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粄与河粉之间,到底有着多少恩怨情仇

 369蓝田书院 2019-07-08

北方人爱吃面

南方人爱吃粉

丰顺人却独爱

“粄”

在丰顺人的心目中

粄是除了粥和米饭之外的

“第三主食”

不知道吃啥

来一碗粄汤就对了

离乡在外的人

一看到店面写着

“粄汤炒粄”

就倍感亲切

即使是写着“粿条”

也阻止不了走进店里的步伐

然后用久违的家乡话跟店家说

“物碗粄汤”(来一碗粿条)

一餐便有了着落

刚风尘仆仆踏上故乡土地

一碗粄汤总可以让人漂泊的心突然安定下来

洗涤了一身的疲惫

有关粄与河粉

或者说粿条与河粉的混淆

许多久居广深的丰顺人更有资格感慨

太多店家其实自己也分不清河粉和粿条

甚至自己吃久了感觉都差不多

这怪不得他们

其实连“食神”蔡澜也曾说道:

粿条

粤人称之为沙河粉

简称河粉

(《蔡澜谈食材之粿条》)

但事实是

他们并不是双胞胎

最多就是同胞兄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也永不嫌多

能享受到多一种好吃的

未尝不是件幸运的事

 

从年岁来看

潮汕著名的美食学家张新民曾经根据潮州府的

《秋八月观神之八》推断出

明代就已经出现粿条这种食物:

“箸头尖

箸尾摇

箸头尖尖挟针菜

箸尾摇摇挟粿条。

这首古老的“关神曲”

也可以看出最早的粿条是作为祭祀品使用的

到了今天

揭阳地区的人们

逢年过节都还是习惯将粿条作为

不可或缺的祭祀食品

这在汕头和潮州已是很少见到

广府的河粉呢

也不是一碟没有故事的河粉

清末时期

她出自于广州的沙河镇

沙河镇位于白云山东麓

山上有九龙泉

传说只有取了这个泉的水来制作沙河粉

才能爽滑可口

软糯晶莹

逐渐的

沙河粉成为老广州人的传统美食

并录入了吃货福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从这个时间点来看

河粉很有可能是

广府人从潮汕人学习到了这道米制品的方法

并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进行改良

这种美食的转化与创新对潮汕人来讲并不陌生

例如潮汕人学习了广州的肠粉

客家的牛肉丸等等

 

从外形来看

粄,或说粿条

乍看跟河粉长得一样

其实不然

一个是原料不同

丰顺人喜欢爽口和纯粹

所以粄内没有添加很多薯粉、淀粉

因此吃起来韧性不像河粉

厚度也远远厚于河粉

所以口感比较饱满

丰顺人称“盛牙”(有口感)

河粉则有韧性

丰顺人称“银”(韧)

二是原料不同导致的颜色不同

制作粿条用的是米浆

蒸熟后透明度要比添加生粉的河粉差

所以河粉看起来晶莹透明

粿条则是轻微的乳白色

说到底

粿条和河粉的根本不同

就在这米浆的比例上

可以说广州人更偏向于软糯绵滑的口感

而丰顺人更喜欢爽口清脆

例如一碗白粥

广州粥是绵而入味

水和米相互交融

丰顺粥则是泾渭分明

米是米水是水

有点类似于泡饭

港真

粄好吃还是河粉好吃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选择

美食这件事

无分好坏

只分你心里的偏好

可以不喜欢

却不能不尊重

不仅仅是食物

其他亦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