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女性逾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先花一分钟 给家中老人做一道数学题 具体算法:OSTA指数 =(体重-年龄)×0.2
举例说明,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 此工具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收集多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从中筛选出11个与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再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体现敏感度和特异度的2项简易筛查指标,即年龄和体重。 如何确诊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是最常见的确诊骨质疏松的方式,美国的指南指出,以上人群需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
国家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母亲节到了 送礼更要送健康 建议带妈妈 去查个骨密度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调整生活方式。 营养、阳光、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
2.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维生素D为400U/d;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U/d,除去每日通过饮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500~600mg/d,而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维生素D摄入量剂量可为800~1200U/d。 补钙的原则是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遵医嘱给予钙剂补充。 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 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 1 钙剂和维生素D 当日常饮食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时,特别是中国的中老年人,日常饮食通常都难以达到钙摄入的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了。但是仅仅补充钙剂是不够的,同时还摄入包括维生素D在内的多种维生素。所以骨质疏松不是光吃钙片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均衡饮食。 2 抗骨质疏松药物 如果把人体骨骼比作是房子,那么钙剂和维生素D是原材料,破骨细胞搞拆迁的,而成骨细胞是搞建设的。年纪大了,搞建设的整不过搞拆迁的,那么就算有原料,骨量还是不可避免的丢失。因此抑制骨破坏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对骨质疏松患者也非常重要。相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3 预防危险事件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骨折。骨质疏松老人摔倒最容易引起桡骨远端骨折、腰椎压缩骨折、髋部骨折。一旦骨折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雨雪天气应当尽量不出门以避免摔倒,剧烈咳嗽,幅度过大的运动等危险动作也应该避免。 如果家里有严重骨质疏松且年龄较大的老人,生活中一些小细节如在家里的卫生间装上扶手,蹲便改坐便,买一根拐杖,是每一个子女都能做,且应该做到的事情。 以上部分摘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耿硕 《这六类人易患骨质疏松,看你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End 本文内容由骨科大夫整理编辑 转载须获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