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是怎样教育儿子的

 liuhuirong 2019-07-10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古代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论语》中一段涉及到孔子教育儿子的记载。

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陈亢,孔子的弟子,字子禽,是“七十二贤”之一。
伯鱼,即孔鲤,是孔子的儿子。
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就是,陈亢问孔鲤:“你是否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其他弟子们学不到的教诲?”孔鲤回答到:“并没有学到和其他人不同的教诲。有一天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父亲问我:‘学习《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学。’父亲说:‘不学习《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于是,我回去就学习了《诗经》。还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父亲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学。’父亲说:‘不学习《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知道了三个道理,知道了关于《诗经》的道理,知道了关于《礼》的道理,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给后世留下一个典故——庭训,在古代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就叫庭训。看了这段“庭训”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学诗”就“无以言”?“不学礼”就“无以立”?春秋、战国正是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一个连年战争、政治局面混乱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人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先学《诗》,然后“言”;先学《礼》,然后“立”。
这是古人的学习态度、也是对文化的信仰。
何谓信仰?根据《辞海》解释,信仰就是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等信服、崇拜并奉为言行的准则。文化信仰就是对某种文化信服、崇拜并奉为言行的准则。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了大量文化、思想的财富,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便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后,秦朝是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西汉前期是黄老无为思想占统治地位时期;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占中国思想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我有个朋友说他很多年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了,我便想起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在追求权势、地位、名车、豪宅的同时,是否依然保持的对某些文化的信仰?是否能坚持不懈地通过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是否能将凝聚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问题是所有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