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问之第四十四问 运动能防治高血压吗?

 金坛区 2019-07-08

李先生38岁,是一位颇具规模的私营公司老板,因患高血压半年来医院就诊。自述在家自测血压150/95mmHg左右,没有明显的头晕头痛,当时诊室血压160/110mmHg。追问其生活习惯,才知其以前公司虽然忙碌,但仍重视运动,闲暇时经常到健身房健身。近半年因生意不太景气,用于工作的时间多了,应酬多了,运动少了,近半年很少到健身房运动,其它运动也基本清零。李先生问:运动到底对降血压有没有帮助?能把高血压降下来吗?

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脑力劳动逐渐增加、体力劳动逐渐减少,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整天忙于工作,缺乏运动锻炼,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的文献资料显示,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的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动可以达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增加收缩期动脉顺应性等治疗效果。合适的运动对于临界高血压、Ⅰ期、Ⅱ期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于Ⅲ期高血压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哪些运动才是合适的运动方式呢?

1.运动的原则

    以放松性运动为主,结合自己的时间、体能、年龄,环境条件选择,不要求千篇一律。应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疲劳性运动和极限运动。

2.运动类型的选择:

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登山、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户外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锻炼身体的耐受力,增加肌肉弹性,改善血管柔顺性,防治高血管引起的血管硬化;喜欢文艺的可选择跳舞、唱歌、书法、绘画等活动,可调节情志,陶冶心情,改善脑血管功能和全身各部位的协调性,防治或延缓衰老及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中青年患者可选择游泳、健身、球类运动,促进血液流通。

3.运动强度的选择:

心率是确定运动强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运动时,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来决定心率控制的范围。传统的计算运动量的方法是:170—年龄。本人认为,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后心率诮适当降低,例如年龄小于40岁时,运动后最大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以内;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心率应控制在110次/分;年龄在60以上时,心率应控制在100次/分以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运动过程中的主观感觉对其运动强度的判断更加重要,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应以患者本人主观不感觉到劳累、微微出汗、微喘、全身轻松舒坦为度,运动强度应当由弱到强逐步增加,不可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4.运动时间的选择:

有关报道指出,一般一次运动以1 个小时比较合适。由510分钟的准备阶段、2030分钟的主体训练阶段和1015分钟的放松阶段组成。准备阶段主要为关节活动,目的是使肌肉、韧带、心肺功能和血压逐步适应训练阶段的运动治疗。放松阶段主要是防止运动治疗结束后由于血液聚集于肢体,回心血量减少而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症状。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维持高血压患者人群运动的长效性。

5.运动频率的选择

运动频率常与运动时间结合考虑。有研究显示,一次运动所产生的良好降压效应持续时间为23天,降压效果出现在坚持运动的12周后,46周达到稳定状态,因而对于高血压患者应保证每周至少5-6次的运动锻炼,才能达到持久的降压效果。每天有效运动有1次已经足够。

温馨提示对于病情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应当禁止运动疗法。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避免加重病情。运动训练降压效果,存在可逆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停止运动后,运动效果可在3天左右全部消除。因此,应坚持长期运动,以便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如果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疗法,血压尚不能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还是要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共同干预的方式来改善患者高血压的状态。(赵志玥文,王清海修,苏慧编辑)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三楼专家诊室(第八诊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