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前格律诗词如何进行改新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常有理 2019-07-08
近体诗所以又称为格律诗,是有着自己规矩的。破坏了规矩,就不是格律诗了。不能因为它的规矩而难写,就随意改变基本规矩。唐宋以来流传的大量的优秀诗词证明,格律诗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至今为止,中国人最喜爱诗歌形式之一,拥有大量的读写者。但是与古时候相比,毕竟我们语音词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某些地方,再机械按照古时候格律诗全部要求,一成不变去做,确实不太适宜,有时影响诗意的发挥,也不利于格律诗继承,创新,鉴赏和提高。根据本人的体会,认为格律诗基本规矩不应改变。但具体有三个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一,韵。是用平水韵还是用中华新(通)韵,当前争议较大,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想,如果坚持平水韵的话,是否应对平水韵中个别确实与现代音义不同的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音与义。也就是说,去掉平水韵中的入声韵部,把各字按现代发音归入到平水韵其他韵部之中,就解决了古时押韵,现代不押韵问题。这样可以称为平水新韵。当然,也可使用中华新(通)韵。我想,随着当代格律诗创作实践,使用便利,贴近实际,符合口味,表现精细,古新结合的新韵,终究会成为比较权威统一的律韵。二,格。古往今来真正符合标准格式诗很少,大多数是通过救拗来实现律音的阴阳顿挫。我想,在句式上要坚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原则,在不出现孤平,三平脚,三仄脚等大错误情况下即可为格律诗。救拗变格是精细化的表现,有的可救,也可不救,并不违背格律诗的原则。三,意。今后格律诗在满足基本规矩情况下,无论是创作,鉴赏,评选等,都要突出诗的意境。只要意境美,整体诗中有一句是动人心弦的绝唱,即使出了点律,都应该视为高水平的格律诗。從观今人格律诗,模仿古人的多,无病呻吟的多,纯求格律形式的多,而锻音炼字求意的少,满足一知半解,因此,像毛主席那样千古名篇更少之又少。除了客观原因外,主要还是与缺乏追求格律美的意境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