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问心浅笑 图 / 网络 本文系国学文化堂原创,转载请注明 “过头话”指的是过分的话,伤害人的话。 祸从口出,有时候还是无心之祸,因为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两面刀”。 蔡康永说:“说话就像拉弓射箭,张弛有度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说过头话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 在朋友面前,不说过头话 苏轼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我家邻居就是个热情的自来熟,不管是怎么样的人。 李大姐都能拉着聊半天,说上两次话,自己家里鸡毛蒜皮的事就一股脑道给对方。
人际交往中地高开低走,就是因为交浅言深,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正如蔡康永说: “我知道,好友谈话,必须谈得深才有意思。但这事急不得,等到交情够了,再深入地谈吧。” 交浅言深,还会暴露出社交经验的不足,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不能深交的人,从而失去了交深言深的机会。 在大人的圈子里,不要说过头话。因为世事无常,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有的问候语也会成为高危话题。 朋友的家务事上,不要随便插嘴说过头话;朋友遇到困难时,即使帮不了忙也不要说过头话。 在公共场合,不要因为是朋友就说话无所顾忌,让朋友下不了台。 交友不必言尽,言尽必无友。 《中国新歌声》的一姐那英,对人说话就是很不客气,是出了名的“毒蛇”。 她甚至在节目中直说周杰伦的歌都是催眠曲,这不只让周杰伦很尴尬,也让观众对那英的喜爱直线下降。 一个人说的话,甚至说话的语气,都代表着修养。过头话,会降低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尤其是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被过头话伤害。
这就是著名的“掘地见母”的故事。 父母年岁渐长,正是我们反哺报恩的时候,你对父母的好情绪、好言语,就是最大的孝。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所以,尽孝便是时时刻刻的事。 我的大学老师吴老师便是一个对父母从来不说过头话的人。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懂得的事越来越多,父母离我的世界也越来越远。 但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来都是不变的,我们再年长,他们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对我们好。 所以对自己的父母说话的时候,多一些耐心。 “话有千说,巧说为妙。” 父母在我们长大的时候,也慢慢变老了,做为子女,也要收起以前不成熟的任性举动。 更不能总是去说过头话,伤害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 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让为我们付出的父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俗话说:蚊子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夫妻相处,没有一直柔情蜜意的,总会有磕磕绊绊、吵架的生气的时候。 适度的争吵会增进两个人的感情,因为争吵也是一种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在吵架的时候,千万不能说过头话。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爱人,便无所顾忌,争吵时说过头话。 即使对方知道你的脾气秉性,总说过头话,也会伤害两个人的感情。 作为夫妻典范的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在这方面就特别注意。
就如钱钟书对杨绛说: “你是我的,就算吵赢了,又能怎样?赢了道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两个人的世界总要有一个闹着,一个笑着,一个吵着,一个哄着。”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听到爱人对自己的责难、谩骂更让人伤心失望的了。 温言软语暖人心,恶语伤人情堪伤!遇事不可怕,千万别说过头话。 如果面对父母和家人,控制不住到嘴边的伤人言语时。 不妨去厨房倒一杯水,用心等水凉下来,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如果面对朋友或者陌生人,控制不住言行时。 不妨在心中放空,默默数三十秒,给自己的情绪一个缓冲,把直接的语言说婉转。 不说过头话,是控制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养; 不说过头话,是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说过头话,更是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负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