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坚持最后5分钟 2019-07-11

天宝四年(745),大唐皇宫的御书房内,皇帝李隆基负手站在窗前,默默地凝视着天空,天上的白云分分合合,宛如他的人生。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远眺长安)

想当年,金戈铁马,诛“韦后”而夺权,斩“太平”而登基,用多谋善断的“姚崇”稳定朝局,用刚正不阿的“宋璟”治吏,用文武双全的“张说”改革兵制,为了经略岭南,又用张九龄为相、用裴耀卿修运河,沟通南北,发展经济。历时三十年,大唐终于在他手中走进了巅峰时刻。

时轮转动,李隆基的人生已经匆匆走过了六十个年头。他全神贯注,让大唐这辆马车在他的指挥下向前方飞奔而去。

“朕给天下人带来了如画的万里江山,他们又给朕带来了什么?”日复一复地工作让李隆基烦燥得无来由的暴怒起来。他转过身来,走向书案,只见他眉毛飞长,嘴角紧绷如刀,一双深遂的眼睛,让人一眼望去好像有一种透视人心的魔力。

一本奏折安静地躺在书案上,“济阳别驾”魏林在奏折中说,他以前当朔州刺史的时候,当时的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曾拉拢他一起尊奉太子,被他严辞拒绝。魏林密告王忠嗣有不臣之心,这让李隆基突然警惕起来。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唐玄宗批奏折)

李隆基轻轻地闭上双眼,脑海中开始搜索王忠嗣的所有资料。王忠嗣(训),年九岁时,其父死于王事,被养于宫中。及长,沉默寡言却雄毅过人,为人严肃稳重而有大将之风,自己也称赞过他,“尔后必为良将”。而王忠嗣也不负帝心,在几次对外的战争中都取得了惊人的战绩。此时的他已成长为边关重将,兼任河东、河西、朔方三镇节度,手中兵力高达193000余人。

曾几何时,李隆基曾为自己给大唐培养出一位名将而感觉到欣喜不已。但是王忠嗣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与当今太子李亨交厚。这样一来,在他心里,王忠嗣的忠诚度便不知不觉地下降了。

大唐自开国百年,每一任皇帝都带着“血淋淋”的鲜血上位,这仿佛是一种宿命。李隆基自己就走过这个轮回,他一手发动了“唐隆政变”、“先天政变”,逼父亲让位,逼长兄退位,用冷酷无情铺就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血色宫庭)

“难道,亨儿等不及了吗?”,李隆基睁开了眼睛。登基已有三十三年,他现在已经有六十岁了。年纪越老,他更是对皇权眷恋不去,越是防备“玄武门事变”的故事重现,越是对那几个儿子防之又防,特别是当今太子李亨。

“不行”,李隆基摇了摇头,他暗暗地下定了决心。“先敲掉太子的羽翼,让他老老实实地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再来继承皇位吧!”此时的李隆基已将目标对准了“太子党”的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和出于身关陇韦氏大族的太子妻兄——刑部尚书韦坚。

魏林对王忠嗣私下他拉拢的话进行唯肖唯妙地描述,“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看到这话,李隆基内心波澜不惊。他一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大风大浪,一个小小的“太子外结边将”还不足于让他惊心动魄。

江山社稷、万千臣民皆为他一言而动。此时的他就处于剑仙登临绝顶、纵横无敌的一种寂寞时刻。“又是一场猎鹿之宴!”,既然有了目标,他豪心顿起,脸上露出了笑容,侧过头来对着不远处的一个太监说道,“高翁”,又指了指着奏折问,“这个魏林,何许人也?”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高力士剧照)

高翁,高力士也!早在女帝时代就跟在了李隆基的身边,他仿佛就是李隆基的一个影子。随帝心而动、随帝意而为,二人相伴多年,时间长了,李隆基便称他为“翁”,高力士也随之权倾一时。

魏林,高力士当然明白是什么人,这个人说白了就是李林甫门下的一条狗。此时正值朝中“相国党”和“太子党”两派权力激烈交锋的时刻,但这种事情也不能当着君王面点破,高力士装作深深地思考,事情就是这样的扯蛋,他也不能表现出对朝局一副无比熟悉的样子。片刻才回答道,“陛下,魏林出身于左相席豫门下,此人得到了中书令门下省的一致重视。”

李隆基“哼”了一声,席豫就一怂包蛋,在中书省内“软弱”出了名的,李林甫选择推荐他一起搭班子,就是为了强势揽权,此时的中书省早已经被李林甫一人所把控。

高力士说得隐讳,李隆基当然也听得懂,不过,他用李林甫为右相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压制相权,一切不利于君权扩大的人和事,都让他用李林甫为他一一铲除。

那魏林所上的奏折就是李林甫在后面指使了,要动王忠嗣也不是不行,但不是现在。“李林甫,你可别坏了我的大计!”李隆基重重地说了一句话。然后又轻蔑地嘲讽,“老匹夫!老夫布的局,你岂能知?”

李林甫总认为皇帝要换掉李享,再说他与“太子党”早已势成水火。有朝一日李亨如果登基,那就是他灭门之日。李林甫大力推动“倒太子”一事,就是种因于此。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倒太子)

但是,他有他的坚持,皇帝有皇帝的想法。废“太子李瑛”的时候,张九龄就说过“废立太子,动摇国本”,李隆基也得到了教训,他早就不想再更换太子了。

但是,削弱“太子党”和李林甫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不过,“不换太子”的想法可不能让李林甫察觉,否则他就要狗急跳墙,闹出大乱子来。

李林甫以后肯定是被“烹”的结局,不过,朕还是得给他一点念想”,李隆基渐渐陷入沉思,“不如表现出对某个王子的兴趣,让人感觉到朕左右难以选择的错觉,这样就不怕李林甫不跳入这个陷阱中来。”那选哪个王子比较好呢?庆王?永王?还是寿王?还是选寿王吧,自武爱妃逝后,朕就没有再关注过瑁儿了。

历史上的武惠妃最受李隆基宠爱,名为惠妃,实为王后,李隆基曾有立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的想法,李林甫也是以“尽力保护寿王”为由搭上了惠妃这条线,才登上了相位。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唐玄宗与武惠妃)

可惜死得太早,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仅38岁的武惠妃去世,李隆基从此处于寂寞之中,这为后来高力士给杨玉环牵线搭桥埋下了伏笔(本文会把这个事件往后推迟几年)。

李隆基心情一放松,拿起了桌上的奏折,心中便有了计较。最近李林甫上窜下跳得过份,他这么不顾大局地弹劾王忠嗣,不妥!削弱太子势力必须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不能操之过急。一旦逼急了王忠嗣,二十万边军哗变,这个罪责他李隆基担当不起,李林甫更担当不起。李林甫是他的一条狗,但这条狗也须适当敲敲。

算了,先放王忠嗣一马吧,下次有机会再除掉他!”李隆基想好之后,他迅速拿起奏折,递给高力士,“高翁,替朕把这一本奏折还给李相国,顺便再跟他聊聊!”高力士躯起身子,接过了奏折,抬起头一脸雾水地问道,“陛下要奴婢跟相国聊什么?”李隆基沉吟片刻,说道,“你就和他聊一聊张九龄和裴耀卿两位老相国。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史载是受监察御史周子琼的牵连而被贬。其实不然,真实原因有三:一是大唐相权过重,制衡了君权,所以李隆基用换相来扩大君权;二是他在国家大事面前,毫不妥协的态度,惹怒了李隆基;三是他极力反对废掉太子李瑛,他根本就不明白这皇帝压根就不需要太子。

灯火初上,相国府上,“月堂”的庭院之中,李林甫坐在他的书房里苦苦思索“倒太子”的对策。在这个书房里,他谋划了一起又一起的阴谋诡计,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每每他一脸轻松地从月堂里走出来,就代表着朝庭中又有一位大臣将要家破人亡。时人称之为“月堂思计”。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李林甫)

所以当他在月堂里静坐的时候,府中下人不得喧哗,不能打挠,否则杖毙,这是相府中最严厉的一条家规。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家连滚带爬地跑进来禀报,“禀报老爷,大将军高力士来访!”李林甫蓦地站了起来,脸上惊讶、担忧、惊喜数种表情交集,高力士亲来,会是小事吗?

“快!快快迎接!”管家刚想后退,李林甫又觉得不妥,“还是我亲自去接吧!”

李林甫快步走到了大门口,他脸上堆起了笑容,“阿翁亲临鄙宅,真令蓬荜生辉,我说一早屋檐下的喜鹊为何要叫得这么响,原来是种因于此,快快请进!”李林甫眉毛飞着喜色,堪比五月春光。

“真是愧不敢当啊!我一区区宫人而已,竟然让相国亲自来迎接,若传开去,人人定会说我不自爱了,这不进也罢!不进也罢!”

高力士说笑着,人便往边门处走,李林甫哈哈一笑,“阿翁真会说笑!阿翁亲临,老夫若不亲自来接,岂不让世人笑话老夫不知礼节?”说罢,他拉住高力士的手,直往大门走去。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李林甫家

李林甫已经察觉了高力士是有所而来,二人围着茶几而坐,便让下人上了茶。高力士轻轻端起茶杯,品味着茶的芳香,李林甫眼光下垂,嘴角溢着谦卑的笑意。两人多少年没单独坐在一起了,今日相逢,又岂是为喝一杯茶那么简单。

沉默了半晌,高力士将茶杯放下,淡淡一笑,从怀里摸出本奏折,轻轻搁在几上,“这是皇上让我还给你的。”

李林甫一惊,原来高力士是受皇上的命令来还一本奏折,只是随便一个小太监便可做的事却让高力士来做,他不禁倒吸了口凉气,“这里面究竟写的是什么?”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拾起奏折,封面上写着“济阳别驾魏林”,李林甫像遭到了当头一棒,他抬头向高力士望去,却见他仍在低头喝茶,水汽缭绕的一片朦胧。

他急忙打开奏折,果然是弹劾王忠嗣的那本奏折,上面一字未批。李林甫忽然觉得头皮一阵发炸,弹劾王忠嗣的奏折,皇上却还给自己,也就是说皇上的心里清清楚楚,是自己在向王忠嗣下手,而让高力士来,是在严重警告自己不要妄动王忠嗣。

但李林甫的紧张只是在一瞬间,他很快便冷静下来,“阿翁可知皇上为何要将奏折给老夫?”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无辜的姿态还是要摆一摆的。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边喝茶边打太极)

高力士终于放下了茶杯,笑道:“皇威浩浩荡荡,我不敢多加揣测。本来只是想让一小太监送还,不过近来风雨交加,颇念故人,所以便亲自来相府上走一走,来跟相国叙叙旧。”然后,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自的头发,“老咯,多来看看老朋友,再不多看一眼,以后就看不到了!”说完哈哈一笑。

“叙叙旧?”李林甫心冷笑不止,他满脸堆笑道:“阿翁找我叙旧,这是我的荣幸才对。

高力士喝了一口热茶,让热气暖了胸腹,这才笑道:“眼看就要到了新年,这已经是天宝五年了,想想皇上刚登基之时,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之事,可这一晃已经三十年过去了。”

李林甫亦感慨道:“陛下初登基之时,我只是个宫庭侍卫,但也意气风发。”他一指高力士,又回指自己,笑道:“现在你我都老了,壮心已逝去!”说罢,二人一起抚掌大笑。

沉吟片刻,高力士缓缓道:“说到相国,老夫倒想起了张龄和裴耀卿。”

听到此话,李林甫的眼光立刻锐利起来, 高力士却似乎没有察觉李林甫的异态。说到此,高力士又叹了两声,起身对李林甫歉道:“相国公务繁忙,老夫却也有要事在身,今天晚上还要安排皇上去寿王府一趟。唉,皇上是深情之人,自惠妃娘娘逝后,再也不敢去那伤心之地。。。。。。”高力士一副不敢多言的样子,他向李林甫拱拱手,微微一笑,“实在失礼之极,也该去了”,便告辞而去。

李林甫便将他送出大门。主人不留客,也显得太不热情了,不过高力士也不放在心上,他登上了那一辆华丽宽大的马车,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李林甫望着马车的方向久久不语,张龄和裴耀卿在开元二十五年被他设计同时罢相,所谓“一雕挟两兔”,这是他平生最大的黑锅,其实后面还有黑手,他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玄宗与李林甫剧照)

李林甫已经明白过来,什么叙旧,其实就是替李隆基给自己下达任务罢了。

再联想到李隆基今天晚上驾临寿王府,李林甫一直是寿王李瑁的支持者,想到这里,他心里顿时火热起来,只要扳倒当今太子,寿王上位,那他的家族将跳过悬崖,再保一世富贵。他此时已经明白了李隆基地用意——重复开元二十五年故事,除掉皇甫惟明和刑部尚书韦坚。

是夜,李隆基驾临寿王府,寿王府灯火通明,名贵的波斯红地毯铺了长长的一路。寿王以及新妇带领着一府人马远远地长跪不起,向这位天下共主请安。看到此情此景,李隆基心中怜意大起,自爱妃逝后,自己就没有在意过瑁儿了。

不过,这种怜意也只是一瞬间,帝王之家,哪来的亲情可讲?李隆基瞬间又恢复了冷醋无情的帝王心态,爱妃的眼泪、多年以来的夫妻恩情,相比于江山社稷又能算得了什么?

今天晚上前来,只是做个姿态,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父子情怀。明天只要“皇帝驾临寿王府”“皇帝属意于寿王”的消息传遍长安城,那此行的目的就已经完全到达。

皇帝的车辇到了王府大门,李隆基伸了伸手,“平身吧!”。寿王以及新妇听命起身。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杨玉环电影剧照)

李隆基抬眼望去,想细看自己的儿子,却见其身边有一轮绝世新月冉冉升起。只见她身着亮丽明黄色宫裙,绝代风华在一身纱裙中若隐若现,她云鬟雾鬓、肌肤胜雪、仪态丰满,令人浮想联翩,双眸有如一剪秋水,在暗夜中明亮有神,流盼不息,光芒四射。。。李隆基只是与她对了一眼,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瞬间崩塌。。。。。

天宝五年(746)上元夜,太子李亨出宫游玩为名,密会妻兄韦坚,而韦坚再密会皇甫惟明,被李林甫的人抓住现形,李林甫立即上奏,称韦坚身为内戚结交边将,就此掀开“韦坚案”。唐玄宗趁机大怒,利用“韦坚案”将太子一党的韦坚、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贬官(后来都被赐死)。

天宝六(747)年,经过一系列安排,王忠嗣先是被人诬告谋反下狱。李隆基下令处以极刑,却(密令)哥舒瀚死谏相救,玄宗(假装)感于其诚,网开一面。而哥舒瀚因为冒死相救的缘故,被陇右旧部所接受,顺利地当上了陇右节度使,玄宗完成了军队和平交接的布局。王忠嗣出狱后,被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又贬为汉东郡太守,在去上任的路上“忧郁”而死。

玄宗晚年,可谓昏庸至极。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给国家带来了无比剧痛的创伤。

天宝四年的一本奏折,唐玄宗一字未批,竟然直接毁掉了大唐江山

(安史乱起、山河破碎)

玄宗之后,有郭子仪、李光弼两位名将力挽狂澜,又历经了之后十几位帝王的努力,皆无力回天,大唐就此沉沦。

参考资料:

《新唐书》、《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