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和高更之间,竟然还有这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yi321yi 2019-07-08

01 序言

梵高与高更是西方绘画史上绕不开的两个名字,他两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传说至今。

前 言

艺术家身上总有永远无法磨平的锐刺,他们坚硬又柔软。

向外尖锐犀利,感知春花秋月,高山大海;

向内敏感如触角,将自己深深包裹。

梵高与高更,两位都是那么尖锐又都那么敏感。

梵高与高更,相遇在一个文明的巅峰。

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那是1887年的巴黎。

正如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所描绘的那样大师云集,精才绝艳。

02 高更和梵高


梵高(左三)与高更(右) 1887

话说,在1887年的一天,梵高刚刚与妓女西恩分开,随着一次恋情的失败,梵高所有的宗教狂热与爱的梦想都随之幻灭,孤独的来到巴黎投靠弟弟。此时的高更正值困窘无法照顾亲人,生活受阻,精神受到打击,时常自责绝望,以至于想过结束生命。

就这样,两个同样绝望的生命,在黄金时代的巴黎相遇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两个人在巴黎的相遇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建立了很深刻的友谊。梵高之后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高更去了布列塔尼,虽然两个人很快就分开了,但是此后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

梵高很喜欢高更把他当做前辈,发自内心的欣赏他的作品,还说他的画作“极其富有诗意”。而且在书信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一起完成伟大的艺术梦想。

遇见高更之后的梵高,就像是偶像剧里的傻白甜女主角,他单纯的迷恋着高更,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知己,作品终于有人欣赏了,他期待高更能够来到阿尔,然后两人共同办一个“南方画室”,幻想着在高更的领导下,画家们通力合作切磋技法,开创一个艺术的繁华盛世。

这时的高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在布列塔尼半岛上陷入困境。几乎一文不名的他收到了梵高寄来的正式邀请,附加50法郎的路费。

梵高一听说高更要来了,激动的不行不行的。他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长久煎熬的孤独感终于得到了缓和,因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别人指明方向了。不得不说,在等待高更的这段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梵高最幸福的时刻。他如同一个小媳妇一样一边积极创作,一边给高更置办居所。

两人还交换自画像。

更也给他回了一幅

梵高每天都处在高度的亢奋当中。他给弟弟提奥写信说:“我要把我的作品给高更看。”他像一个做完作业等着要糖吃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等着高更到来。

在等待高更到来的不到数月时间里,梵高灵感如泉涌出下笔如获天助,在极短的时间内留下了《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梵高的卧室》等杰作。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能拍卖好几亿的向日葵系列。他说他要把这南方阳光下的盛艳之花送给高更作为迎接他到来的礼物。(感觉心脏被piu的击中了~)

1888年10月24日,高更终于来到阿尔。

一下火车,咖啡店老板就立刻认出了他。因为梵高早就拿着高更的画像到处宣传了,以至于他人还没到,就已经成为了镇子上的名人。

高更走进梵高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看到墙上为他画的《向日葵》,高更也给梵高画了一幅《画向日葵的人》。

刚开始的日子两人散步,作画,描绘共同题材。高更从梵高那里知道,原来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的铭黄色彩,给人以燃烧激情,而梵高从高更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构图。画艺上二人互相渗透,互为借鉴,迸射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

高更 梵高 《阿尔的舞厅》

《阿尔的舞厅》就是这一时期二人合作的经典作品,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舞厅的节日之夜。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但是好景不长,这段友(基)谊(情)仅仅维持了62天就结束了。

高更在十二月写了一封信给画家贝纳,谈到自己与梵高的冲突:“整体来说,我跟梵高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特别是绘画上,梵高赞美杜米埃、杜比尼、辛燕和伟大的卢索,所有我不能忍受的家伙。而我喜爱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他都厌恶。我跟他说:老友,你对!只是为了获得暂时平静。他喜欢我的画,但是我一开始画画,他就东批评西批评。他是浪漫的,我却可能更要素朴(Primitive)。”

事实上,梵高倔强的性格远比高更想象的复杂。梵高外表粗糙不善辞令,但文化修养特别高,又是心理不适症患者,跟高更争论拉斐尔、英格尔或德加的作品时,时常火冒三丈,异常粗暴。为了息事宁人,高更经常委曲求全结束论战,说一句:“是是是,你说的对”。

梵高对于绘画更加纯粹,高更更多偏向未来的生计。

因为受不了梵高的疯癫,高更好几次提出想走,这让梵高很难接受,好不容易有个人一起画画,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于是他拼命想把高更留下来,恳求、哄骗、咒骂、威胁甚至哭泣,疯狂的想要留住高更。疯狂到什么地步?据高更事后回忆:他常常半夜忽然惊醒,走来来凝视我,又无言地走回自己的床上睡倒,好像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终于,在共同相处了62天之后,1888年12月的寒冬,高更独自外出散步。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细碎急促的脚步声。他刚转身,就看到梵高在后面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一把剃刀,冲着自己人扔了过来。

高更很害怕,当天晚上不敢回家住在旅馆。第二天回到画室时,已经晚了,梵高做了后来一件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割耳朵。高更发现梵高满身是血的裹在被子里,才知道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洗净放在信封里,送给了妓女拉谢尔,请她“好好保存”。之后蜷缩在屋里,不省人事。

看到这样情况,高更忍不了,他给梵高的弟弟提奥留下一句话,大致内容就是“你哥疯了,我走了。”然后就坐最快的一班车走了。高更离开了梵高,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二人至死未再相见。

从那之后,人们都说:梵高疯了。弟弟提奥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疗养,在精神病院梵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伤痛画大地、麦田、阳光、草野、天上的云、风、鸟声或星空。

1890年7月27日,这种极端的情绪让他终于忍不下去了:梵高在奥维的麦田里举起了枪,自杀了。

高更没有参加梵高的葬礼,他默默远渡大洋去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在最原始的土著文化中找到自己宿命的终点。并完成他的巨作《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我曾以为高更是冷血无情的。但他却在自己50岁的那一年,请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去了向日葵籽,并把他们栽在自己家的花园里,之后画了一系列关于向日葵的绘画。

虽然他没有说,但这就是他对自己故去老友的敬意了吧。在南方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大约也只有这永不褪色的向日葵,才能留住曾经辜负的热情,和回忆。

欧了,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究竟高更这个人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能让梵高一生都深受他的影响?而他的作品是怎么样的呢?接着往下看。

03 高更和他的作品

1、放弃优渥的生活

23岁,高更结束长达6年的海军生涯,返回法国巴黎。之前在画廊认识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这份工作,即便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份炙手可热、“钱”途无限的职位。 不久,高更结婚,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置身于熙熙融融家庭氛围的高更,心中抹不去一丝缺憾,午夜梦回幼年那些海岸边椰子树摇曳、女人们身着奇装的画面。 

一种天命般的欲望驱使着高更,向着素未谋面的“故乡”,创作真正有着原始、野蛮艺术美的画作。因此,他放弃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绘画。

2、全职画家

38岁那年,高更曾到法国的布列塔尼省去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去过马丁尼克岛写生,1888年到阿尔同梵高短期合作。19世纪90年代高更被巴黎文学家推崇为象征派画家。


43岁那年高更卖掉部分作品以筹集路费,前往南太平洋岛屿塔希提,在一个小村庄里居住下来。高更像当地土著居民一样赤足裸身,布衣素食,还娶了一个土著妇女为妻。

由于生活贫困,两年后高更回到法国,带回60多幅作品,并依靠一小笔遗产在法国生活了两年。但高更早已厌倦都市生活,于1895年再次来到塔希提岛。这让高更贫病交加,煎熬度日,但是他仍然创作了不少作品。1901年高更迁往另一个小岛──多米尼加岛,最后病逝在那里。

3、画作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他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希望在原始民族,东方艺术和黑人艺术中寻找一种单纯率直的画风。

创造出具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

在许多人眼里会觉得高更就是一个疯子,一个有着体面工作与完美家庭的人,在38岁时头脑发热去画画,去做一个完全没有前途的与未来的事情。

也有很多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抛弃家庭没有责任感的人并且是一个出轨的渣男。

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世俗与精明的人,带着曾经他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精明的人。

小编只能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俗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是一个不怎样的人。

但站在他追逐梦想的立场来说,画画对于他来说才是他心中的月亮,是永不放弃的梦想,为了他可以抛却一切。

要不说艺术家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呢。小编佩服他追逐梦想的脚步,也正是有了他追逐梦想才有了后来在艺术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高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