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观为苏轼学生,却没有学到老师的旷达,深陷失意写下千古绝唱!

 文化点心铺 2019-07-10

生活就像一条滚滚不息的洪流,总是会依着惯性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去。而我们每一个就像洪流中的一株水滴,既改变不了洪流的方向,也决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人的命运就像是风,无论人走到哪里,人都深陷在个人的命运之中。

很多时候,面对生命里的各种不幸遭遇,我们既无法掌控也难以面对。当不幸接二连三来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悲伤痛苦,顾影自怜。但是,有的人却能将痛苦化为再次博未奋发的力量,顺应并消化痛苦,反而在痛苦中开出最灿烂的生命之花来,例如宋朝大词人苏轼。

然而,面对不幸,也有很多人逐渐沉溺在个人的不幸与痛苦中,独自品尝着失意人生的哀愁。他们将其化为文字,写出了许多动人心魄令人心碎的经典作品。生活于它们而言是不幸的,但也正是这种种不幸在文学领域反而成就他们的别样人生。例如宋朝著名词人秦观。

面对仕途的不断贬谪,这个失意落魄的人对着深不可测的命运发出了深深叹息。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就是秦观《踏莎行》。秦观虽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却没有学到老师的潇洒旷达面对人生的各种失意,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踏莎行 秦观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北宋婉约词的重要代表人物,早有才名,但直到37岁时才被取为进士。之后所任的官职也都是一些微小的闲官,最高的官职也不过八品。46岁时,对党争毫无概念的秦观,受老师苏轼的牵连,被贬为监处州酒税。

其后的五年他又连续被贬,由郴州贬至横州,又从横州贬至雷州,最后死在了藤州。这首《踏莎行》就是写于词人由郴州迁往横州的时候。随着被贬谪地的越远和所受迫害的加深,秦观的心境也越来越悲凉。

上片写景,虚实相结合。“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不是词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而是词人创造出来的景致。其字面意思是楼台与津渡迷失于茫茫雾霭和朦胧月色之中。作者用迷茫无端的几种意象来表现他此时不知如何进退的迷茫和悲凉。理想中的桃花源,没有了,既找不到进口,也找不到和出口。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现实中词人的处境。词人灰心至极,满目所见,无不是萧瑟凄厉的景象。贬谪路上投宿的馆驿本已十分孤寂,却还要闭锁着。耳边是啼血的杜鹃鸣叫,让人肠断。夕阳西下,日暮时分,更添悲凉。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些情境都是词人自我化情绪化的产物,包含着词人强烈的情感色彩,真是凄厉至极!

下片抒情,借“驿馆寄梅花”和“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表达虽有音信传递却渺茫难归的孤苦伶仃。所以,亲友的问候对他来说,不仅没能安慰他孤寂的心,反而在诗人心中平添了无尽的恨意。

他没有苏轼那种超越苦难的人生大智慧。同样的被贬谪,苏轼可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秦观却认为自己的人生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味地沉溺在绝望的情绪中,哀愁无状。作为残酷党争的一个牺牲品,秦观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他哪里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望着眼前奔流向东的滔滔江水水,他不禁这样问道“春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啊彬江,你本来是绕着春山流淌不息的,为什么偏要奔向老远的潇湘呢?句中的“春江”其实就是隐喻作者自己面对人生命运的身不由己。秦观的不幸尽管令人叹息,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这些不幸成就了秦观,成就了这首《踏莎行》。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