它。三图之一便有先天太极图,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但是,胡渭接着引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说:"此图(即先天太极图)世传蔡元定(即上文之蔡季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朱熹)亦莫之见。"即朱熹并没有见过先天太极图。后来,先天太极图经历多次秘密转手,最后由赵撝谦从一个叫陈伯敷的人手中得到并予以公开。所以,首次将阴阳太极图(图4)公开的是明初的赵撝谦。但赵撝谦所公开的这幅阴阳鱼太极图,当时并不叫"太极图",而是被称为"天地自然河图",明末章潢作《图书编》,其中阴阳鱼太极图居各图之首,又被称为"古太极图"(图5)。因为"盖其时,既从启蒙以五十五数为河图,而濂溪又自有所为太极图者,曰太极图而加古以别之。"(《易图明辨─先天太极》)即是说,朱熹的《易学启蒙》中,将五十五数的黑白点易图定为河图,并被学界和官方所接受。而周敦颐早在北宋时便自有一幅"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这也是事实。这样,为不把它们相混淆,阴阳鱼太极图既不称"河图"。也不称"太极图",而称"古太极图"或者"先天太极图"。

阴阳鱼太极图出现后,对它的涵义,有许多种说法。最为大家所了解的一种说法便是:它可用来说明《周易》八卦的起源。《周易─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其中提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但具体是如何"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则不是十分清楚。而上文所列清代胡渭《易图明辨》中保留的"古太极图",已有根据阴阳消息八分太极图从而得出八卦的详细方法。如上图所示,整个图作为一个圆圈即太极;圆圈中一白一黑两条阴阳鱼互相环抱,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这表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气盛于北方,物极必反,其中阴气中一阳生为震;随着阳气逐渐强盛,依次由震、离、兑至于乾,达到阳气的极盛。在图中,震位于东北白一分、黑二分,一奇二偶;兑位于东南,白二分、黑一分,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三奇无偶,为纯阳之卦;而离卦正东,取黑中白点成二白夹一黑为二奇含一偶(对此,还有一些不同说法。如取西边白色鱼头中两白夹一黑或者东边白色与西边白色环抱黑色部分,亦成离卦象)。同样道理,阳气盛于南方,一阴生起为巽,随着阴气的逐渐强盛,由巽、坎、艮至于坤,为阴气之极盛。其中,巽处西南,黑一分、白二分,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为纯阴之卦;而坎卦正西,取白中黑点成二黑夹一白(或者取东边黑色鱼头中两黑夹一白,或者取西边黑色部分与东边黑色部分环抱中间白色部分),为二偶含一奇。"两仪"由阴阳两鱼来代表,各生四卦,为"两仪生四象";合而言之,则两个"四象"即成八卦,是谓"四象生八卦"。那么,图中阴阳鱼的黑白两点又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从图中看:阴盛于北而阳气生起,阴避阳,故回入中宫。但是,阳气为什么会生起呢? 这是因为黑中仍然有一点之白作为阳精,当晦朔阴盛之时,这一点阳精与日中之阳相感应,使对方之阳生出,从而成为生阳之本。同理,阳盛于南而阴气生起,阳避阴而回入中宫。当望夕之时,白中一点之黑作为阴精与月中之阴相感应,使对方之阴生出,从而成为生阴之本。所以,阴阳鱼太极图中的黑白两点,在运转太极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阴阳鱼太极图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八卦方位,在道教中,其阴阳消长及八卦方位还可以用来描绘内丹修炼的功夫。因为从人的一身来看,乾为首,坤为腹,自首以下有心,心为离属火,而为气之总汇;自腹以下有肾,肾为坎属水,而为精所藏之所;凡人自有生命以来,火炎上,水润下,这就是所谓"数往者,顺也。"及加以修炼,以乾、坤为炉鼎,坎、离为汞铅,使火降而下水升而上,这就是"知来者,逆也。"水下而反上,火上而反下,水火即坎离坎离即日月,日月为易,所以说:"易,逆数也。"如果再结合"离南坎北"的文王后天八卦(见图3)一起看,离居东方,即移火于木位,这就是"东三南二同成五";坎居西方,即移水于金位,便是"北一西将四共之";乾南坤北,即抽坎之中实以填离之中虚,而成"金丹三家相见,结婴儿也";巽居西南坤位,以长女合老阴,"黄婆也";艮居西北乾位,以少男合老阳,"筑基也";兑居东南巽位,以少女合长女,隐寓三七于其中,"鼎器也";震居东北艮位以长男合少男,隐寓二八于其中,"药物也";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从震、离、兑一直到乾,为望前三候(初三、初八、十五),阳息阴消之月象;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从巽、坎、艮一直到坤,为望后三候(十六、二十三、三十),为阳消阴息之月象,其中便有修炼的火候问题,有修炼体会者自可从中领会深意。总之,从"后天八卦"到"先天八卦"转变,亦即内丹修炼中从"后天"返还到"先天"。人之生,火在水上,未济之象;神丹既成,水在火上,为既济之象;以魂守魄,使阴阳不相离,则可以长生而久视。这就是"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顺则生人逆则仙"。一幅阴阳鱼太极图实际上便将内丹修炼的许多问题做了说明。

另外,从学理上讲,阴阳鱼太极图还正确地表达了太极与阴阳、八卦的关系。以往的易图有一个缺点,即太极、阴阳、八卦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所谓先有太极,太极生两仪,生完之后,只存两仪,太极便消失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如此。阴阳鱼太极图的出现,较好地处理了太极与两仪、四象、八卦的关系。而这在哲学上,表现为一与多的关系。对比一下,佛教与理学在此问题上也有一比喻,叫"月映万川"。如禅僧玄觉《永嘉证道歌》中有:"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句子,论证了普遍的"佛性"与特定物中的"佛性"的关系,它们不是两种"佛性",而是"一多相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关系,每一个体虽然各自不同,但均有共同之佛性,这就为每一个体走向成佛提供了根据。而朱熹在论证理与事的关系时也说:"本只是一太极(即理之大全),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只如月映万川相似。"(《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认为每一事物的理并不是分有本体理的一部分,而是禀受了本体理的全体。从阴阳鱼太极图中亦可看出,太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物太极即是阴阳、即是四象、即是八卦,八卦虽各各不同,但却为一太极所统摄。引申开来,万物各不同,但却都可以归到太极中来。如以太极喻"道",则万物一道。《道德经》中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道教以阴阳鱼太极图作为自己的标志,也取了这层涵义。因为道教讲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均可复归于"道",为什么万物可以复归于"道"呢? 因为道在万物,不可以须臾离也!这就也为修仙成道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

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并长期在道教界内部流传,其画法不太为外界所知。前文已介绍了"古太极图"(见图5)的画法,其画法是"从外到内",这种画法可以直观地看出阴阳消长及其生成八卦的具体过程。不过,比较正规、普遍的画法,是我们《中国道教》刊头所列的阴阳鱼太极图的画法。

由于阴阳鱼太极图蕴含了道教教理、教义方面的许多知识,而且其本身就是源于道教,所以,尽管后来儒者对此也加以过阐发和说明,但道教仍然把它作为本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