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祠祭河道总督类型研究

 思明居士 2019-07-10

 河道总督在清朝俗称“ 河台” , 顺治元年始授杨方兴为河道总督 这是清置河道总督专官的发端 。 河道总督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官员 掌握黄河 运河及永定河堤防 疏浚等事务 其地位之高 责任之重是任何其他河工所无法比拟的为了实现济运保漕的目的 起到“ 使后之司河务者知所激劝” [ 1] (310)的作用 中央和地方都提倡为河道总督修祠以祭之 。 在有清一代一百三十二位河道总督中 受到祠祭的为数众多 就其类型来看 大体分为五种 :河神 贤良祠 名宦祠 专祠 地方报功祠 

一 、河神

河神 是对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河流神 。 人死后被封为河神 是对其生前治河功绩的最高褒奖 。 在清代河道总督中 死后被封为河神的只有两人 即朱之锡和粟毓美 

朱之锡 字孟九 浙江义乌人 。 顺治十四年 ——— 十六年及顺治十七年 ——— 康熙五年任河道总督 。 朱之锡生前为治河事业鞠躬尽瘁 死后受封河神 对此 ,《 清史稿 · 朱之锡传中有明确记载 :“ 受事之初 河库贮银十馀万 ;频年撙节 现今贮库四十六万有奇 。 核其官守 可谓公忠 。 及至积劳撄疾 以河事孔亟 不敢请告 。 北往临清 南至邳宿 夙病日增 遂以不起 。 年止四十有四 未有子嗣 。 籥请恩恤 赐祭葬 。 徐 兗 淮 扬间颂之锡惠政 相传死为河神 。 十二年 河道总督王光裕请锡封号 部议不行 。 乾隆四十五年 高宗南巡视河工 始允大学士阿桂等请 封助顺永宁侯 春秋祠祭 。 嗣加号曰佑安' , 民称之曰朱大王 。”[ 1] (279)

粟毓美 字朴园 山西浑源人 。 道光十五年 ——— 二十年任东河河道总督 。 其在任期间治绩卓著 死后道光皇帝向近臣说 :“ 栗毓美办事实心 连年节省帑金数十万 一旦病故 诚为可惜” [ 2] ;并御赐祭文 以表彰他的治河功绩。 祭文中说到 :“ 邀特达之知水利 夙谙聿重修防之任 娴泄滞通渠之法 安流策导源陂之功 九州底绩风清竹箭 消雪浪于荡平地 固沧桑速云舻之转运 嘉 睿川之力 倚任维殷 。”[ 2] 可见道光皇帝对其评价至高 。 粟毓美公任五年 ,河不为患” [2] 殁后吏民思慕 庙祀以为神 数著灵应 加封号 列入祀典 。”[ 1] (383)

二 、贤良祠

贤良祠主要是指祭祀有功于国家的王公大臣的祠庙 京师贤良祠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 诏曰 :“ 京师宜择地建祠命曰贤良' , 春 秋展祀 永光盛典 。”[ 1] (87)祠成于雍正九年 内立雍正帝御制贤良祠碑 雍正帝御书额曰“ 崇忠念旧” 等 。 此后 各省也纷纷建贤良祠 。 在有清一代的河道总督当中 死后入祀贤良祠的共13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 、名宦祠 

名宦祠是由中央 地方与民间三者共同构建而成的带有地方性色彩(隶属于地方)的祠祭场所 主要祭祀有功于国家 

 和地方的乡贤 名宦等地方性人物 具有崇德报功 教化民众的社会意义 。 在清代河道总督中 死后入祀名宦祠的共 4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 



四 、专祠

专祠是指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庙 其祭祀的对象包括有大功德于民众者 得敕封神号者 鞠躬尽瘁以身殉职者或亲民之官者等。为上述人等在任职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以起到歌功颂德 尊崇祭祀的社会作用 。 在清代河道总督中 ,死后进入专祠的共8人 请见下表 


  ()靳辅 齐苏勒 嵇曾筠 高斌同祀清河专祠 称四公祠 

五 、地方报功祠

这里的地方报功祠主要是指对在某一地方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并作出一定贡献的官员的一种祠祭形式 有清一代的河道总督中 享祀地方报功祠的有很多 如李清时享祀李公祠: “ 在龙神庙内旁祀总河李清时 乾隆三十三年总河姚立德率属建捐银三百两[ 3](5);粟毓美享祀粟恭勤公祠 :“在龙神庙内东楼下祀总河粟毓美 道光二十年知州徐宗干同州人立[ 3] (5);杨茂勋享祀靳襄公祠 :“ 祠中有总河杨茂勋[ 3](5) 。 仅在道光济宁直隶州志()》 中可查的享祀报功祠的河道总督就有23人之多 分别为杨方兴 朱之锡 靳辅 王新命杨茂勋 于成龙 张鹏翮 陈鹏年齐苏勒 稽曾筠 白钟山 张师载 李宏 李清时 吴嗣爵 姚立德袁守侗 何裕城 陈凤翔徐端 李特亭 叶观潮 吴璥 

六 、其他

清代河道总督死后一般都是享祀以上五种待遇但也有特殊情况 。 例如潘锡恩和许振袆等。 潘锡恩字芸阁 安徽泾县人 。 道光二十二年 ——— 二十八年任南河河道总督 。 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 曾出现“ 南河连年无险[ 1] (383)的大好局面咸丰六年卒 , “ 漕运总督张之万疏陈锡恩治绩 赐祭葬 谥文慎入祀乡贤祠 。”[ 1] (383)许振袆,光绪十六年 ——— 二十一年任东河河道总督 死后则入江苏 河南曾国藩祠 。 除此二人外还有其他祠祭形式 但已不占主流 

清代河道总督专官自顺治元年(1644)始设 至东河河道总督在光绪二十八(1902)年被正式裁撤 共走过了二百五十八年的历史进程 历经了一百三十二位河道总督 。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清代统治者为了达到济运保漕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在中央和地方都大力提倡的大背景下有清一代对河道总督进行了全社会性的祠祭 。 这一措施的施行,大大调动了河道总督为国建功立德的积极性 保障了运河的畅通 。 可以说河政是有清一代稳定与繁荣的最重要基石之一而祠祭河道总督则是河政得以有序推行的重要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