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你懂吗?

 世纪风 2019-07-10

目前,中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然成为各种媒体上讨论的焦点。

这里面很多人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临床医学,无论中西医,都是一种技术,既需要理论的支持,也需要实践的经验。

中医绝不是经验科学,而是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持的严谨科学。

01

什么是科学?

能用客观事实进行检验的理论或学说就是科学。

我们平常说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简称。

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历史中,由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研究并创立了许多关于物质、生命、地球与宇宙相互关联的思想,其中,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称为科学。

科学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判断一种理论或者学说的优劣,关键看它是不是基于客观事实,是否能够精确的反映客观世界,帮助预测未来事件,能否用客观事实检验。

02

什么是科学分析中的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西方的科学,一开始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

也就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建立一个个理想模型,每个模型只有很少的要素,可控、可预见、可组成,也就是一个简单系统。

实验方法,是研究简单系统的主要科研方法。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化工厂的生产过程等,都属于简单系统。

但是,我们面临的真实世界是拥有巨量的要素和很多相关作用的子系统的,用研究简单系统的方法,难以理解复杂系统的整体功能。所谓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研究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科学已经成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复杂系统具有整体、动态、宏观与微观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统一的特点,调整同一个失衡的复杂系统,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复杂系统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方法进行处理。

研究简单系统的科研方法,例如实验方法,难以揭示复杂系统的整体功能,只能辅助了解一些细节。

例如土壤生态系统,因为观察困难,至今未能完全弄明白它是如何运作的,更别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了。

所以,人类和自然环境如何和谐相处,只能根据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后,环境做出的反馈提出一些推理性原则来作为行动指导,而不是通过实验证实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把进入恶性循环的复杂系统恢复成良性循环,可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尽量依靠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是上策。调整复杂系统,要弄清它失衡的原因。

如果只是单一的因素引起的,就很简单。

比如,因为狼灭绝了,引起草食动物泛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只要引入狼群,问题就解决了。或者,普通的细菌感染,还没有引起机体多系统的功能紊乱,用敏感的抗生素,效果就很好。

但是,如果是多因素引起的失衡,就没这么简单。

否则,往往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带来若干新的问题。

例如,作为复杂系统的人体,因为胆结石切除了胆囊,却带来了顽固的失眠,或者长期的消化不良,而且以后还可能出现肝内胆管结石,处理更难。治疗疾病时的副作用,根源多是这个原因。

限于条件,古人依靠直观解剖得到的知识,远不能解释当时通过医疗实践积累的经验,更不能对更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思维、情感作出明确的说明,我们的祖先寻找到了另外的方法来认识人体,就是整体观察法。这种方法,更适合于研究复杂系统的整体功能。

03

中医用整体观察法对人体进行科学调控。

中医用整体观察法对人体进行科学调控。

整体观察法,是把活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结合已有的形态学知识进行推理,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

通过长期观察,古人逐渐认识到每一类疾病发生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被破坏有关。

在治疗时,又观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针对性的疗效,逐渐摸索出规律性。

随着认识的深入,在研究外部征象与内在脏器统一关系的同时,又研究了各脏器之间的关系,对各个脏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多的认识,中医学的核心知识——藏象学说,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所谓藏象,就是有关联的一组功能单位,和西医解剖学的内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生物学的角度,动物抵抗疾病,具有相似的应答反应。

中国古代的医家,通过整体观察,找到了人体,乃至于哺乳动物患病后,机体应答反应的规律,中医把这种应答反应称为正邪斗争,正邪斗争中表现出的一组相关联的症候群加上体征,就是中医所说的“症”。

如病人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头晕耳鸣,怕冷,舌淡脉弱,就是肾阳虚症。

再如,若我们把人体看成一个空心的管道,外表面是皮肤,内表面是消化道内壁。感染病菌之后,除了发热之外,人体有把病邪向表面排出的趋势,从外表面就是出汗,内表面就是呕吐和腹泻。

但是也有不适合发汗、吐、泻治疗的情况,只能在管道夹层内部解决。

这样就可以把机体的应答反应分成三大类,然后每一类,根据机体的应答反应是亢进还是抑制又分成两类,亢进的,就是阳;抑制的,就是阴,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顺应这种趋势,帮助人体的抵抗力驱除或者消灭病邪,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减轻痛苦。

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病就是应答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辨证论治就是根据病人的表现判断应答反应的规律和趋势,然后顺应这种规律和趋势进行治疗。

当然,实际这种诊断和治疗要复杂具体得多。

中医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机体的应答反应,而不是病菌。

因为是从整体观察入手,符合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所以能够做到治一经不伤一经。

高明的中医,服药后很少出现副作用,而且见效快,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因为观察到的应答反应是人体共有的基本反应,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可以做到内妇儿外通治,不是专科,胜过专科。

如果以应答反应的模型,也就是中医的“症”,或者“方症”作为标准,中医的治疗是可以重复检验的。不足是,如果人体器官功能严重衰竭,中药就没什么办法了,过去都认为是死症,现在有西医的生命支持系统,有些死症也可能转危为安。

04

真正的中医快、准、稳!

中医对药物性能的认识方法也和西医不一样。

大多数中药是复杂的混合物,即使在今天,要用单质分析的方法了解它的总体功能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分析复方的化学成分,更难,所以技术先进如日本,都放弃了这种方法。

古人为了筛选药物,总结了很多方法。

有些被实践已经证明是不可靠的,比如取类比象,确实是牵强附会,现在已经不使用了。

也有些实践证明有效,原因还没搞清楚的,如初步筛选草药的口诀:草木中空善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可拔毒。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值得研究。

服用药物后,人体的反应是相对恒定的,如吃了麻黄出汗,吃了大黄拉肚子。

更进一步的实践发现,药物的功能和作用靶点与它的味道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医称为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咸苦)。

判断一种中药质量是否合格,尝尝味道,往往比测含量更靠谱,就好比买水果,好不好,尝一口就知道。最伟大的是,世界各地都有使用草药的传统,唯有我们的祖先找到了驾驭复方草药的方法。(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等)。

现代对四气五味的作用进行了很多研究。

如,中医认为辛味入肺,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药理分析发现,挥发油和甙类成分的刺激性辛辣味,是构成辛味药的物质基础之一。

辛味药的发散解表作用,主要表现在解热、抗菌、抗病毒和协助发汗四个方面。

行气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方面,通过兴奋或抑制,使失调的胃肠运动恢复正常。

活血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如川芎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古代把中药也称为毒药,就是认识到药物具有偏性,多数不能像食物一样随意服用。

并且,把药物的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个级别。

目前已知的中药品种有12800余种,其中,有中毒报道的才100多种。可见,绝大多数品种是安全的。

有毒中药中,很多是剧毒药,临床很少应用,即使使用,也是严格控制剂量。

现在争议较多的,主要是马兜铃酸和何首乌肝损伤的问题。应该说,不管中西药,都有个在临床中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西药不也常有被禁用的情况吗?

药用部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现在都已经禁用。

芋头微波对这个问题有详细可靠的阐述,有兴趣的可以查阅。

何首乌的问题,主要是品种不对,炮制不到位。最近有针对何首乌肝损伤的研究,发现是特定人群会发生肝损伤,因为对选用的何首乌品种、炮制情况没有详细说明,还不好评价。

目前,中药的不良反应最多的是中成药,尤其西医开中成药,出问题的最多,毕竟他们没学过中医。

门诊常见病人带来西医开的中成药,完全违反中医原理,吃了不出问题才怪。

另外,民间乱用草药造成中毒的也常见。至于中医开中药,造成不良反应的,基本上都是违背了中医药的理论,或者辨证错误造成的。

如乱开大剂量附子、分不清制首乌和生何首乌的区别,长期大量使用生何首乌。这不是中药的错,是管理不到位与业务不精的问题。

说中药有效成分不明确,是事实,复杂系统本来就难用研究简单系统的方法来检验。但是现在对中药的毒性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合格的中医,对于中药吃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心中有数。有怀疑的人,可以看看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的《中药学》,看现代中医对中药的作用原理与毒理作用的认识究竟如何。

尝试过真正中医治疗的人都知道,中医治疗功能性的急性病,一点都不慢。

退烧、止吐、止泻、止痛,速度绝不在西医之下。

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初起的麦粒肿,多数可以24小时内控制主要症状,三天内治愈。

针灸治病,常可以立竿见影。

中医的疗效,在02年的SARS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西医合作的效果远胜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而且后遗症少。

西医当然是主流医学,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有些病,西医没有什么办法,如痛经、偏头痛,只能依赖止痛药。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镇痛剂肾病没有?再如湿疹、过敏性紫癜,西医也认为是无法治愈。

用中医的方法,这些病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高血压、糖尿病,西医要求终身服药,而其中部分患者在初起时,用中医的方法是可以治愈的。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象下降,中医治疗比西医有优势。升白针当时是快,连续打会怎么样,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05

利益和学习壁垒,真正制约着中医的发展。

为什么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些不痛不痒的病,甚至很多人觉得中医根本就治不了病呢?

客观的讲,现在中医的传承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目前,国内注册的中医师只有27万人,据估计,其中能够用比较纯粹的中医思维开方治病的只有大约3万人左右,真会看病的中医,每天病人都看不完,哪里有心情和时间宣传自己?

媒体上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倒是为数不少。这不是中医没有疗效,而是长期以来中医的经济效益远不如西医,中医看几十个病人的经济效益,不如西医输几瓶液体。打着中医旗号,卖点保健品,发财的机会更大。

加上中医学院的课程体系也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学的中医内容远少于西医内容,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更少,培养出的学生如果不自己找有中医临床能力的老师继续学习,很难掌握中医诊疗技术。

假作真时真亦假,中医已经有断代的危险。

06

请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医!

医疗的目的,并不只是治愈疾病,更多的时候是缓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续生命。

况且还有很多疾病目前我们还无能为力。

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密切合作才对。真正搞技术的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会攻击对方。

黑中医的人,您可以选择不看中医,但是请回答几个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您做到了吗?您的研究样本是怎么选择的?有第一手资料吗?

对古人的著作,不看它在当时有哪些创见,对现在有哪些实际意义,以自己是否理解为判断标准,未经实践检验,只针对历史的局限与不足大加批判,说得一无是处,是科学的态度吗?

因为您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使本来可以治愈或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的患者失去了机会,终身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了生命,您心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