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

 潇湘书院615 2018-10-02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哲宗时“新党”执政,由于新旧党争,秦观以旧党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寓居郴州旅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抒发了对贬谪的不满及怨恨,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秦观的一首千古绝唱,只是结尾两句,便令苏轼击节赞叹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津渡:渡口。

无寻处:找不到。

为谁:为什么。

秦观的一首千古绝唱,只是结尾两句,便令苏轼击节赞叹

这首词为词人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谪郴州途中抒写羁旅愁情之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在漫天迷雾中消隐,渡口在朦胧月色中迷茫难辨。开头三句写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在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词的上片主要以写景为主,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等虚景和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惨淡的“斜阳”等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王国维曾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

秦观的一首千古绝唱,只是结尾两句,便令苏轼击节赞叹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写远方亲朋寄来的礼物与书信,本来极可宝贵,却又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离恨。前两句以两则友人间投寄书信的典故,极思乡怀旧之情。后句“砌”字用得精妙,它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化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尾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

全词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堪称千古佳作,值得细细品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