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堂原生态的课

 江山携手 2019-07-09

 ——听陈国珍老师执教《语文园地一》

【博主/仇立运  原创】

    这学期,教学常规管理实施了尝试性的探索,其中之一,就是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发布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且发布时间一定早于执教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又有利于教学常规的检查。为了检查这一方法实施的效果,第二周开始这项工作的检查督导。

因我参与这次课堂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有幸听了陈国珍老师的一堂课。周二,第二节课,我轻悄悄地从后门走进了二年级一班的教室,无声无息地坐在了后排学生的后面。已站立在讲台上的陈老师,见到我后,先是有些愕然。我只是点点头笑了笑。而后,陈老师便镇定了下来,开始了她的《语文园地一》教学流程。

说实在的,因检查规定,听这节课并没有预先通知陈老师。虽说陈老师已是一位善于驾驭课堂的骨干教师,然,其愕然也是可理解的,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吗!但是,这堂课,既有板有眼,又驾轻就熟。虽课堂中也有小瑕疵,但这确实是一堂原生态的课。

一、随机导课,激发情趣

因课前刚下过雪,我认为这场雪要比中雪大些。雪,可以说是学生的心中的尤物。课间,校园怎能不成为每个学生的怡然情趣的天地?故,陈老师随机以学生课前“玩雪之趣”导入新课。说玩雪,说打雪仗、说堆雪人……可谓情趣盎然,兴奋之极。你想,趁其兴,再引领学生去“走迷宫”,那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不被激发出来吗?因为“情动而辞发”。

二、设计新颖,激发兴趣

陈老师设计教学时,将“我的发现” 这一创新能力的训练,设计为“走迷宫”。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排列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有一定联系的事物,主要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如,剪刀和燕子的尾巴,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当然,也可以按照“我发现剪刀像燕子的尾巴”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总之,两种相似的事物之间哪一种事物像哪一种事物,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有点“走迷宫” 的感觉,但谁都想走出这迷宫,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的欲望。

将“认认读读”这一识字方法的训练,设计为“过天桥”。其实训练的是“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如:“才——材(木材)”“西——牺(牺牲)”等等,其中,生字“材”是熟字“才”加“木字旁”,生字“牺”是熟字“西”加“牛字旁”,等等。所谓“过天桥”,就是生字与熟字之间的“——”好比天桥,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了生字,就等于走过了天桥。你想,哪个学生不想顺利走过“天桥”而成为第一呢?学生的兴趣能激发不出来吗?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方法灵活,激发童趣

在课堂是,陈老师能依据课堂的发展,学生的情态,调整自己的引领和组织方法,让天真无邪的学生自我张扬。如此这样,学生的童趣也就真正童心无灭。如,在“过天桥”的训练中,“牺牲”之词不但要求学生认识,而且其意也应让学生有简单的知晓。可这就是一个难点。而陈老师早有预案,先让学生根据自我理解说说“牺牲”的意思,学生虽有不少举手者,但,老师点名让班级里算得上比较好的学生——刘欣同学站起来回答。她的理解是“因为牛很大,牛用角一顶人就会死”。哈哈,你能不笑吗?看来,她知道这个词有“死”的意思,至于为什么死,她就不得而知了,就只有用童趣的心来推理了。静下来想想,这可是稚气天真的童趣,这就是真实的学生,也是“原生态”课堂的佐证。

接下来,陈老师并没有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拿出字典与同桌合作解决。这样,既让学生自主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又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

最后整合时,陈老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并记住“材、渡、冒、烈、达、按、笨”等生字,则把他们编入一首儿歌里,让学生通过“练嘴皮”诵背而巩固生字。其儿歌是:“笨笨熊,摇渡船,运粮食,运木材,烈日当头不用帽,按时达到心欢笑。”

     以上是我听课随想,只为扬其长,故瑕疵之处不再记之。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原生态的课,可谓是成功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