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丨徐慕云《京剧字韵》第三集:京剧中的“湖广音”和“中州韵”,都不上“韵”,你唱什么?

 莲花r724zizss4 2019-07-09

连载】徐慕云《京剧字韵》第三集:京剧中的“湖广音”和“中州韵”,都不上“”,你唱什么?

文/徐慕云

【引言 · 声明】

   日刊载文章开始之前,笔者略述两句,表达对京剧艺术传播之信心和意图。近日,“京剧评论员”公众号刊登了徐慕云先生《京剧字韵》的系列文章,虽得到众多朋友和一些京剧演员的认可,但也得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有部分读者向我反馈他们的意见,他们均反映:“贵刊登载的《京剧字韵》太过专业,比较单调乏味,没人愿意看,这样的文章岂能有关注度?应该刊载热点新闻和具有争议的文章,借此机会,增加宣传力度。” 首先,笔者非常感谢这些热心读者的意见建议和对“京剧评论员”公众号的支持,但笔者也想借此机会,表明心志:“京剧评论员”公众号的建立初心是“传播京剧艺术”,用“真正的京剧文化”去提升京剧爱好者的欣赏水平,虽笔者能力低劣,但通过刊载大家之文章,必会对读者多有脾益,我们承诺,“京剧评论员”绝不做“炒作化”之内容,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的。

    近期,诸如“评选新四大名旦”之类的活动频发,更有甚至借助“炒作”辱骂一些京剧学者或京剧演员,进行恶劣的人身攻击,其目的可想而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网络人身攻击具有相关司法解释,证明其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笔者之拙见,认为目前尚不存在具备评选资格之平台,更不能在公众平台对任何个人进行“人身攻击”,因此,这类文章只为博得眼球的原型必将毕露在公众面前,如果继续视同“京剧艺术”为“狗仔队艺术”或“绯闻艺术”,那么京剧之发展岌岌可危,笔者痛心疾首!愿更多读者和京剧爱好者能多多关注像“杨宝森京剧艺术网”、“咚咚锵”、“梨园杂志”和“一尘阁夜语”等一批高质量的公众号,为“真正的京剧艺术传播”做出贡献,莫被居心叵测之人所迷惑。

——徐徵祥龍

2019年7月8日

(一)湖广音怎样进入京剧

      一般的地方戏曲,它所采用的字韵都系以它各自的方音为基础的,所以它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地域性的局限。比如,甲地方的人,对于乙地方的戏,就不可能完全懂得(除非完全懂得乙地方言)。既不懂得,听戏的兴趣也就自然地会降低了。

      京剧为什么能在全国的领域之内到处受人欢迎呢?我们认为,观众对于它所采用的字韵普遍地都能听懂,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究竟京剧用的是什么音韵呢?原来它是在《中原音韵》的基础上主要地采用了“中州韵”与“湖广音”,此外也吸收了“北京音”、“吴音”等等,这才形成了今天京剧所特有的一种字韵。这种字韵既易“行腔使调”,又能使人人都懂,而且感到很优美。

    现在我们就先谈谈“湖广音”是怎样进入京剧的。

    所谓“湖广”乃是明、清所置的“ 湖广省',即指两湖——湖南、湖北。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京戏”,顾名思义乃系北京的戏剧,它的唱念何以不用“京音”而要用外省的音韵呢?殊不知这内中还有一段历史过程, 在这里应当作个简短的介绍。

     京剧原来就不是北京的土产,乃是由“徽调”脱胎而成的。“四大徽班”(三庆、 四喜、和春、春台)入京之后,把“弋腔”、“昆腔”、“秦腔”、“梆子”、“南锣”、“花鼓”以及民间曲调综合了起来,并且又吸收了“昆腔”中的很多菁华才逐渐地壮大了自己。不久“昆曲”、“高腔”因为客观的原因,日趋衰落,代之而起的一个新兴剧种,就是今天的“京剧”。

      京剧在勃兴的时候,人才辈出,当时有几位名艺人如余三胜(余叔岩祖父)、谭鑫培(谭富英祖父)、王九龄等都系湖北人。他们自从加入京剧队伍演唱成名后,为了适合于自己所创造的唱腔旋律而又要求达到“字正腔圆”的理想起见,乃把他们的湖北口音(其实就只是武汉的口音)带进了京剧。他们既不称它是“湖北音”,也不称它为“武汉音”;乃有意识地夸大这种口音的地域性而仍沿用明、清建置的湖广省旧称,称它为“湖广音”。

      还有一点必须要特别说明:京剧中所用的“湖广音”,并不是完全指武汉的字音而言的,主要的乃是指武汉字音的四声“调值”,所以也有人称为“湖广调”。这里所谓的“调”,并不是指腔调之“调”,而是指四声的调值之“调”。京剧就是用这种“湖广调”组成了有特色的“韵白”。

(二)湖广音和北京音的声调比较

    究竟湖广音和北京音有什么样的差异呢?我们可以先画一个“线条图”(图1)来看看再说。

(图1-湖广音发音) 

(图2-北京音发音)

    把这个图与“北京音的四声线条图”(图2)对照一下,可以看出:

  1、湖广音的阴平调值与北京音的阴平调值完全相同。

  2、湖广音的阳平调值近似北京音的上声调值。

  3、湖广音的上声调值近似北京音的去声调值。

  4、湖广音的去声调值近似北京音的阳平调值(也可说它相同)。

    两个线条图所表示湖广音与北京音的差异情况,乃系我们用“二胡”反复试验得出来的结果。这当然没有象刘半农先生所用的“录音仪器”那样可靠,所以我们只能说是“近似”而已。如果单凭上面所说似乎还不能说明它“近似”的情况。现在再把北京音和湖广音的两种“线条图”放在一起用一一个“妈”字的四声字例列表作个对比。

湖广音与北京音的声调比较表

    看了这个声调比较表之后,对于湖广音的读法以及它与北京音的声调差异规律,应该完全明白了。爱好戏曲的人固然可以运用它来学唱京剧,而武汉人用它来练习标准音,学说普通话,那更是容易上口了。

    有些京剧老师在教授青年学员用“韵白”唱念时,往往采用北京音的调值,那是不对的。应该用“湖广音”的调值去教他们,然后在实际唱念中才可避免“倒字”的毛病。这点应请老师们加以注意。

(三)京剧用的是什么中州韵

      京剧界相传:“京剧的唱、念用的是中州韵。”有些人因为不知底细,竟搬出了元代卓从之著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篇》、或明代王文璧著的《中州音韵》和范善溱著的《中州全韵》来作对照。及至他们发现了京剧中系将“庚青”与“真文”、“侵寻”三前合并为一个“人臣”辙时,才又怀疑到京剧用的并不是“中州韵”,而对于原来的传说就又觉得有些自相矛盾了。殊不知京剧中所说的“中州韵”乃系别有所指。

      按京剧的字韵乃系在《中原音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在前节中已经谈过。而卓从之、王文璧、 范善溱等所著的韵书也都系因袭《中原音韵》而成的。所以他们这三位的韵书对于京剧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直接影响。京剧界所谓“京剧是用中州韵”的说法,并不是指这些韵书上的押韵之“韵”,而系指河南的“尖团字音”(关于尖团字音问题后期连载详述)而言的。

    中州就是指河南省地,古为豫州。因它地处“九州”之中,故有此称。

    大家都知道河南大部分地区的语音对于“尖团字音”分别得非常清楚,京剧在咬字方面,是很注重分别尖团的。于是就把“尖团字音”称为“中州韵”。换句话说:“中州韵”就是“尖团音”的一个代名词。因为这里所谓的“中州韵”与卓从之等所著的韵书名称相似,这就毋怪一些人竟把原指“尖团音”的“中州韵”误为韵书上的押韵之“韵”了。

      关于“中州韵”的问题,从前陈彦衡先生也作过较明确的解释:“梨园教授戏曲,以尖团字、中州韵为不二法门...”又说:“中州韵即昆由所谓中原韵也。”又说:“惟河南土语尖团分明,如中州“前乾”、“修休”之类无一混淆,故谓之中州韵,是仍指尖团而言耳。”(未完待续)

【文章注释】

      ①按:字分尖团, 本系属于声母(声母)问题,与韵母无关。京剧界用“中州韵”来称尖团字音,实在欠妥。

      ②见《谭鑫培唱腔集》 第一辑附录“说谭”中的总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