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 術 长 安」 李和生 著名书法家 陕北米脂人 研习书法近40年 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外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 西安中国书画篆刻研究院副院长 西安文史馆研究员 杜中信: 和生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我们相处近三十年,他从最初的书法爱好者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他对书法有着敏感的天赋外,刻苦学习,博采众长,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数十年来,他读了很多书法理论和文学的书籍,写出了大量的书法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是值得称道的。有人说,文学是人学。 其实,书学又何尝不是呢?一个对书法有着深入研究、探索,又有着良好品格的人,其书法和为人必然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内获得成功。和生精心钻研学问,又不在名利场奔波,但往往是不求名、名自扬。我相信,他的书法、以及他的书法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杜中信,著名书法家,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吴三大: 我看和生的书作,觉得大有古风。他的带有北魏风骨的书作,显示出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学习书法的路子走得非常正。几十年的努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非常重要!有了根基,有了文化修养做底蕴,变化是指日可待的事。 书法,需要大力地张扬个性。在这一点上,和生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我知道和生为人诚实厚道,待人谦恭有礼。这是他的优点,这种朴实淳厚的作风,也反应在他的书作中。有了传统的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和生必将在书法事业中有一个大的发展。 (吴三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顾问) 耿 建: 和生先生是一位诚实的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苦苦追求,也体现在他的“诚”与“实”二字。这是人的品格体现。许多人私下议论,当今“书坛”书风不正,其书风不正的缘由是个人人品的不正。 艺术大师潘天寿曾说:“名利心一日不死,学术心一日不活”。而今天的艺术家,相互之间比较,交流的是官位、名气、金钱以及房子的大小、车子的好坏等等。艺术界的斯文扫地,而名利心大炽。个别人狂妄自大,名利熏心、不学无术,大家都心知肚明。而正是由这不学无术,“无知无畏”地支撑起他们的狂妄自大,又由狂妄自大支撑起他们的名利熏心。对此类人物,人们只能“敬而远之”。 和生先生却是默默无闻地勤恳耕耘,远离那些场合,就是凭着一股子对艺术的热爱而常年地为此献身。今天在艺术上取得如此成绩,他自己全明白。其经历过的辛酸苦辣也只能是自己往肚子里咽。我想,凡真正做出成就的人都是有着这种体验的!古人为什么告诫从艺者要“耐得寂寞”?这大概是从艺者要坚守的定律。和生先生正是好年华,只要坚持,我想必结硕果。 (耿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人物画家) 邱宗康: 和生的书法已渐渐地在书坛有了影响,这与他数十年的潜心钻研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有着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几年又钻研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写出了一批较有深度的书法理论文章和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 书法必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二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和生的书法起步于唐楷,钟情于汉魏,其魏碑风格的书法作品颇有几分大气。有人说,他的字很有些他的老师杜中信先生的风格,其实,学生的作品多少有一些老师的影子是师承,亦属正常。但这几年和生也在不断地探索,他的书风正在不断地变化。 读书、写字、写作是和生近年来最引以为快乐的事,我相信这种恬淡而充满诗意的生活,会使他书法的格调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邱宗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魏 良: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过早地形成未必是一件好事。那样,极容易把自己束缚。在近几年的各类展览以及各种作品集中,我们看到和生的作品风格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是好事,说明他在思考、在探索。是难能可贵的! 和生刚过50岁,应该说是迎来了他书法艺术的“黄金期”。他有着较深厚的传统功力,且又善于学习,外拙而内秀,不浮躁,甘寂寞。这正是一个艺术家所要具备的起码素质。 与他供事多年,了解他的为人与处世,也熟知他的才华和能力,相信他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魏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路遇贤: 我与和生相识二十多年,他给我留下的是陕北人那种敦厚诚实的印象,做人、从艺皆是如此。特别是担任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以来,除了自身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外,还为书协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生做学问严谨,在当今艺人艺事皆浮躁的情况下,他能潜心读书、精研书法,写了大量的书法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是很多只顾追名逐利的人难以做到的。 和生的书法是需要慢慢品读的。他的字不以华丽张扬的外表吸引人,但细细品读之后,你会感到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就是所写内容,也多是一些清静洒脱的言辞。这是长期读书、学习的结果,而不像有些书家只会写那么几首唐宋诗词和名言警句。 我认为,这与他的为人是相统一的。凡是长期和他接触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和生是藏着内秀的。含蓄而深刻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目标,和生的字与文已渐渐地显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他的书法艺术不是速成的、不是快餐式的。因此,我说,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也必是难于估量的! 古人说:伏久者,飞必高。我相信和生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必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的。 (路遇贤,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先生著有《历代名碑技法》《少儿书法》《心航墨痕》《李和生书法集》等书法专著。 李和生的书法初习唐楷,后研汉魏。对北魏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领悟。他的书作于大气中见儒雅,灵动中见端庄,灵活多变又不失传统。三十多年来,书作遍及大江南北。数十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并多次获奖。有数百幅作品被选入各类书法作品集中。 近年来,为楼观台、赵公明财神庙等名胜古迹题写的匾额、楹联受到名家的好评与游人的喜爱。书作还被人民大会堂、北京谷泉会议中心、陕西图书馆、杨虎城纪念馆、法门寺、翠华山、紫竹林等多处名胜古迹所收藏。书法作品被作为礼品馈赠给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二零一零年代表西安市出访日本奈良,进行书法艺术的交流。是“三秦书风”的代表书家之一。 李和生还是优秀的散文作家与书画评论家,其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并出版有散文集《小声》等。他的散文作品,语言风格独特,于平淡中见智慧。选材多是生活中的小事,却能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让读者有赏心悦目之感。书法有文学的支撑,文学又有着书法的妙趣,二者结合让李和生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鉴于他在艺术领域内的突出成就,被授予西安市“德艺双馨”艺术家。 李和生先生的书法艺术 —— 刘嘉国 先生是一个深受书协会会员们爱戴的老师。我们经常为先生对中国古老的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的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先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动而活泼的书法知识授课而佩服、也常为先生精湛的笔墨技艺和令人信服的书法作品点评而折服。在先生授课时书法协会会员们听的聚精会神,讨论的气氛热烈活泼、忘记了教室里的炎热,寒冷和时光的悄然流逝…… 先生是典型的陕北人,敦厚诚实,待人和气,从来不摆谱。在书法家协会,不论是才接触书法的爱好者还是有了一些书法基础的会员,在交流中先生都是一视同仁、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交流和探讨彼此对书法艺术的体会。为书协做了大量的默默无闻的工作。 先生特别注重人品和个人修养,内涵的修炼。在精心钻研学问时,不为名利奔波,潜心读书、精研书法,钻研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写出了一批较有深度的书法理论文章和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 李和生先生的书法是讲究笔墨气韵的,这种贯穿整篇作品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和神韵不由的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书品亦如人品,人品即书品。李和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发散出来的文人书法的书卷气,用“养眼”和“心情愉悦”来形容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美的享受和内心祥和,宁静,愉悦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 作品赏析 艺术家 | 艺术品 | 艺术长安 | 艺术生活 |
|