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一个地方的政事如果没有多少话要说可以大而化之的话,这个地方的百姓就会很淳朴;一个地方的政事考察的很仔细查看的很明白,那么这个地方的百姓总是会缺少点什么(缺斤少两)。 祸事呀,有时就是福气所倚仗的;福气呀,有时就有祸事潜伏在里面。谁又知道事物的最后是怎么变化的呢? 一个地方如果一直就没有正确的观念,那么原本是正确的事情在当地人看来也是很奇怪的,原本是善良的事物在当地人看来也会象是妖异一样。人一旦迷惑了没有正确的认知了,这种不正确的认知时间长了也会固定下来的成为认识。因为这样所以圣人应该保持端方而不割去自己的边角,有棱角也不会割去。保持正直却不猖狂,闪光却不刺目。 闷是没有多少话的意思。政是指政事是政令,政令发布的言简意赅政事也不啰嗦,就是说百姓在执行政令的时候没有很细的条条框框进行规定,可以大而化之。这是政策执行的比较宽松的表现,在这种宽松的政策下,百姓基本就是凭自己的本心去执行,所以百姓都可以表现的很淳朴,一般不会撒谎欺骗。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必要。政令发布的明明白白调查的清清楚楚,相反百姓在执行这些严苛的政令时总是会想办法偷工减料,不会完全按政令的要求完成,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缺就是缺少、不完全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当政者调查的太清楚把框框定的太死了,没有给百姓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当政者不给百姓留下执行政令时可以活动的空间百姓自己就会在执行时留下这样的空间,所以百姓就不会完全按照这些调查的很仔细的政令来执行而是有所保留,这就是“其民缺缺”。所以政策宽松一点糊涂一点,百姓反而会很淳朴不会耍诈,政令说的清清楚楚调查的明明白白百姓就只有通过耍诈甚至欺骗来为自己博取一点回转的空间了。比如交粮,当政者算的很清楚,某一家有五口人,共产粮三千斤,按正常的情况下一年下来食用要二千五百斤粮,所以当政者要收走五百斤粮作为公粮,这时候百姓会按照十足的好粮上交五百斤呢还是会在中间耍一点小聪明呢?百姓是一定会耍一点小聪明的,否则家里就会不够吃。因为三千斤的产粮不可能都是十足好粮,一年中也不可能一点事情都没有,出了任何一点事情导致要消耗更多的粮时就会导致家中的粮食不够吃,所以百姓交粮的时候一定会有所保留,不是交粮的时候有所缺就是家中的粮食有所缺。这就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多样的难以预料的不一定会跟人们事先预料的或目前看到的相一致,这就像祸和福一样,现在看到是福的东西不一定到后来还是福说不定祸就潜伏在里面,现在看起来是祸的事情也不一定一直都是祸说不定福就跟在祸的后面呢。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孰知其极就是谁也不知道事物发展到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极是顶端、极点,这里就是指事物发展到最后的意思。事物是发展的福和祸也是在发展的有时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一件事情在开始的时候表现为福,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有某一个时间段或某几个时间段会表现为祸,但是最后会变成什么样会表现为福还是祸只有等那个时间到了才会知道的;开始时表现为祸的事情也是会发展变化的甚至相互转化的。所以福或祸并不是一定的不变的。福和祸也是取决于认识的,当一个人认为一件事情是福的时候,于这件事情本身在别人眼中是福还是祸没有关系,只跟自己本人的认识有关系。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吃臭豆腐,但是边上所有的人都不吃臭豆腐,当大家都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一个人往每个人的饭碗里都放了一块臭豆腐,就这同一件事对这些人来说有的会认为是福有的就认为是祸。正和奇、善和妖跟福和祸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取决人们的认识的。如果一个地方一直就没有其他地方认同的“正”的概念,他们一直都认为“歪”的才是正常的“斜”的才是合理的,这时候如果让他们看到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正常的“正”的东西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会认为这个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正”的东西是不正常的,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正常的东西都是歪的。同理如果一个地方的人从来都没有善的概念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他们就会认为不善是合理的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当看到善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是妖异的(不合常理即为妖)。这就是“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一旦迷信于某种观念,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说“人之谜,其日固久”。 在这里提出“人之谜,其日固久”,想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在说每一个地方都是不同的,对事物的认识每一地方都有自己的坚持,也会形成一套自己本地的观念,所以圣人管理四方时不能在观念上随着各地的不同而改变(不能改变自己的三观),是对的就是对的是善的就是善的,即使这样观念在本地行事很艰难不被当地人认同甚至被反感也不可以让自己放弃某些原则而变的圆滑,这就是“是故圣人方而不割”;即使这样的观念有一些棱角会刺伤一些人也不可以把自己的棱角割掉而变的没有棱角。方是端方不圆滑的意思,割是指切割,切割的目的是把自己变得更圆滑。廉是棱角的意思。刿是切割的意思。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所以在地方上有时候会寸步难行很难开展工作。那么有什么办法使圣人虽然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却能顺利的推行工作呢?这就是“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肆是猖狂的意思。耀就是耀眼是刺目的意思。直而不肆就是为人正直有话直说却不猖狂,光而不耀就是处处表现出闪光点却不让人感觉到刺目不舒服。不猖狂别人就不会反感所以不会有疏离感,有话就说有话直说时间长了是非对错总有一个明白的时候。有光芒可以使人更容易信服,不刺目才会让人愿意亲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