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村|永安村

 秦人文库 2019-07-10
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飞多高、走多远,梦回牵绕的还是那个村……

永安村

永安村位于扶风县法门镇,是杨珣碑所在地,永安村玄宗御书唐碑的主人杨珣,就是唐天宝年间权倾朝野的宰相杨国忠之父。杨珣并不是什么显赫人物,生前只做过地方小官,没有什么突出成绩或贡献,病故于唐开元五年(717年)。但也许是出于对杨玉环的宠爱,也许是出于对杨国忠的器重,唐天宝十二载(753年),玄宗追封杨珣为武部尚书、郑国公,并为他御书立碑。在碑文中,玄宗称赞杨珣“纯孝足以合礼,移忠足以和义,体仁足以长人,贞固足以干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知道了背后的缘由,我们就明白,这些溢美之词不过是玄宗给杨玉环和杨国忠的面子而已。

玄宗的面子确实了得,资料显示,杨珣碑为螭首圭额,方座,通高6.67米,其中额高2.13米、碑高3.18米,碑宽2.19米、碑厚0.65米。碑额“弘农先贤积庆之碑”八个篆体字为太子李亨所书,碑文由玄宗以八分体(隶体)御书,共有26行,每行57字,记载了杨珣门阀家世及生平德行。

较之麟游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乾县乾陵无字碑两通唐碑,前者为李世民所立,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魏征的“居高思坠,持满戒溢”成为千古诤言,欧阳询的书体更被誉为“楷法之极则”;后者为武则天所立,通高7.53米,碑宽2.1米,碑厚1.49米,重约98.8吨,兼具雄浑与精美,“不著一字”也让后世产生无限遐想。与其相比,由玄宗御书的杨珣碑无论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毫不逊色。

虽然由于自然漫漶和人为凿损,碑文千余字中约三分之一已无法辨认,但从残存的碑文中依然可以看出,时年68岁的玄宗书法遒劲而又不失洒脱,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也印证了《旧唐书》对李隆基“善八分书(隶体)”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杨珣碑是陕西最大的有字碑,其规格仅次于乾陵无字碑。正因为此,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又确定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杨珣碑西南的树丛中,还立有一通较小的石碑,上刻“唐武部尚书杨公珣墓”。杨珣碑的碑额“弘农先贤积庆之碑”指明杨珣为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士。根据杨珣碑碑文记载,杨珣与夫人张氏合葬于“岐阳之安平山南原”,也就是杨珣碑以北七八公里的野河山上。那么,这通立于杨珣碑旁的小碑上为何刻有“唐武部尚书杨公珣墓”呢? 

杨珣碑所在的地方原名为石碑村,镇村合并后成为永安村的一个自然村,而石碑村的名称就来自杨珣碑。相传,玄宗为杨珣立碑后,派专人在此驻扎看守,经年累月,这里的人越聚越多,逐渐形成村落,大家根据杨珣碑取名石碑村。

如今,杨珣碑虽然有了碑亭和院子的保护,公众却因大门终日紧锁而无缘与杨珣碑见面。相较于周原遗址、扶风城隍庙等扶风县国保单位,公众关于杨珣碑了解甚少。在博客、贴吧,不少网友特别是宝鸡地区的网友,都对杨珣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期待,未来能走近杨珣碑,一睹玄宗御书的风采。

来源:周原文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