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贺普仁谈经络与腧穴(腧穴篇)

 dupound 2019-07-0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为“脉气所发”、“神气游行出入”之处
“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历代文献中又称“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腧穴”以及“穴位”等。
腧穴的发展经历了无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以及定位定名归经阶段。经穴的发展是随着医疗经验的累积而逐渐由少到多,不断整合而成的,腧穴的归经是人们对穴位性能深化认识的结果,腧穴是形成经络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黄帝内经》时期经穴很少,往往只举经名而不及穴名,载有穴名者仅有160穴左右,到《针灸甲乙经》增至349个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了354穴,《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为359穴,《医宗金鉴》360穴,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将总数扩展到361穴,目前针灸应用的人体腧穴361个,即是以此为据。
经穴是经脉线上的反应点,与经脉一样伏于分肉之间,经络与腧穴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经络以穴位为据点,穴位以经络为通路,经络的功能主要是由腧穴来体现的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贺老认为腧穴应分三大类:一为人体腧穴,它又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二为气功腧穴,如丹田之类;三为武术上的腧穴,如点某些穴后人体就不动了。
腧穴中有特殊称号及有特殊作用的重要腧穴称为特定穴。特定穴是将十四经中占有特殊地位、特殊性质,又有独特治疗作用的腧穴,赋予有代表性的称号,究其实质,是腧穴的不同分类。
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穴位的本质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则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也,非皮肉筋骨也。”明确指出穴位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部位,并不是指皮肤、肌肉等可视见、触摸到的有形物。
现一般认为,“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穴位应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神经递质出入的部位,既言游行出入,自身是能感觉体验到的,这可能即是神经递质的释放降解过程或神经兴奋产生的电脉冲。
鉴此,现教材将腧穴命名为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似有妨于对穴位本质的认识。
穴位的位置
(1)穴位据于经线上:经典所载脉气所发三百六十余穴,均是分布于经脉循行线上,数目与位置者是一定的,与生俱来即如此。
(2)穴位有一定的深度:《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说明针刺浅深必须根据穴位的深浅来确定,否则有害无益,不同的穴位其浅深度是有区别的。
(3)穴位处在分肉间:针刺取穴是遵循循经取穴的原则,由于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所以《素问·调经论》主张“守经隧”、“取分肉间”的取穴方法,穴位是处于分肉之间的经脉上,其深浅即由分肉间隙来决定,穴位并不是皮肤表面的一个点。
穴位是反应点、治疗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灵枢·背腧》:“五脏之腧,出于背者……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以上说明穴位是脏腑功能状态的反应点,当然亦是刺灸治疗部位。经脉连属于脏腑,穴位是经脉的据点,穴位与脏腑功能是息息相通的,外在的穴位可影响调节内在的脏腑。还有在经穴——脏腑相关方面,《黄帝内经》尤其强调原穴的重要性,由此必须重视对原穴的探究。
穴位的定位
我看贺老取申脉、照海等穴就与教材有异,并说悬钟应在腓骨前缘等。对穴位的定位请教贺老,他说: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复杂,穴位可以说遍布全身,其定位不能照本宣科地套用,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因素。
贺老认为穴位的确定性是指:①按骨度分寸取穴;②穴位处在分肉之间、骨缝之间、溪谷之间;③穴位处在凹陷处;④穴位常在脉动处;⑤穴位有一定的深度。
而穴位的不确定因素包括:①男女差异;②人体体质差异,如高矮肥瘦;③体位的变化;④与练功、气功有关。
穴名和功效
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义,《千金翼方》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它是历代医家以其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而定的。
这里试就依据穴位功效命名的腧穴做一小结。大致有如下穴位其功效与命名直接相关:
手太阴肺经:云门、侠白、孔最、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
足阳明胃经:下关、头维、不容、承满、水道、归来、气冲、条口、冲阳;
足太阴脾经:漏谷、血海、腹结、大横、腹哀、周荣;
手少阴心经:灵道、通里、神门、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支正、秉风、曲垣、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眉冲、承光、通天、天柱、风门、承扶、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飞扬;
足少阴肾经:然谷、太溪、交信;
手厥阴心包经:间使、内关、劳宫;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外关、四渎、消泺;
足少阳胆经:听会、本神、目窗、正营、风池、风市、中渎、光明;
足厥阴肝经:太冲、期门;
督脉:长强、命门、筋缩、灵台、神道、哑门、风府、上星、神庭;
任脉:关元、气海、神阙、水分、建里。
释义探讨举例如:关元——关住元气;交信——交换信息,可调经;养老——养生延老,可治老年性骨关节病、眼花;光明——带来光明;外关、内关——主外感、内伤;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有待更全面深入的探讨。
腧穴主治的普遍性
腧穴主治的普遍性包括:
①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部取穴;
②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指的是以穴位的归经确定其主治的病证。
腧穴主治的特殊性
腧穴主治的特殊性包括:
①特定腧穴特定主治,主要指特定穴的独特主治内容;
②同一腧穴双向主治,即双向调节作用,如天枢又止泻又通便,足三里又解痉止痛又增强蠕动等;
③主治相同、疗效有别,这主要指很多穴位都有相同的作用,但其中必有疗效显著者,了解和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正确配穴。
腧穴的相对特异性
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包括:①性能的相对特异性;②补泻后效应的相对特异性——双向调节作用;③配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④针灸处方治疗病症的相对特异性。
本文摘自《贺普仁针灸传心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