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大学“搬家”为哪般?

 我思故我在hyp 2019-07-06

诞生于公元1897年,迄今已走过121年的艰辛和荣光。在这段跨越三世纪,走过双甲子的峥嵘岁月里,永不磨灭的是80年前,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一年零四个月的时光,它为中国大地和人类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求是”基因和不竭的“创新”源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37年7 月 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保存国之文化火种,11月11日,国立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毅然率领浙大师生举校西迁。

1938年9月25日,竺可桢校长先行抵达宜山,立即开始筹建校园。紧随其后的一千多名浙大师生眷属经过40多天的流离播迁,辗转来到宜山。

彼时的宜山也面临着战时生意萧条,百姓生活并不富庶的局面,但这座桂西北的“铁城”却依然热情豁达地敞开她温暖的怀抱,接纳了这批来自杭城的浙大人。

然而,就在浙大师生刚刚安顿下来不久,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肆虐。

随着冬季的到来,传播疟疾的蚊子逐渐减少,疫情也得到了缓解和控制,命运多舛的浙大人经受住了疟疾的摧残。而彼时“天下有难,匹夫有责”,一心一意想排除万难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的竺可桢校长,决心提振浙大人的信心,寻找“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真理。

1938年11月19日,在宜山工读学校(今宜州区幼儿园),主持召开那次永载浙大史册的第十九次校务会议,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校歌,从此“求是”校训和校歌,伴随着浙大历经战火变迁洗礼,成为一代又一代浙大人和宜山人口口相传的精神内核。

王宽福
著名应用力学家、浙江大学化工机械创始人王仁东之子、浙大原化工系教授

“求是”校训,这个是在宜山定下来的,在这样的一个苦难的环境下面,要有一个精神支柱。

容不得浙大师生喘息,在宜山办学仅一个学期后不久,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了。1939年2月5日上午,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打破了宁静的宜山县城,紧跟着尖啸而来的日军飞机就是一顿狂轰滥炸,把浙大的各种建筑和教学生活物品炸毁。

2011年5月15日上午8时,宜州市在文庙公园动工兴建浙大西迁纪念广场时,就挖出了一枚日军飞机轰炸宜山时投下的未爆炸弹,成为铁证,这是对浙大教育的一次蓄意破坏和涂炭!

在战争硝烟中成长起来的浙大人,展示出“结茅夹竹,弦歌不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荡丑虏积秽,扬大汉之声”的英勇气概,决心和宜山人民一道宣传抗日。师生们上街游行,高唱抗日歌曲,出演话剧,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真理,在文庙举行义卖,捐款捐物,赈济困难学生,成立浙大战地服务团,支援前线,慰问伤兵,古城宜山为之一振,耳目一新。

1939年冬,日军攻陷南宁,昆仑关战役爆发,宾阳告急,波及宜山。危急关头,浙大师生再次打起行装于1940年1月迁离宜山,入黔办学。

坚强不息的浙大人虽然从此离开了养育他们一年零四个月的宜山,但史无前例、可歌可泣的“文军长征”和艰苦卓绝的“求是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浙大人的心坎上!

陆宜山
时任浙江大学会计陆瓒何之孙、工学院助教陆迟之子、中国羽毛球协会国家级裁判长

所以这对我一个(浙)二代的后代来讲,对宜山也是有特别感情,因为我自己的名字就叫陆宜山。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宜州和浙江大学把践行求是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视为己任,把开放包容、拓展交流,深化改革、合作共赢视为担当,紧密团结,砥砺奋进,齐心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实现伟大中国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校地合作新篇章!

(7月621:20
广西
广西—浙大西迁 精神家园


广西广播电视台


播出时间播出频道

每周六21:20广西卫视

每周三22:00广西综艺旅游

每周五14:30广西新闻

每周日21:00广西国际

同步播出并点播收看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