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後天之本 脾被中醫稱為“後天之本”,就是說它是人出生以後的根本,是最重要的東西。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脾是生產氣和血的根本。這個氣是第二氣。出生以前的根本是腎,是“先天之本”,因為腎裡面藏著精。在五行裡面,脾屬土,土的性質是“稼穡”,“稼穡”就是種植和收割的意思。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影響人的胖瘦 脾的第一個功能是氣血生化之源。“生”和“化”是不一樣的。豬肉磨碎變成乳糜是“消”的過程,是胃的功能;乳糜變成蛋白質、氨基酸,這個過程就是“化”。化是在酶的作用下進行的,是三焦(胰腺)和膽的功能。然後,這些氨基酸重新組合,化生新的人肉(氣、血),這就是脾的功能了。脾還有一個功能是存起來,藏起來。儲存起來的意思就是長肌肉、長脂肪,胖、壯都是脾儲存的緣故。胖的人就是脾的功能太好了,瘦的人、一吃飯就拉肚子的人就是脾的功能太弱了,藏不住。根據中醫哲學的觀點,藏得太多了也不是好事,所以有些人胖了就得病。脾太強了,哪個臟腑會受到影響呢?腎。胖的人性功能都不太好,糖尿病人性功能也都不好。糖尿病人吃得多,尿得多,腎功能很差。人的血壓低、紅細胞低等都要先檢查脾。 脾負責升提氣血,胃下垂、血壓低等與脾有關 脾的第二個功能是升提氣血。在人體中,肝氣、心氣是向上的,肺氣、腎氣是向下的,它們之間基本上是相互平衡的。人活著,就是靠脾把氣升上去。向上的氣比向下的氣多,人就是活著的,所以脾的升提氣血功能很重要。脾生產出氣血以後,會把它們送到腦子裡。脾對應的時間是上午9點到11點。 血壓低、站起來就頭暈、一到晚上視力就模糊等都跟脾的功能有關。一旦氣不夠用,人的胃就會往下,還有腎、子宮、肛門等也會往下去。這些都是氣不夠用的表現。有這些症狀的人都要去治療脾。比如,一個人拉肚子,如果拉的像水一樣的東西,往往就是因為脾有問題,氣不夠用。如果拉的是臭的、有形狀的東西,那就不是脾的問題,說明是“消”不好,是胃、膽、胰的問題,因為它們沒有把大塊的東西變小。脾的問題是已經消化得很好的東西沒有存住。所以,一個人拉肚子,一定要問拉的是什麼樣的東西,再來判斷是腑的問題還是脾的問題。現代醫學把血的生成歸結為骨髓出了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得白血病了,西醫就會做骨髓移植手術。而中醫的觀點不一樣,中醫把病因歸結為脾胃出了問題。 脾統血,女性經漏與脾有關 脾的第三個功能是統血。脾具有止血的功能,但是脾的這種止血功能針對的是慢性出血,而不是急性出血。五臟裡的心和肝具有推動血液循環的作用,而腎和肺具有主要止血的作用。脾也有慢慢把血收住的作用,但它的止血作用與把氣提起來的作用有點類似,就是把血托住。 慢慢地出血叫“漏”。很多女孩子來月經時,三個星期都不乾淨,一點一點地漏,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氣不太夠用,托不住而造成的。碰到“漏”的情況就應該補脾。脾應該把氣和血都藏住,假如它藏不住了,就漏了。一個人的血出現問題就找五臟,第一個想到心,第二個想到肝,第三個想到脾。相對來講,五臟比六腑更重要。 後天之氣與人的兩個臟有關,一個是肺,一個是脾。脾把人吃進的食物消化,肺把空氣吸進體內。人活著當然需要精和元氣,但是只有精和元氣,沒有營養,人也活不了。所以,要想身體好,一定要把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調整好。如果一個人不吃飯或是吃了飯不消化,身體就不會好。 脾主意,活得太刻意會傷神 脾主意,“意”是出生以後心的功能,包括思、想、慮、憂,他們都是在脾氣支援下的心的活動。與之相應的,出生以前的功能叫“神”,“神”是在元氣支持下的心的活動。“思”是考慮自己,“想”是考慮別人,“思”和“想”都是“意”的一種表現。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吃飽了不想家”,就是說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人會想家,因為他們吃的飯讓他們不舒服。這說明吃一頓好的飯,脾氣足了,人就不想家了。 大家都聽過“女人是老虎”的故事。小和尚指著女人問老和尚那是什麼,老和尚說:“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小和尚喜歡女孩,是他的“神”,老和尚告訴他的成了他的“意”。“神”是不可以改變的,“意”是可以改變的。老和尚教小和尚“女人是老虎”,也許另一個老和尚會告訴他:“別在廟裡待著了,下山去找個女人結婚吧。”所以我們後天接受的教育,包括父母的教育、學校的教育還有社會的教育,都是“意”。 人活著不能光靠“神”,否則就成動物了,一定要“神”和“意”互相配合。比如手碰到剛燒開的水,一下子縮回來,這是“神”的作用,因為這是不用經過考慮就形成的動作。如果要經過考慮,想到水會把手燙壞,會很疼,想好之後再把手拿回來,那就晚了。但是當你的手拿回來以後,你會想:燒開的水很燙,以後要離它遠一點,這又是“意”的作用了。所以要把“神”和“意”互相結合起來生活。比如動物看到火會害怕,然後就跑掉了,可是人卻可以由開始的害怕火,到學會利用火,到學會鑽木取火,這就是人的“意”所起到的作用。所以,人活著,不能忘掉“神”,也不能忘掉“意”,兩者結合起來最好。 三文魚生活在海裡,但是它會逆流而上,洄游到淡水中去產卵。這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往往到達產卵地時已是遍體鱗傷,雌魚產完卵,雄魚射完精,然後死掉。還有螳螂,交配後第一件事就是母螳螂把公螳螂吃掉。這都是先天的本能,是“神”的作用。這些動物沒有“意”,只有人才有“意”。人如果完全靠自己的“神”支配,不停地性交,然後繁衍後代,頂多活20歲就死掉了。可是人有“意”,知道節省自己的精就可以多活幾年。所以,人的可貴之處,第一是有“神”,第二是有“意”。 我們說一個孩子聰明,是在說他的“神”還是“意”?是在說“神”。中國人把聰明叫“智”,這是天生的。想生一個聰明的孩子,要在孩子出生前努力,因為生出來以後就很難改變了。佛家有個故事叫“磨磚成鏡”,是說要把一塊磚頭磨成一面鏡子那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用的鏡子都是銅做的。如果是塊銅,你可以把它磨成鏡子;如果是塊磚,累死你也不能把它磨成鏡子。所以說人的“智”是天生的,如果再加上“意”,這個人的學習就會很好。 “慧”是什麼呢?它和“智”有什麼區別?中國人把“智”叫“小聰明”,“慧”叫“大聰明”。知道“1+1=2”是智,知道“1+1不一定等於2”是慧。小聰明是“2元錢比1元錢多,10元錢比2元錢多”;大聰明是“有時候錢多了不一定是好事,錢少但能維持生活也可以”,“有時候官做大了、權力太高了,不一定是好事”…… “智”與“慧”是不一樣的,急中生智,靜極生慧。前者是急赤白臉、心急火燎然後想出個招,但往往都是損招、歪招。高級將領每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天人合一、把握真相的“慧”。我們現在的學問,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學的都是“智”這門學問,可是我們中國古人最擅長的其實是“慧”。學問是為修身的,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磨磚成不了鏡,很多人沒有慧根,便開不了慧。 “智”有個特點,它只能研究有形有象的東西,也就是現在的科學。科學講究證據,現在總有人要求中醫拿出實證來,若沒有實證,就不承認它。其實沒有實證不證明它不存在,它可能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中醫研究陰陽五行,都是在研究關係,要想把握它,不能僅靠肉眼、感官,得動“心”才行。所以,科學家好比一幫能下棋的人,下得也比較好,但是離不開棋盤和棋子,而中醫是離開棋盤、棋子能下盲棋的人,但是也得下好才行。現在很多中醫說自己牛,但一落實到看病上,就不會看了,可見是假的。中國這麼多年來有幾個怪現象:說相聲的不逗樂了,練武的不會打架了,中醫不會看病了。為什麼?其實就跟當年八旗子弟、八旗軍一樣,入關的時候驍勇善戰,自打吃了鐵杆莊稼被供養起來以後就完蛋了,最後變成提籠架鳥的人了。“慧”是懂得自然界的大道,而“智”是懂得自然界的小道,或者說“智”又叫“術”,是一種可掌握、可操作的東西。 我們有這樣一個詞:捨得。“捨”是給出去,“得”是拿回來。如果是小聰明的人,不會捨,也不會得到。大智慧的人付出、給予,好像付出了很多東西,結果他得到的更多。為什麼他會去捨呢?因為他知道自然界變化的規律。我的辦公室有一棵橘子樹,因為長在屋裡,葉子一直是綠綠的,沒有掉。我的一個朋友看到以後說:“這樣不行,如果你不把它的葉子揪掉的話,明年這棵橘子樹就長不好。”我很不忍心親手把綠葉摘掉,不捨得。最後我的老師來了,說:“這樣不行。”就動手把葉子全部摘掉了。過了一個星期,新的小綠葉又長出來了。現在橘子樹上全都是新長出來的綠葉子,看上去就令人高興。為什麼我的老師會這樣去做呢?因為他知道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在我妹妹的診所裡也有兩盆小橘子樹,她沒有揪葉子,現在都死了。 現在的人都在提高自己的智力,加強自己後天的學習,可是你看那些久居深山的和尚、道士,他們在發展自己的“慧”,他們覺得這一輩子做的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發展他們的“慧”。“慧”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釋迦牟尼在樹下坐了很多年,最後悟了。“悟”就是通神。天神、人神相通,我們叫天人合一。 “意”這套系統如果太強烈或者是走的路太歪的話,會傷到我們的心神,傷到我們的“慧”。現代很多人活得太刻意,刻意的結果就是老想用後天的東西去把握或戰勝先天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東西就是客觀規律,我們管它叫“道”,“道”的背後就是“神”。 人活一輩子,得把“意”和“神”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很多人活一輩子,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拽著自己的頭髮想把自己拎起來。但是道家講的無為,又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是對那些活得太虛偽、太假的人說的。事實上,現在很多社會上的病,包括一些政治問題或經濟問題,其實都是因為處理不好“意”和“神”之間的關係。這時候如果能放棄一些刻意的東西,慢慢恢復到一種悟或者是靜的狀態,不但能調心,而且能調整身體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