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伤寒论,再问人间病!为什么伤寒论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

 沙狼845 2019-07-09

《伤寒论》是后人将医圣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距今约一千六百余年。《伤寒论》以外感热病为主,《金匮要略》则以内伤杂病为主。经常直接叫《伤寒论》。就如《黄帝内经》叫《内经》一样。

《伤寒论》的地位与《黄帝内经》一样,中医四大名著之一;《伤寒论》是中医第一本辨证论治,是辨证论治的楷模;《伤寒论》在东汉末年,将毕生研究谐写此书,一生中博采众方,也是中医第一本方剂,可谓众方之祖,此书的方剂,皆为经方。

《伤寒论》辨证论治中,不得不提《六经辨证》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厥阳经,少阴经”。《六经辨证》体系: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也是后世许多辨证方法都效仿此书)。根据人体抗病力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征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为诊断治疗的依据,并在辨证配上方剂。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药科学的杰出代表

《伤寒论》集汉代以前医药科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继《素问·热论》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六经病辨证理论,以阐述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外感病,无论是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每种病都有它各自的特殊性,谓之个性;而各病之间又都有共同的东西,把各种外感病共同的因素和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它的共性。人类最初认识疾病总是由每种病证的个性开始,而六经病理论对外感病的认识,已经是由个性上升到共性来认识,所以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外感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伤寒论》对外感病证候的记载比较详细,是我国医药科学较完整的和最早的证候分类的科学记录。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证候分类,从成无已的《伤寒明理论》到当代名医任应秋的《伤寒论证治类诠》各有千秋,都作出了一定贡献。

《伤寒论》在治疗学和药剂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它主要表现在:

(1)它是首先提出导法的古典医籍。导法改变了给药途径,这在我国医学治疗学上是一项创举。它不但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某些病人和某些疾病,而且通过栓剂或灌肠给药,使药物在大肠吸收较口服为快,且不经过肝脏,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导法和口服法相互采长补短,更丰富了祖国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伤寒论》重视药物的炮制,它首先是把药物粉碎,便于煎煮和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对有毒药物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炮制使用,如附子有毒,在一般情况下,张仲景用炮附子于温经散寒。因附子经过炮制,毒性降低,但当急救回阳时,则用生附子。又如半夏仅“洗去涎”保存了它的有效成分。杏仁有宣肺镇咳作用,用时只去皮尖,但当在泻剂里用杏仁时,则“去皮尖,熬别作脂”,只取其油脂的滑润作用。这充分显示出仲景给药知识之丰富和技术之精湛。

(3)药物煎煮不是千篇一律。有的主药先煮,如葛根芩连汤先煮葛根,以使主药能够充分地溶解出来。又如麻黄去沫是有科学道理的,因麻黄含有植物蛋白,能引起心烦、呕吐反应,煎煮时溶解出的蛋白质呈凝析沫状浮于水面。又如药物煎煮后去滓,再煎,即浓缩之法,小柴胡汤、泻心汤类采取的这种煮法,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浓度。

(4)用酒和醋煎药,说明汉代已经用乙醇和酸作溶媒来提取不溶于水的药物有效成分,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苦酒汤等就是这样煎煮的。问题不在于现代是否还袭用其具体方法,而在于如何正确评价它在当时对科学的贡献及其对后世医药学发展的影响。

千余年的实践证明《伤寒论》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自从《伤寒论》问世以后,注释者和研究者风其云涌,从成无已的一家之注,到近代吴考槃的百家注,有四百二十多中外医学家注疏它。近几十年,有关《伤寒论》研究报道文献约一千五六百篇,对古典医错注释研究者之多,远非一般古医籍所能比拟。为什么它能引起古今中外医药学象如此重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伤寒论》经过一千七百来年的大量临床考验,完全证实了它是祖国医药学的珍宝。谁也无法统计它究竟挽救了多少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但有一点可以完全肯定,它对中华民族的卫生保健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伤寒论》的实用价值表现在它的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辨证论治。《伤寒论》辨证的指导思想是张仲景运用哲学上所说的因果关系。中医在辨证中常说“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这两句话含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原因和结果的“因果性”,因果性是现象的普遍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形式之一。一切科学在研究现象时,都力求揭示出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原因,所谓知识首先就是关于原因的认识。

证候是病在内反映于外的反应状态,是现象,然而它是辨证的依据。张仲景在“辨证求因”过程中:

(1)重视和分析各种证候的轻重、性质;

(2)注意证候与病程的关系;

(3)注意证候与治疗经过的关系;

(4)注意证候之主次,既抓住主要证候,又全面考虑

张仲景运用因果性于辨证,态度是科学的,方法是正确的,经长期实践考验是精华,所以他的辨证论治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典范。

论治正确与否源于辨证,法从理出,方从法立。《伤寒论》有多少治法?具体来说,112方就是112个治法,而这些治法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所以又可以进一步归纳。《医学心悟》概括的“八法”,已不能适应祖国医药学发展的需要。《伤寒论》的治法可以归纳出21法,即调和营卫、解表发汗、辛凉解表、和解、攻下、导法、利水、温法、急救回阳、清热、滋阴、固涩、吐法、消痞、涤痰解毒、表里双解、活血化淤、寒热并举、攻补兼施和双补法。

六经病各有主法,如太阳中风之调和营卫,太阳表实之发汗解表,太阳温病之辛凉解表;少阳之和解;阳明之清热、攻下;太阴之温中健脾;少阴之温阳急救,育阴清热;厥阴之寒热并举等。六经病除各经其主法之外,还有其变法,如调和营卫缓急止痛法、外散风寒内蠲水饮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法等等,适用于兼证、并病、合病和变证。如果说,主法体现出《伤寒论》论治的原则性,那么它的变法则体现出它在论治方面的灵活性。

《伤寒论》的治法有它的纵的连续性,它根据疾病的发展而设。

《伤寒论》的治法及其主要方药,常作为近代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对象。其常用的25个主要方剂治疗现代医学有明确诊断的传染病就15种,感染性疾病29种,共44种外感病;治疗内、外,妇、儿杂证病种41种,皮肤病10种,五官科6种,共57种。合起来外感治疗内伤病101种。这只是有现代医学确切诊断者。因为《伤寒论》依法处方效果显著,所以引起中外医学家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伤寒沦》的高度实用价值不但被历代医药学家所肯定,也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当然,不能认为波现代医学证实了的才能承认其科学性;衡量《伤寒论》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不能以现代医学为标准;但如果已被现代医药学证实和发展了的中医药,则更能证明它的科学水平。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